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擁斌:一線創業助推脫貧

王拥斌:一线创业助推脱贫

左一為王擁斌給毛驢喂秸稈飼草

“我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來這裡幹活,每天有車接送,幹一天60塊錢,中午人家還管吃,下午收工就兌現工資。每天都有上百餘名留守貧困村民幹這樣的活,很是熱鬧呀。”66歲的老農郭良勇一邊鋤大蒜,一邊樂呵呵地說。

這是6月13日,筆者在垣曲縣歷山鎮河西村萬福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百畝大蒜基地所看到的場景。

42歲的垣曲縣安監局職工王擁斌,去年響應縣委號召,走出機關,來到河西村,實施創業扶貧暨一線帶富工程。他說:“現在建立起萬福糧種植專業合作社百畝大蒜基地和天福聚養殖專業合作社養驢基地兩個經濟實體,可吸納120多個貧困群眾務工創收,也算是對扶貧攻堅助一臂之力。”王擁斌話剛落地,站在一邊的歷山鎮長張志剛又給筆者作了一番詳細解說:“種植大蒜投入低、產量高、見效快,收完大蒜後,可繼續種穀子和玉米,穀子、玉米收穫後,秸稈可為養驢提供精飼料,這是王擁斌種養循環經濟法。”

談起養驢,王擁斌接著說:“去年,縣政府提供30萬元扶貧資金,養驢場從9頭母驢、1頭公驢起步,不到1年時間就繁殖發展到23頭種驢,並專門成立了天福聚養殖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增加收入3萬元。”

目前,合作社已安排6名貧困群眾從事養驢飼養,他們每月可獲得2000元收入。

談到發展前景時,王擁斌滿懷信心地講道:“100畝優質紅皮大蒜,通過科學儲存保管,等待市場價格上漲時,集中銷售。眼下,雖然我所經營的兩個扶貧項目經濟效益不容樂觀,但從長遠來看,不能算一時的小賬,要算大賬、算總賬,我們注重的是社會效益。養驢場一頭種驢價值上萬元,按目前市場行情來看,效益還是可觀的,我對未來發展前景還是蠻有希望的。” (文哲 魯大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