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小步 住房制度改革一大步

6月5日,深圳市舉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新聞通報會,一部《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橫空出世。

該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深圳面向未來18年的住房發展目標,提出了“八大供給主體、六類保障渠道、三類(四種)住房、三類補貼”的住房供給和保障體系的總體設計。

當其他城市還在為短期調控房價的目標而殫精竭慮時,深圳已經探索出一整套較為完備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方案,走在了全國的最前端。

深圳一直是房地產的排頭兵。早在1987年12月1日,敢為天下先的深圳率先敲下國有土地拍賣第一槌,揭開了中國第一次房改的序幕。隨後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中國的住房制度改革進入了整體方案設計和全面試點階段。

深圳一小步 住房制度改革一大步

30年後的當下,深圳市住房事業發展面臨市場商品房價格高企、住房供需不平衡、住房結構不合理、住房保障不充分等難題,住房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難點在於,住房改革不僅與住房制度、供應渠道、供應結構息息相關,還需配合土地制度、金融制度、土地財政等,單一地調整住房結構落實起來頗為困難。

在此次詳細的住房規劃中,深圳以極大的魄力和智慧,緊抓源頭的主要矛盾,形成兩大突破。一是將人才房、公租房、安居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定為2:2:2:4。這一比例徹底顛覆了過去30年以商品房銷售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把民生屬性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在土地來源上,打破了過去30年政府壟斷的慣例,形成政府供地、企事業單位自用地、村集體用地、棚戶區改造等多渠道供地格局。

深圳一小步 住房制度改革一大步

在住房供給側改革方向下,深圳這份住房新政特別明確了供給主體、供給渠道、實施方式和資金保障等,系統性優化完善深圳市住房市場結構,以滿足多類人群的住房需求。

這一被稱之為深圳“二次房改”的探索,充分體現了深圳市發展住房保障市場的決心,也為特大型城市房地產市場深化改革探索了實踐路徑。

對於長效機制,市場一直在猜測和等待,但長效機制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比如,土地制度的改革就是一塊堅不可破的壁壘,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為一個土地非常匱乏的城市,深圳率先打破了過去30年土地政府壟斷供應的局面。

毫不誇張地說,深圳市住建局拋出的“新住房計劃”是截至目前在房地產長效機制探索上最全面最具體最深刻的方案,所謀者不可謂不大。在探索如何進一步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上,深圳提供了中國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的一個樣本。

深圳一小步 住房制度改革一大步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份文件代表了中國未來房地產發展的政策導向,即在基本尊重過去房地產發展的基礎上,以“房住不炒”和“住有所居”的民生價值為導向,實施住房制度的革命性變革,引導房地產乃至國民經濟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