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卡什維利為什麼對俄羅斯恨之入骨?

杜達特洛夫斯基

薩卡什維利執著於兩個重要的事業,一個是反腐敗,另外一個就是反俄羅斯。這些應該都跟他本人的經歷有直接關係。薩卡什維利本人1967年出生在前蘇聯格魯吉亞首府第比利斯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醫生,母親是歷史學家,這樣的出身背景和家庭環境教育下的薩卡什維利在文化素養上必然不同於一般家庭。1992年基輔大學國際法專業畢業,其後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法學碩士學位。從這可以看出薩卡什維利在學生時代是經歷過戈爾巴喬夫新思維和蘇聯解體,而且本身還是一個思想活躍的大學生,而且還有留美經歷。

那麼把知識分子家庭、法學專業、蘇聯末期、赴美留學,這幾個要素串聯起來,就會理解其對於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的態度。
(早年的薩卡什維利)

薩卡什維利是一個格魯吉亞民族主義者,而且相當保守,天然的認為格魯吉亞不應該與俄羅斯較好,兩國的共同的那段歷史時期應該算是格魯吉亞民族被俄羅斯統治的時期。俄羅斯一直想通過經濟和政治聯繫來強化對於格魯吉亞的控制,格境內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兩個地區就是俄羅斯干涉格魯吉亞內部事務的兩個橋頭堡。不過薩卡什維利判斷失誤,頭一熱選擇了武力去收復這兩塊區域,結果慘敗,這也導致了國家現在分裂的局面。這個失敗加深了他對於俄羅斯的恨意。
(格魯吉亞總統時期的薩卡什維利)


薩卡什維利這個人,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且反對腐敗。通曉歐美政治法律制度的他,一直致力於實現政治改革,打擊腐敗。這也是他當年能夠在格魯吉亞取得“玫瑰革命”勝利,以及在烏克蘭有相當多的支持者,能夠翻雲覆雨的最大的倚仗。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之後的經濟狀況和政治生態基本都差不多,政治腐敗、寡頭橫行,很顯然這些在薩卡什維利看來都是前蘇聯的餘毒,俄羅斯就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和現實代表。不僅如此,俄羅斯強化對於格魯吉亞的政治經濟聯繫在他看來就是試圖影響格魯吉亞改革,是在向格魯吉亞輸出腐敗制度。他自然會反對俄羅斯,並且倒向法制健全、經濟發達的歐美西方國家。
(薩卡什維利與美國前總統布什)


薩卡什維利很顯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而且也對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本身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判斷過於樂觀。這也導致其現在如流亡海外,成為一個無國籍的前總統。薩卡什維利有理想也有私心,為了獲取權力實現自身的政治報復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最終也深陷權力的遊戲之中,不能自拔。如果說薩卡什維利本身是否有值得稱讚的一點,那就是其本身對於格魯吉亞以及烏克蘭的熱愛,本來有條件和資格獲得美國綠卡以及荷蘭居民身份,而選擇放棄。
(被烏克蘭警方驅逐的薩卡什維利)



古姿

這當然與薩卡什維利早年的人生閱歷,從政經歷有關。

薩卡什維利是前格魯吉亞總統,格魯吉亞"玫瑰運動"的領導者,後來在俄格戰爭後被格魯吉亞人趕下臺,其後被格魯吉亞最高檢察院及內政部通緝,後加入烏克蘭國籍,繼而出任烏克蘭敖德薩州州長,但在2016年11月,他宣佈辭去州長職務,組建了勝利運動黨,參與烏克蘭競選。

2017年7月26日烏克蘭波羅申科簽署命令,以其為獲得烏克蘭國籍,向烏克蘭移民機關提供個人虛假信息為由,取消了他的烏克蘭國籍。

薩卡什維利早年在成長過程中,接受西方的影響很大,他在基輔大學國際法學專業,畢業後就曾留學法國、意大利和美國師從西方的精神導師“吉恩.夏普”。
圖注:西方著名的顏色革命教父,政治幽靈“吉恩.夏普”


在其學成歸國後開始參與國內政治,2003年11月,作為當時格魯吉亞的反對派領袖,在發動對當時總統“席爾瓦.德納澤”及其所領導政府的一系列示威活動中,由於其每次公開露面,都拿著一支玫瑰花,因此這次行動又被稱為“玫瑰革命”。

在其所領導的玫瑰革命勝利後,開始全面倒向西方,並獲得美國的支持、高票贏得了大選,他主張全面接受美式民主,在格魯吉亞推行政治改革,這也成為了美國在前蘇聯地區推行“顏色革命”的開端。

但是格魯吉亞國內的政治局勢十分複雜,除了北部有俄羅斯實際控制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之外,國內還有大量的親俄反對派的反對。

而薩卡什維利則對國內外政治形勢進行了錯誤的判斷,單純的認為有西方的支持,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支持,俄羅斯自然不敢對格魯吉亞輕舉妄動,同時對自身實力的判斷也過於樂觀,於是最後決定以武力手段把格吉亞北部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收回,直接與俄羅斯進行武裝衝突。

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當天,格魯吉亞違背奧運會期間全球停火的國際默契,出兵南奧塞梯,而當時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和美國總統小布什就坐在一起。

而當時格魯吉亞現役人員只有21547人,其中陸軍17767人,海軍892人,空軍1312,國民衛隊1578人,同時還有準軍事部隊11700人,包括邊防警衛隊,海防警衛隊和內務部的部隊共裝備128輛坦克,9架戰鬥機,同時裝備的還都是俄系的老式裝備,裝備水平遠低於俄軍,加上個位數的空軍和海軍裝備,格三軍基本不具備起碼的聯合作戰能力。

而整個格軍全部家底加在一起與俄羅斯第58集團軍和聯合作戰的海空軍部隊相比,在人數、武器裝備和海空軍力量支援配合等三方面,均處於絕對劣勢,格魯吉亞軍隊數量只有對手的1/5,而按進攻作戰的一般要求來說,對據守堅固要塞的敵人一般要集中5-6倍的數量優勢才行。

而格軍則正相反,以對手1/5的兵力去面對南奧塞梯後面的俄羅斯,不惜以弱凌強,以小欺大,此等勇氣果然讓我等佩服。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清楚了,俄羅斯只用了兩天,就佔據了全部優勢,不僅完全控制了南奧塞梯,還控制了格魯吉亞重要的軍事基地“塞納基”市以及位於格魯吉亞心臟地帶的戰略要地“哥里鎮”,格魯吉亞的戰爭能力幾乎癱瘓,薩拉什維利自己都驚呼“他的國家遭到閃電切割,被一分為二。”

而薩拉什維利也沒有等來他所幻想的西方任何實質性的支援,整個衝突僅持續了不到五天時間,格魯吉亞就被迫同意停火了。

而這其中還有一件小事被廣為流傳,在2008年8月11日俄格衝突期間,薩卡什莉聽到空中傳來直升機的聲音,第一個撲倒在保鏢身下,狼狽的表現被電視鏡頭直播了出去,遭到了格魯吉亞國內輿論的一致批評。


所以在俄格衝突過後,這個曾因為西式民主而名聲大噪的“玫瑰英雄”,又因為西式民主被自己的選民給趕下了臺,不僅被迫辭職還被祖國通緝,如今就連與俄羅斯有衝突的烏克蘭也不願意收留他,只能流落荷蘭當個講師了。

所以說他為什麼如此痛恨俄羅斯當然顯而易見了。


天真小科普


看了這張圖片我們似乎明白了薩卡什維利被抓是的狼狽樣,那麼會去抓捕他的人,一定就是他最最痛恨的人或者國家。作為極度親美的人物,薩卡什維利過於相信了西方、尤其是美國的信口承諾,而反目俄羅斯。

薩卡什維利1993年獲得美國國會獎學金,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系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1995年完成學業歸國,並當選為議員,2000年當選為司法部長,2001年辭職並創建統一民族運動黨。


2003年薩卡什維利組織發動旨在抗議格魯吉亞在任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及其政府的活動,示威抗議活動人群都拿著玫瑰花,所以這次活動又被稱之為“玫瑰革命”,薩卡什維利就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下靠著這次革命推翻了謝瓦爾德納澤政權,從此走上了格魯吉亞總統的寶座。

極度親西方尤其是美國的薩卡什維利在各種場合公開表示對俄羅斯的不滿,格俄關係開始惡化。由於過分相信西方國家的承諾,薩卡什維利竟然用武力手段將俄實際控制的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收回,俄格開始兵戎相見。


可想而知,格魯吉亞和俄羅斯軍事較量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的國家,薩卡什維利盼望的西方援助和支持成了單相思,最終在大國的較量中,薩卡什維利輸得一塌糊塗,被格魯吉亞民眾用選票趕下了臺,從此被列入到格內政部的通緝名單內。

痛恨俄羅斯成為了薩卡什維利的一切,但我們來看他更應該痛恨美國人。


冰雹藍天

薩卡什維利,出生于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2004年至2013年擔任格魯吉亞總統。2015年至2017年,他又擔任烏克蘭敖德薩州長,成為罕見的“跨國政客”。薩卡什維利在當政期間對俄羅斯採取敵對政策,甚至引起了俄格戰爭。他之所以仇恨俄羅斯,一是因為俄格兩國的歷史糾葛,二是因為他背後有美國的支持。

格魯吉亞本來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斯大林就是格魯吉亞人。蘇聯解體後,格魯吉亞和俄羅斯因為領土問題,關係非常一般。俄格兩國的領土爭議有兩處,一處是阿布哈茲,另一處是南奧塞梯。薩卡什維利上臺前,俄羅斯就在背後支持兩處地區反對格魯吉亞,爆發了一些衝突,所以格魯吉亞人對俄羅斯並沒有多少好感。生長在格魯吉亞的薩卡什維利也不例外。



青年時代,薩卡什維利去法意美等國留學,並獲得了美國國會獎學金。在此期間,他深受西方親美反俄思想的影響,美國也將他視為重點培養對象。畢業回國後,薩卡什維利擔任議員、司法部部長。2004年在西方顏色革命的浪潮下,薩卡什維利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玫瑰革命”成功當選總統,2007年離職。2008年,薩卡什維利再次當選,並一直擔任至2013年。總統任期內,薩卡什維利靠近西方,並加快加入北約的步伐。為此,他趁普京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時候,挑起了俄格戰爭。結果西方國家作壁上觀,格魯吉亞一敗塗地。

薩卡什維利在2013年結束任期後,因腐敗等醜聞被通緝,他被迫離國。2015年,他又獲得烏克蘭國籍,併成為敖德薩州州長。2016年辭職夠,又被烏克蘭通緝,並取消了他的國籍。


石頭說歷史



薩卡什維利當然恨俄羅斯了,他是怎麼上臺的?是歐美處心積慮,費了很大心思,出錢出力策劃、發動顏色革命,(也就是和平演變的2.0升級版本)把他推上格魯吉亞政治舞臺核心的,他能夠不投桃報李去親近主子,憎恨俄羅斯?

薩卡什維利原本就是在西方接受教育成長起來的,在西方期間有沒有被情報組織影響不得而知,但是缺乏政治經驗的他執掌格魯吉亞後,並沒有認真思考國際政治現實和格魯吉亞的未來,一味的為了他的個人理想把格魯吉亞帶進了陰溝。



他的設想是格魯吉亞要徹底脫離俄羅斯的虹吸效應,不再受到俄羅斯的影響,徹底加入西方陣營,讓格魯吉亞人民過上西歐式的富足生活。


這個想法是好的,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格魯吉亞在歷史上跟俄羅斯有太多的牽扯,而且俄羅斯太大,格魯吉亞太小,不是格魯吉亞哪個政治人物想要怎樣就能夠怎樣的。作為兩個力量中間的小國,只能是夾縫之中求生存,作為力量的緩衝帶,這樣自己就不會在兩種力量相撞時被擠壓的粉碎。

在薩卡什維利對俄羅斯充滿敵意的急切操作下,就發生了南北奧塞梯事件,國家的分裂動亂就導致了格魯吉亞沒有辦法專心的實現薩卡什維利的政治理想。但是他又有些時不我待,想跟俄羅斯玩一手快刀斬亂麻,缺乏政治經驗的他哪裡認真研究過,這是普京的拿手好戲,簡直就是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耍大刀。最後被俄軍一個集團軍的反擊五天之內就差點滅了國,讓他歇斯底里的在辦公室吃領帶。



他理想的情況一個都沒有出現,原以為他現在一隻腳已經踏入北約的門檻,他跟俄羅斯一動手,北約就會打幫架,再不濟也會站出來勸架,結果北約冷冷的看著他被騎在胯下打,無動於衷,這種失落的心情也是他吃領帶的原因之一吧。



總體來講,是他的政治幼稚導致了格魯吉亞的巨大挫敗,並且永遠失去了南北奧塞梯。國際政治既是勢力政治,也是自私的,沒有誰為了幫一個小兄弟火中取栗而搭上自己,俄羅斯再衰落,其也還擁有掃平歐洲、毀滅世界的軍力。美國敢不敢冒險姑且不說,要刀兵相見歐洲先就得緊緊的扯住美國的褲腳。薩卡什維利卻一廂情願的以為歐美會無條件的為他的軍事冒險買單。

俄羅斯徹底的摧毀了他的理想,也徹底的了結了他的政治前途,他焉能不恨?當然 ,人都具有兩面性,薩卡什維利號稱要反腐敗,如今卻因為腐敗逃跑被格魯吉亞全球通緝,是不是很諷刺?


謝金澎

薩卡什維利是個很有意思的人,這也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制度、政策和領土三個方面的回答這個問題。


薩卡什維利雖然是格魯吉亞人,但是他後來成長的環境和求學的環境不是在歐洲就是在美國。這就使他對西方的那一套制度和社會運轉規則非常熟悉和喜歡。既然喜歡了那一套,當然就不喜歡俄羅斯的這一套,這種偏見是他後來仇恨俄羅斯的基礎。


薩卡什維利後來做了格魯吉亞的總統。他做總統之後在外交方面想做的兩件事就是加入歐盟和北約。但是格魯吉亞畢竟和俄羅斯是接壤的,普京是不容許任何一個和俄羅斯接壤的緩衝國加入北約或歐盟的,所以俄羅斯對薩卡什維利外交政策上的影響,讓他對俄羅斯充滿了仇恨。


第三個仇恨來自領土的糾紛。屬於格魯吉亞的兩個自治共和國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多年來保持著國中之國的存在狀態,而且它們倆和俄羅斯的關係非常好,直接受到羅斯的軍事保護。2008年趁著普京外出看奧運會的機會,薩卡什維利發動戰爭去收復這兩個地方,結果被俄羅斯軍隊給打敗了,他自己也倉皇出逃。薩卡什維利把俄羅斯的行為看成是對自己國家的入侵和干涉,所以就非常仇恨俄羅斯。


2013年薩卡什維利從總統位置卸任之後,被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招過去做了敖德薩州的州長。之所以能夠被任命這個職位而且被烏克蘭人接受,也是因為他在格魯吉亞做總統期間發表了大量批評俄羅斯的言論,在烏克蘭積累了大量的粉絲,有不錯的群眾基礎。


局勢君

從人性本身講,此人不甘寂寞,功利心太強,歷史原因造成俄格關係促使他把擺脫俄羅斯當成自己功績的一種途徑而已,本身並沒有恢復民族主權的那種使命感,沒有這麼偉大,從外部環境上講,歐美的挑唆成功的對他進行洗腦,第三沒有對國情進行正確認識,國小民弱,從立足上應玩大國平衡,堅決不能一邊倒,在政治上感覺不理性,目前是烏克蘭公民,從這點上就看出他的動機不是愛國,是為自己的名利不惜損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