马云被打脸!还记得与王健林的1亿赌约吗?

马云被打脸!还记得与王健林的1亿赌约吗? 2016年11月11日,全国人民都在剁手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而同时,阿里在美国的股价也下降了6.71个点。那为什么全国剁手节,而且是一天1207亿的销售天额下,国务院办公厅怎么突然下发这样的意见通知呢?而且股价还一直下滑呢?究其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马云被打脸!还记得与王健林的1亿赌约吗?

1、淘宝假货伪劣产品问题始终还在。从淘宝成立之初,到现在10几年了,但是假货伪劣还是继续存在。这当然不仅仅是淘宝的问题,但是,淘宝有没有认真严格处理呢?我们要打个问号。我们很多人说淘宝是个平台,他不是执法机构,所以这个应该国家来管。但是,为什么作为平台,不能严进严出,而要采取宽进严出呢?出了问题,才开始出来处理呢?其实,譬如在关键词,在标题,在图片审核……方面严格,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因此,因为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国际反假货联盟(IACC)拒绝阿里加入,国外一些奢侈品也不加入淘宝、天猫销售。所以说,打击假货、伪劣产品,是淘宝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2、电商低价乱价行为对品牌冲击大。很多电商企业为了抢占所谓的商品入口,先亏损,占到入口之后再提价,可结果却是亏损继续,入口不再,于是一直亏,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发现亏的内裤没有了,电商公司关闭了。而同样,有些电商公司的亏损,会把亏损额转给了品牌商、生产厂家,结果品牌商、生产厂家因为低价,影响线下实体,线下实体分崩离析,开始关店。线上亏损,线下关店,品牌商扛不住,收缩,倒闭。譬如,李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说,电商,是毒药,搞吧,可能亏钱,不搞吧,可能被市场淘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3、电商冲击实体。电商对实体的冲击可以说事伪命题,也可以说是真命题。伪命题是线下实体零售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面临新零售,不知道怎么办,房东天天涨房租,客流越来越少,以致濒临倒闭的危险。这能怪电商吗?笔者认为不能,这是市场经济的劣币,必须淘汰,必须驱赶。而为什么又说是真命题呢?电商上面说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冲击,影响实体零售品牌声誉;而低价乱价行为,又对冲实体零售。譬如说今天某零售商搞周年庆,某品牌某款牛奶一箱是75元,电商平台看到了,却是做到58元一箱,直接阻击,直接冲击线下。

马云被打脸!还记得与王健林的1亿赌约吗?

综上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存在问题,也就是说实体零售通路弱。为什么这样说?我们自我剖析:中国的电商起步比国外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远远超过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实体零售通路问题,实体零售发展和政府决策问题,实体零售出现的是无序开发,行业雷同,功能重叠的重复经济。一个shopmall3公里范围之内,可能还有同样的3个mall。现在,每一个都活的不好,面临倒闭。

马云被打脸!还记得与王健林的1亿赌约吗?

因此,在以上的经济环境和行业形势下,国务院出台了以上的转型意见。而在两年前,马云就已经认输了那场亿元对赌,开始转型:收购香港银泰百货,收购肯德基,入股王老吉……真正开始电商行业的转型。正如马云在西溪大会上提到的未来经济的五新:新零售,新技术,新制造,新资源,新金融!因为,电商已不是原来的蛮荒之地,电商的根本在于商,而不是电,商的本质在于物(即商品)。因此,电商是新概念应该是商品通过媒介互联网销售,电是媒介互联网。马云收购这些线下零售商,入股品牌商,不是因为他以前面试被肯德基拒绝,也不是因为他以前吃不起王老吉,而是通过零售商的通路,和产品,重新定义电商。所以,现在的村淘,京东帮,苏宁易购服务站……都是在往这种趋势在前行,线上开始辅导线下转型创新。

同时,实体零售也要闭关思过,调整策略,调整经营结构,丰富体验业态,由传统销售场所转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做好商品结构调整,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的现象,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兼顾普通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要适应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着力增加智能、时尚、健康、绿色、娱乐等商品品种。譬如广州正佳广场,2014年调整mall,开设室内海洋馆,由纯购物转向娱乐+购物,提升mall人气,提升市场竞争力。又譬如万达广场双十一的O2O线上线下互动促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未来的十年,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科技的强权。而作为品牌商,也必须做好调整的准备。前两年,总理就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未来的零售,不再是B2C,而是C2B、C2F,或者是F2C、F2F,如果品牌商不思进取,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品牌商必须做新制造,新零售,才有未来!

未来成功的实体零售和品牌商,是掌握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实体零售和品牌商!

马云被打脸!还记得与王健林的1亿赌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