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可口的小端午美食不只有粽子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小長假了,很多人對端午的印象只有香香糯糯的粽子,事實上,端午節的日子裡,營養又美味的美食可不僅僅只是粽子。

營養可口的小端午美食不只有粽子

在俗信中,農曆五月是惡月,民間又稱“毒月”。用現代觀點來解釋,此時氣溫迅速升高,天氣暑熱,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為了應付惡月,安度暑日,民間在端午這天除了採集一些草藥懸掛、佩戴、潔身、服用之外,還擇食一些藥用價值較高的食物,藉以闢毒祛邪,防病健身。下面就來見識一下端午的這些有妙用的美食吧。

 紅豆粽子:利水溼,解熱毒

在粽子的諸多花樣品種中,最常見的是用糯米與紅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利水除溼、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等功效。夏日氣候炎熱且多雨,人體常為溼熱阻遏,紅豆能夠利水溼,解熱毒,與綠豆相輔相成,堪稱消夏良藥。

鹹鴨蛋:補充鹽分和營養物質

吃鹹鴨蛋為端午節又一食俗。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洩利等病症。鹹鴨蛋不僅具有醫療作用,且能有效補充人體在夏天鹽分的缺失和營養物質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補與佐餐佳品。

蒸饃饃和米糕:驅蟲殺菌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或做成米糕(又稱打糕)。艾草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草均必不可少。

大蒜炒莧菜:防治痢疾

大蒜炒莧菜是許多家庭在端午節喜歡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譽,在食物中殺菌解毒作用十分顯著。莧菜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除溼止痢之功,適宜於暑天赤白下痢、裡急後重者食用。大蒜與莧菜同炒,優勢互補,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腸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藥佳蔬。

大蒜蛋:避“五毒”

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將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有的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雞蛋除有滋補強壯作用之外,還有滋陰潤燥、補心寧神、養血安胎、解毒止癢的功效,與大蒜、艾葉合用,民間謂可以避“五毒”,益健康。

五月五吃“五黃”

端午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黃”的習俗,即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

黃鱔:端午的黃鱔體壯肥美,肉質細嫩,正是擇食的佳季,故民間素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黃鱔性味甘溫,具有補虛損、除風溼、強筋骨的功效,常用於勞傷氣血、風寒溼痺、產後淋瀝、下痢膿血等症。黃鱔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多種營養物質,特別適用於進入毒月體虛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而大蒜燒鱔魚則兼具解毒功能。

黃魚:黃魚的營養也十分豐富,端午前後體態肥胖,肉質最美,是不可多得的時令佳餚。黃魚味甘性平,具有補氣、開胃、填精、安神、明目的功效,多用於體虛、食少、乏力、失眠、視物模糊等。可加調味品烹調,或與大米煮粥食用,或與蓴菜作羹,食魚喝湯,均可作為毒月提升精力之用。

鹹蛋黃:鹹蛋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口味極佳,因為有個“黃”字,於是也進入了“五黃”的行列。端午吃鹹蛋黃,除前述作用之外,還寓意著健康平安。

雄黃酒:我國民間在端午節素有喝雄黃酒的習俗。然而雄黃是一味含砷的有毒中藥,其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該物質遇熱後,可分解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對人體有強烈毒性,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後,可致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這一習俗已基本被摒棄,取其“黃”字,一般用糯米釀成的黃酒替代。毒月開始進入黃梅季節,溼氣加重,飲用少量黃酒,能溫經活血,除溼通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