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貧窮地方的山貨怎麼走出去?

馬永高Yublue

雲南是我的家鄉,那裡雖然氣候宜人,風景綺麗,但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與發達地區相比,還處在貧窮落後階段。自古以來,雲南人就不擅長經商,雖然雲南的茶葉蜚聲國內外,但與江浙閩粵等地相比,銷量與其產茶量卻不成正比,究其原因,雲南茶葉過於粗放,除了普洱茶和滇紅具有保健作用和口感醇厚而被飲者認可外,似乎沒有太出名的綠茶品牌,而普洱茶並不是外省人暢飲茶葉。據我所知,中國大部分地區飲綠茶者居多,好的綠茶品牌最容易使廣大消費者接受,雲南缺少一個像樣的綠茶品牌。

關於山貨,雲南的山貨大致有野生食用菌,竹筍,中草藥材等出產於大山中東西,但目前除了三七和天麻已享譽全國外,其它的植物類山貨似乎還不為人知。原因是食用菌和竹筍等山貨沒有形成產業化,沒有公司加農戶加基地的產業鏈規模,農戶手中的東西數量有限,零零散散的貨物不能集中銷售,沒有人為他們搭建平臺,化零為整,找到買家統一出售,原因還是量不夠大。

另一個問題,還處在雲南人不考慮持續性發展,而是像一夜暴富,往往靠炒作發財,曾經的普洱茶被抄成天價,後來又抄作馬卡,當人們清醒過來後,便認識到這些價格虛高的東西其實並非想象的那麼有價值,然後就被打回原形,甚至影響到聲譽。

實際上,雲南應該找準幾個人們生活中缺一不可的,又適合雲南氣候和土壤的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然後形成品牌效應,就如三七一樣,屬於雲南專屬產品。如果做不到這些,山貨很難走出大山。


若愚趣談

在雲南,很多偏僻的地方其實都有既具特色又具品質的特產,但由於地處偏僻、當地經濟落後等情況,這些好質量的山貨不太為人所知,就算有人知道,沒有較好的措施,銷路也不太能拓寬。所以,如何讓山貨走出去,讓當地人富起來,是許多偏僻地方該解決的問題。

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山貨要走出當地,交通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道路不暢,運輸貨物就成了根本的問題,再好的東西走不出去,也是枉然。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一個地方要富起來,道路的修建是至關重要的。如今的社會,汽車普及程度已經很高了,只要路好走,各地之間的交流就更頻繁了。

路通了,還需要口碑。東西的好壞,都是口口相傳的。如今,大家都追求生態自然的產品,只要品質好,很多人會自願充當“水軍”。有了口碑和回頭客,銷售和影響力也能有一定的保證。初期的產品口碑有了,再適當的時候做相應的營銷,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這些步驟可以結合來做。

當然,要實現上述內容,離不開人才。所以,鼓勵當地人創業、培養大學生村官、吸引有才之士回鄉創業,把新的理念帶回去,才能起到引導和帶頭的作用。

不得不提的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理念,手機的普及率已經很高,雖然是偏僻的鄉村,智能手機的使用率不算少,這也是城鄉交流最方便快速的方法。當然,當地還可利用電商扶貧的方式,與電商平臺合作,讓專業的團隊幫忙打出銷路。

拓寬山貨銷路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如何都要守住初心、守住山貨品質。


時報傳媒

雲南雖然貧窮,但是相比較之下,還是蠻會炒作的地方。多年以前就炒過君子蘭;後來還有普洱茶、翡翠、黃龍雲,還有一些藥材之類的。其實並不是蠻荒不知現代為何物的地方(當然也有特別窮和閉塞的地方)。

回到山貨怎麼走出去,其實主要靠產品和渠道,其中渠道是核心。圍繞銷售渠道的必要的手段也是必要的。從產品層面說,雲南的山貨還是很厲害的,無論是食材、藥材、少數民族的特色工藝品、還是礦產,其實都非常的豐富了。而且某種程度上說,不只是能走出去,很多甚至可以走進來。比如鐵皮石斛,原來不在雲南生長,現在也很多大量的放到雲南去種植了。有的產品是自帶渠道的,比如剛才說的石斛、三七等藥草;有的是具有壟斷性的,比如翡翠、黃龍玉等。有的是有類似的,比如普洱茶之餘其他的茶。不過這裡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還有模稜兩可的。翡翠很火,但是黃龍玉就沒炒起來;石斛早幾年很火,現在生意可能也不那麼好做。總之,產品層面還是要想辦法找到自己的特色。

渠道和營銷其實更重要,尤其是現在信息時代,知識多也流通的特別快。各種營銷方式其實都很不錯,包括上文說的炒作,如果做的好,也不乏是好手段。我個人覺得營銷主要是三個方面,自我傳播,借勢傳播和做勢傳播等。自我就是依託自身資源,包括親戚朋友來說,如果能更好的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的手段,也是極好的。頭條上這這兩天就是討論類似巧婦9妹的三農大v,一年賣幾千萬的農產品的帖子。好的網店,一年銷售上億都有可能。

借勢傳播就是藉助別人的優勢、規模來,傳播自己。比如褚橙、柳桃、潘蘋果等,借名人傳播;舌尖上的中國讓章丘鐵鍋賣斷貨;普洱茶和普洱旅遊可以一起成長等等。當然,除了借勢,還要做勢、造勢。包括搞活動、炒作等等。造勢既是輿論上的,也應該是規模上的。有規模效應才能更好的成勢。很多地方在打造名品之鄉,包括做合作社,都是這個道理。形成規模後,便於技術支持,渠道搭建和宣傳。

總的來說,雲南山貨很有競爭力,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重點突破。多想想結合新媒體手段,同時儘可能借勢做勢成規模。


東海秦二聊旅遊


身處家鄉雲南,過去由於地理環境原因,山高坡陡路遠,交通閉塞,大部分山區地區都處在刀耕火種,自給自足,信息閉塞的半原始種態中。很多山區地區的經濟作物,優質林下產品,土特產等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偏闢,縣鄉公路閉塞的阻隔,得不到商品化,嚴重製約了當地地方經濟的發展。


隨著政府“若要富,先修路”大戰略思路發展,國家給雲南在交通,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大力支持,使雲南山區得到質的改變,經濟得到飛躍的發展,生產生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雲南山區基本實現了村村道公路,電力,通信。山區群眾抓住機遇,大力發展了農業,林業,畜牧業,鄉村旅遊等。山區群眾生活得到改變。就拿我的家鄉來說,山村群眾依靠氣候,地理優勢,搞起高原特色農業,大力發展了無公害疏菜,水果,核桃,大白芸豆等種殖,搞起了無公害商品豬,黑山羊等家畜家禽養殖。豐富的林下資源野生菌,中藥材,山林野果收穫更是數不勝數。


山區群眾通過便利的交通優勢,通過農業合作社,公司+農戶+銷售等方式,使山區群眾的農產品,土特產,山貨一車車的進入城市的生活和歺桌。

更為可喜的是國家加大山區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淘寶,蘇寧,神州買賣提等電商的加入合作。各物流速遞的建設。山區群眾—臺電腦,一部手機就能方便快捷的把菌生菌,核核,蜂蜜,火腿,藥材等山貨銷售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個地方。快速發展的鄉村旅遊,正吸引各地遊客。山區農民足不出,在家裡也裡銷售地道的土特產和山林野貨。日新月異的變化,山區群眾也不是貧窮的代名詞,一幢洋房撥地而起,一片片果園,農莊依山而建。—聲聲山歌在林間迴盪,唱出了雲南山區群眾歡樂幸福的心聲,唱出了美好和希望。


現代陽光1

首先,出題人和答題人就沒在大山區呆過,你說的“山貨”現在還存在嗎?除了野生菌和野生藥材之外,動物和一些名貴植物早巳列為當地鄉鎮森林防火辦和森林公安以及當地林業站志願者組織巡查保護的對象,你敢隨便上山設陷阱捕夾以及槍殺野生動物嗎?除非你投入大量資金,取得合法手續,在大山深處包片山林圈養人工雜交繁殖的飛禽走獸還差不多,這樣一來,修一條公路通往山下就是你預算中的第一步棋子了!而過去的山貨店,今天早改成小旅館了!你比如說,2005年至2007年,我用兩年時間,從昆明“四下”昭通鹽津縣豆沙關考證僰人懸棺和拍攝造物主絕妙巨大巖畫,就長期包住在豆沙鎮南端盡頭五尺道旁的一間小旅館中,而這個小旅館其實就是一個山貨收購站,當初我住進來時,就很少見老闆收到山貨了一一正是由於山貸客源少,他才將山貸店改開了小旅館,而現在11年過去了,前幾天和這個老闆通了一次話,他告訴我,現在不要說收山貸了,就連旅館都倒閉了!當然了,街子天也有來賣山貸的,但和10多年前相比,所謂“山貸”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摻假騙人的冒牌貨!而今天山貨的逐漸消失無疑就猶如當初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的消失一樣,終將成為老一代人心目中的美好記憶是也!


造物主20曹黎明

雲南是我國邊境省份,由於受地理的人文等條件約束,所以雲南省有部分地區有點落後我國發達地區。

要想使當地的貧困人民擺脫貧困,首先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充分相信當地人民政府,響應政府號召,我們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在政府的領導下協調多方力量,路通了我們才有把地方特產銷售出去的條件。

(二)路通了,還要有把產品銷出去的銷售人材,我們說只有銷不出去產品的人,而沒有銷不去的貨,所以人才很重要,地方政府要大力培養地方銷售人才。

(三)有了人才,我們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人才和特產優勢,做到銷出去,引進來,雙管齊下,做到優勢互補,把各項工作做好做實。

(四)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當今信息通暢的互聯網的作用,建立電商平臺把當地有特色的產品推向全國和世界市場。

有了以上種種措施,我想我們貧困地方的人民充分相信人民政府的領導作用,把自已的產品賣出去,擺脫貧困,發家致富奔上小康之路為時不會太遠。

本人想借悟空問答平臺,呼籲全國人民和政府,加大援助貧困地區人民,為他們擺脫貧困共同走向小康之路貢獻一份力量,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同胞兄弟!!




金利大叔

答,首先以我農村人的經驗來講,貧困戶的山貨,如果該村沒有通路,那隻能馬託或者人來搬運,不過現在基本都村村通公路了,就算沒有水泥路,也有泥巴路的。有個問題,就是如果地方離縣城或者鄉鎮太遠,不好運輸出來,就有些老闆進去裡面收價格會很便宜。這正是減少貧困戶的收入,所以要賣好價錢,只能拉出來外面賣,這樣才能得高點價錢。


農村小牙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