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照寰:一個“棄官從教”的大學校長

2018年是黎照寰先生誕辰130週年,這位曾擔任交通大學校長達14年之久的傑出教育家,絕對是一個名垂上海交通大學史冊之人,他曾是執掌交通大學時間最長的校長之一,在其掌校期間,也是交通大學最為輝煌的黃金時期,當時的交通大學甚至被歐美學界譽為“東方的MIT”。

黎照寰是一個學霸型留美達人,更是文理兼通的全才,他曾拿過美國四所名校的學位,在哥倫比亞大學與孫中山相識併成為“忘年交”,他與廖仲愷、于右任、馬君武、王伯群、孫科等國民黨大佬也交往密切,還曾協助宋慶齡發起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黎照寰與唐文治都曾是執掌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時間最久的傑出教育家。

黎照寰:一個“棄官從教”的大學校長

黎照寰

黎照寰(1888—1968)字曜生,廣東南海人,1888年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獅山鎮黎邊村,這裡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承的古村落,黎氏家族已經在此繁衍生息了數百年之久,黎照寰的故居就坐落在這裡,其兒童時代也一直居住在這裡生活。

黎照寰少年時代曾就讀於“廣州府中學堂”和“兩廣遊學預備科”,在其經商兄長的資助之下,於1907年自費赴美國留學,黎照寰曾先後在美國東部幾所名校之間遊學,並相繼獲得哈佛大學理學學士、紐約大學商學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學碩士等四個學位,可謂是文理兼通的全才,其學識非常淵博。

黎照寰也熱衷於各種學術研究活動,他在美留學期間曾參與創辦了留美學人組織的“中國科學社”和“中國問題研究會”。

1910年11月初,正在美國的孫中山應邀到哥倫比亞大學進行演講,期間孫中山與黎照寰這位廣東小老鄉進行過兩次長談,黎照寰立刻被孫中山的思想和抱負所吸引和折服。

黎照寰後來曾記述了他與孫中山初次晤面的情景,“一見如故人,很自然地我起了敬愛之心,連日獨與長談後 ,我加入了同盟會。”

1910年底,黎照寰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但他並沒有參與同盟會的具體革命活動,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學業之中,孫中山實業救國的理想對黎照寰還是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也說明早期的中國同盟會也是一個比較鬆散的組織。

1919年秋,剛過而立之年的黎照寰回到祖國後,入職香港金融業,先後在香港工商銀行、華商銀行工作,並擔任一定的高級管理職位。

香港與廣州具有天然的特殊關係,愛國華僑支持革命的匯款,大多通過香港轉入廣州軍政府,充實了廣州軍政府的財力,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黎照寰尤其與當時擔任廣州軍政府財政部長的廖仲愷交往甚密。

1922年,黎照寰辭去在香港的工作,開始遊歷歐洲,黎照寰在美國留學12載,對歐洲大陸一直很嚮往,這次終於有機會圓夢,黎照寰僅在德國就居住了接近一年的時間。

1925年初,黎照寰結束在歐洲的遊歷,應邀出任“中國公學”商科教授,這是他第一次從教經歷,“中國公學”與同盟會革命黨人淵源頗深,于右任、馬君武等國民黨元老級人物都曾在“中國公學”執教。

1926年北伐開始之後,黎照寰又隨同國民政府移師漢口,他利用工作之餘,編撰了一本名為《中山先生之革命政策》的小冊子。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黎照寰應新任交通部部長王伯群之邀出任交通部鐵道處長,他還同時兼任財政部參事。

黎照寰:一個“棄官從教”的大學校長

孫科(左二)、黎照寰(左三)等人合影

1929年1月,黎照寰正式出任鐵道部參事,在參事廳負責起草文件,為管理全國鐵路而出謀劃策,他還曾參與國民政府與比利時等國的談判,積極爭取利用退還的“庚子賠款”修建“隴海鐵路”。

黎照寰因工作能力突出,很快就被提升為鐵道部常務次長,主要負責對外協調,籌措各方經費,以確保國有鐵路建設和發展,在其任內粵漢、隴海、杭江等線鐵路建設計劃陸續開工建設。

1929年6月,黎照寰以鐵道部常務次長之職兼任鐵道部交通大學副校長,鐵道部交通大學由設在上海本部、唐山土木工程學院、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合併組建,由孫科出任校長,而副校長黎照寰則具體主持學校的日常管理。

1930年10月,黎照寰辭去鐵道部常務次長之職,開始專任鐵道部交通大學校長,從此由政府官員轉入高等教育領域,並執掌交通大學校長達14年之久。

黎照寰放棄仕途而專心致力於高等教育,這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還是比較罕見的,正是由於黎照寰曾經任職於鐵道部,交通大學才得以獲得充裕的辦學經費,進而步入快速發展軌道,無論是校舍建設,還是學校的系科建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校園面積也擴大到了近500畝。

黎照寰在其掌校期間,交通大學先後成立了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為重點,理科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學體制。

黎照寰主張教育獨立,堅持自主辦教育原則,反對整齊劃一式的模式化教育,力主學術自由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此曾與國民政府教育部發生激烈的衝突

1933年,鐵道部交通大學舉辦37週年校慶時,在學校新建的工程館內舉辦了盛大的工業及鐵道展覽會,展出了關於工程和鐵道方面的工業產品,其展示目的就在於引起國人對工程和鐵道事業的關注和支持。

黎照寰:一個“棄官從教”的大學校長

黎照寰(前排左四)與來賓合影

早在1919年回國之初,黎照寰就曾在上海拜見孫中山,因此與宋慶齡相熟,並與之保持了終生的友誼,他還曾積極協助宋慶齡發起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1936年3月,“中蘇文化協會上海分會”成立時,潘公展、焦積華、李公樸、歐陽執無、方煥如、杜月笙、林柏生、王曉籟、褚民誼、張壽鏞、歐元懷等11人為理事,黎照寰被推選為會長,他積極開展募集資金活動,與當時蘇聯駐滬領事館聯繫接洽業務事宜。

1937年8月1日,鐵道部交通大學被劃入教育部管轄,並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國立交通大學上海總部遷至法租界內繼續辦學。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又強行佔領了上海租界,國立交通大學總部從上海轉移至重慶九龍坡辦學,“汪偽政府”隨之接管了交通大學,黎照寰不肯與“汪偽政府”合作,至此結束了他的交通大學校長生涯。

黎照寰繼續滯留上海,並先後在滬江大學、聖約翰大學和立信會計專科學校出任教授,以曾經的政府高官之軀,甘願當一名普通的教授。

1950年,黎照寰杭州之江大學校董會推舉為之江大學校長,當時這所教會學校已經不再接受任何來自國外的辦學經費,一些美籍教授也都陸續回國,時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丹等人來接收之江大學時,黎照寰交出了之江大學的所有校政和校產之後,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上海。

新中國成立之後,黎照寰先後被推選為上海市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委員、副主席,他也是全國政協第三、第四屆委員,還曾被推選為上海市第一屆至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

黎照寰:一個“棄官從教”的大學校長

黎照寰

晚年的黎照寰曾撰寫過多篇與孫中山相關的歷史回憶文章,諸如《(有關中華革命黨活動之回憶)一文的補丁》、《對於(孫中山先生辛亥南北議和時的口頭兩個指示)》、《關於孫中山移住永豐艦的經過和永豐艦以後的活動》、《對(追隨孫中山北伐回憶錄)的三點補正》等等。

黎照寰自從在美國與孫中山相識以來,即十分敬仰中山先生,始終追隨中山先生,一度還曾擔任過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他直到晚年仍然與宋慶齡先生保持密切的交往和書信聯繫。

十年文革期間,一生經歷複雜的黎照寰未能倖免,他被囚禁在監獄之中,他未能捱過那段特殊的歷史歲月,於1968年9月26日含恨去世,享年80歲。

黎照寰以他獨特的人生經歷,為中國近現代的鐵路事業和教育事業以及民間外交做出了自己獨特的歷史貢獻,國人不應該忘記他的存在。(說明:此文是我的《民國大學校長人物系列》之一,曾被“奮鬥的耕耘者”盜用並發表在百家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