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如今講起歷史,總是習慣性地說“唐宋元明清”(這其實都是古玩界帶偏的,因為論瓷器巔峰時刻,這五朝實質榮歸),但真實的歷史不是這麼順下來的。在這五朝期間,還摻雜或並立了許多的王朝和地方政權。

比如,從唐末到宋初這段時間裡,有七十七年的時光,是在連年混戰、政權割據中度過的,這段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全文2892字,閱讀約需花費480秒)

先跑個題,我前段時間譯唐朝裴鉶的《傳奇.崔煒》時,發現崔煒那個小混混在路見不平助人為樂時,不僅隨手就能甩出幾千塊人民幣。而且還能拂袖一笑:哎呀,才幾千塊錢罷了。

當時我就覺得,麻蛋,唐朝人這麼有錢?

後來再一看,發現我果然還是太年輕。唐朝只是疆土遼闊、軍事強大、附屬國多、文化開明罷了。說起錢這種俗事,其實當仁不讓的是宋朝。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北宋民俗畫作——《清明上河圖》

要知道,明朝清朝已經打下了一個大大的疆土,但每年的財政收入都遠不如小小的北宋,甚至不如南宋偏安小朝廷。

就有人說了,論起成就宋朝經濟發達的三百年的人,就不得不提到五代十國時的第一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但在筆者看來,柴榮只是其一。另一個在柴榮生命中,扮演著亦父亦師的角色的人,功勞同樣不能忽略。他,就是柴榮的姑父——郭威

柴榮是河北邢臺隆堯縣人,他家裡算的上是當地的望族。但可惜他還是兒童的時候,家道中落。他親老爹柴守禮一看日子過不下去了,於是就跟柴榮說:你到你姑父家看看,能不能混口飯吃。

柴榮年少,大人的話就是命令,就去了他姑父郭威家。

郭威這小子也是一身傳奇,他爹是以前李克用(後唐皇帝李存勖的老爹)手下的刺史,後來被人給殺了。郭威那時才幾歲,只好跟著他媽去山西長治。結果路上老媽也死了,郭威是在他姨媽照顧下才安定下來。

到了郭威18歲時,遇上澤潞節度使李繼韜徵兵,他就去做了李繼韜的親兵。李繼韜被李存勖滅了以後,他又在李存勖的後唐軍隊裡上班。

不料,後唐又被後晉給滅了,郭威再次丟了飯碗 。正撓頭的時候,救過兩次後晉皇帝石敬瑭的一個叫劉知遠的人,也有稱帝的打算。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其實沒有郭威圖片,這張湊合著看吧

郭威一看敢情好,這劉知遠以前也是後唐皇帝的部下,你要稱帝那我就幫你一把。於是,劉知遠成功建立了後漢。

在這期間,郭威還遇到了一個女人。這女人原本是後唐皇帝的嬪妃,皇帝駕崩以後被遣送回家。結果路上暴雨幾天,她被困在旅館的時候遇上了郭威。兩人一見傾心,談起戀愛來,最後不顧世俗的眼光結了婚。

這女人就是柴榮的姑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當過嬪妃的原因,柴榮的姑姑沒有生育孩子。柴榮到姑姑家以後,做事麻利仔細,為人忠厚,再加上經歷和姑父小時候有點像,兩夫妻都很喜歡柴榮。

於是乾脆直接收養了柴榮,認作兒子。

柴榮估計長到十二三歲時,郭威還沒發財。於是柴榮就拿了點盤纏,出門做生意,賣賣茶葉賺點錢貼補家用。在經商過程中,順便學騎射,練武讀書。

俗話說,投胎是一門技術活。但如果沒投到好胎,那就得抱對大腿兒!

柴榮當時估計這一點考慮的很清楚,所以到他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跑回去幫他姑父的忙,從軍打仗去了。

而助劉知遠登基有功的郭威,也已經開始平步青雲,官運亨通。

尤其是在平定了造反的李守貞、趙思綰、王景崇,使後漢脫離社稷飄搖的危險境地後。郭威的功勞非常大,因而掌管了後漢的全國兵權。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卻不想此時的郭威,卻讓後漢的第二任皇帝劉承祐慌了。一般來說,都是天下安定以後,再找藉口殺功將奪兵權。

但劉承祐這人想法超前,他決定趕緊卸磨殺驢。於是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和鎮寧軍節度李弘義,命令他們誅殺郭威在內的幾個大將。

不成想,李弘義把皇帝給賣了。郭威一看,你要殺我?那我肯定不能坐著當沒事發生呀!

郭威就使了一計,他偽造了詔書,給各個將領看:“喏!皇帝下詔書了,讓我把在座的各位都給宰了!”

這下誰還坐的住?於是大家推舉郭威領頭,開始起兵造反。

兩方一陣交鋒下來,皇帝劉承祐的隊伍沒打贏,劉承祐本人也不幸掛了。郭威於是率兵見李太后(劉知遠的老婆,也是一個戲份精彩的女人,下次說她),假意立劉氏宗親劉贇為皇帝。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李太后(李三娘)

這邊戲剛做好,那邊據說契丹人南下進犯了,郭威又北上抵禦契丹軍隊。

走到澶州時,郭威終於覺得厭倦了。他不想再演了,於是黃袍加身發動了兵變!(沒錯,黃袍加身這東西就是他發明的,後來的趙匡胤就是效仿他的。趙匡胤原本也是郭威的部下,後來主要輔佐柴榮。)然後大隊人馬又回了汴梁,逼太后讓他當監國,不久就正式稱帝,建立了後周。

那一年,郭威47歲。

可能由於郭威也是苦日子過過來的原因,所以能夠體恤百姓疾苦。在他稱帝以後,他推崇節儉並且從自身做起,過著十分樸素的生活。另外,從文化、農業、商貿、河工、政務、軍事、稅賦等多方面入手,努力解決唐朝末期遺留下來的各種積弊,很快後周便開始變得繁榮昌盛起來,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

雖然郭威在位僅僅四年,但所做的事情還是頗受世人稱讚的。所以,在他病逝之後,郭威的繼任者,也就是柴榮,也延續了他的賢明。(順便提一下,郭威死後,按他的要求,是薄葬!紙衣瓦棺一詞就是專門誇他的)

柴榮做後周皇帝那年,他才33歲。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柴榮

柴榮上位以後,也是憂心忡忡。要知道五代十國那麼多皇帝,哪個都是短命的主,當個幾年就下臺的實在不要太多。

柴榮便問他秘書王樸:“你說我這皇帝能當幾年?”

王樸就說:“我其實沒什麼文化的啦,我給你推算也就只能算出三十年左右的樣子。再往後,我也講不好!”

王樸這回答也不算是拍馬屁,就算是拍馬屁也只能算是輕輕打了一下,但柴榮聽了很高興。

柴榮就想,三十年?那我可以用十年來打天下,十年讓百姓休養生息,十年搞個太平盛世。時間挺充裕的嘛!

他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一統天下,國富民強”,他也真就這麼做了。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郭威墓

於外,親征北漢,力敗後蜀,三攻南唐,北伐契丹。

於內,整頓軍紀,減輕稅賦,獎勵農耕,興學舉考。

於己,勤儉自律,事必躬親,廣納良諫,朝夕不怠。

柴榮雖然最終在位僅五年便病逝了,未能完成他三十年掃平天下的宏圖偉略。但是在他文治武功之下,後周的國力達到了空前的強盛,也為後來的趙匡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柴榮還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拆寺廟。別看五代十國時打仗打得熱鬧異常,但佛教的僧尼其實沒有受什麼影響。寺廟自己有田地還不用交稅,平時可以化緣也能吃飽,關鍵是還不能當壯丁。所以當時的寺廟非常多,私自出家的人也有很多。

這對於一心想發展農耕生產、增加國庫財政收入的柴榮來說,肯定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於是柴榮下令裁減僧尼,拆毀佛寺,嚴禁私自給人剃度出家。總共拆毀寺院30336處,勒令還俗的僧尼,估計可能有60多萬人。

並且把收繳來的各種佛家法器、佛像之類的,只要是銅的,都用來鑄造銅錢。這銅錢就是

周元通寶,也是所說的“佛錢”,在當時就被百姓用來入藥治病,保佑平安。所以雖然發行量大,但如今存世量並不多。

孤兒和茶葉小販出身的兩代皇帝,成就了經濟發達的北宋王朝

周元通寶壓勝錢

柴榮駕崩之後第二年,趙匡胤效仿了他的義父郭威,發動了陳橋兵變。趙匡胤同樣黃袍加身,建立了之後經濟輝煌一時的宋朝,也就是北宋。

接著,趙匡胤用了二十年的時候,替柴榮完成了統一霸業。(對北漢作戰時趙匡胤實際已經死了,是由他弟弟趙光義完成的,這個不必較真)對於柴榮的家人,趙匡胤並沒有為難,也算安置妥當。

至此,從唐朝末年開始混亂的局面,重新恢復了井井有條,華夏也隨之進入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時期。(除去後晉那個缺貨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的105萬平方公里送給契丹,導致收不回來以外,其他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最後,順便說下柴榮的親生父親柴守禮。這老頭有點意思,家裡窮的時候把兒子送出去,兒子當皇帝以後父憑子貴被封了這個那個的。於是他就開始拽了,在洛陽那叫一個橫行霸道浪到飛起,搞的怨聲載道。

他在他兒子稱帝以後,因為柴榮改姓郭,叫他就改叫舅舅了。為了避免尷尬,父子二人心領神會地再未見過面。

柴守禮比他兒子要長命的多,活到了73歲才掛了。去世的時候,已經是北宋皇帝的趙匡胤還親自叮囑人安排他的葬禮,也算是風光一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