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之香椿 抗衰老和補陽滋陰 有“助孕素”的美稱


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等,在安徽地區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層皮,又稱椿白皮,原產於中國,分佈於長江南北的廣泛地區,為楝科。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呈偶數羽狀複葉,圓錐花序,兩性花白色,果實是橢圓形蒴果,翅狀種子,種子可以繁殖。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選樹種。古代稱香椿為椿,稱臭椿為樗。

中國人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佈大江南北。椿芽營養豐富,並具有食療作用,主治外感風寒、風溼痺痛、胃痛、痢疾等。

形態特徵,喬木;樹皮粗糙,深褐色,片狀脫落。葉具長柄, 偶數羽狀複葉,長30-50釐米或更長;小葉16-20,對生或互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9-15釐米,寬2.5-4釐米,先端尾尖,基部一側圓形,另一側楔形,不對稱,邊全緣或有疏離的小鋸齒,兩面均無毛,無斑點,背面常呈粉綠色,側脈每邊18-24條,平展,與中脈幾成直角開出,背面略凸起;小葉柄長5-10毫米。


圓錐花序與葉等長或更長,被稀疏的鏽色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聚傘花序生於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長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齒裂或淺波狀,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先端鈍,長4-5毫米,寬2-3毫米,無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盤無毛,近念珠狀;子房圓錐形,有5條細溝紋,無毛,每室有胚珠8顆,花柱比子房長,柱頭盤狀。

香椿喜溫,適宜在平均氣溫8—10℃的地區栽培,抗寒能力隨苗樹齡的增加而提高。用種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一10℃左右可能受凍。

香椿喜光,較耐溼,適宜生長於河邊、宅院周圍肥沃溼潤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為好。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5.5—8.0。

原產中國中部和南部。東北自遼寧南部,西至甘肅,北起內蒙古南部,南到廣東廣西,西南至雲南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山東,河南,河北栽植最多。河南信陽地區有較大面積的人工林。陝西秦嶺和甘肅小隴山有天然分佈。垂直分佈在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和廣大平原地區,最高達海拔1800m,耐寒區位6-11。

粉絲巧拌香椿苗

香椿品種很多,根據香椿初出芽苞和子葉的顏色不同,基本上可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兩大類。

屬紫香椿的有黑油椿、紅油椿、焦作紅香椿、西牟紫椿等品種。 屬綠香椿的有青油椿、黃羅傘等品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羅河路標準化菜市場攤位人員在整理擺放椿天芽。

渭南市華縣柳枝鎮豐良村香椿大棚內,村民李智民夫婦正在採摘頭茬香椿。

香椿含鈣、磷、鉀、鈉等成分。有補虛壯陽固精、補腎養髮生髮、消炎止血止痛、行氣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遺精陽痿、脫髮者宜食之。

香椿中含維生素E和性激素物質,具有抗衰老和補陽滋陰作用,對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療效,故有“助孕素”的美稱。香椿是時令名品,含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健脾開胃,增加食慾。香椿的揮發氣味能透過蛔蟲的表皮,使蛔蟲不能附著在腸壁上而被排出體外,可用治蛔蟲病。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