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转贸,你准备好了吗?(一)

随着国家关于零售创新的报告出台,很多工厂企业开始思索如何转贸易。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

笔者有个朋友的企业,主要做挂烫机代加工好多年,前几年由于国外形势不好,开始思索内销。刚开始,

什么渠道都做,按工的模式来思考,给予客户底价,让顾客自行加价销售,不考虑营销费用,不考虑售后及公司经营费用。而且,前期还全面支持经销商做价格。结果,一年后,发现公司扭赢为亏。结果,第二年,老板继续加大投入,欲靠量博赢利,谁知亏损加剧。这时,老板发现问题了。开始调整策略,减少渠道,集中火力突破渠道;产品为王,调整产品策略,渠道定产品,不同渠道卖不同产品。最后,老板盈利了,而且越做越好。

那么,我们从案例得到什么启发呢?

1、产品为王:只做对的产品。从品牌定位出发,只做符合品牌调性的产品。一个品牌,不可能做了所有品类的产品,只做自己最熟悉的产品。譬如美的只做白小,他不会做黑电;格力专注空调,手机似乎一般。做好自己品牌调性和熟悉的产品,打造一流的产品。

2、渠道选择:只做对的渠道。从产品出发,只做符合品牌和产品调性的渠道。不是每个渠道都适合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LV和古驰不可能在街边小摊上卖,否则调性就错了。两元店的商品也不能在山姆等高端卖场销售,否则采购经理的大脑就进水了。因此,在选择渠道时,建议选择符合自身调性相符的渠道。

3、价格定位:适合的高阶定价。根据品牌的定位,产品的调性,和渠道的定位,制定适合的高阶定价。产品是有有生命周期的:有导入期,有成长期,有衰退期。导入期,是为了分摊前期模具和市场推广费用,价格高阶,同时试水市场。成长期,通过跑量,提升产品销售规模,获得利润。至于衰退期,一般品牌不愿碰到。

4、人员架构:只选对的,不选差的。对的员工,事半功倍,错的员工,事倍功半。哪怕多花钱,只是能做事的员工,都没有关系。因为他能让你迅速提升销售,迅速占领市场。所有的付出,在经营的过程中,全部赚回来了。因此,作为工转贸的公司,留给工厂的时间不多,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显得非常重要。工转贸,你准备好了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