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風波!滬一均價超10萬的小區業主收到律師函

仁恆濱江園小區地理位置優越,均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但仍面臨維修基金短缺的困境。

電梯風波!滬一均價超10萬的小區業主收到律師函

浦城路99弄,仁恆濱江園所在。18年前,作為浦東乃至申城首批高端住宅項目,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18年後,首批入住的業主開始發現:小區老了,很多東西不靈光了。要維修、要更換,都需要維修基金的支出,但賬面維修基金卻入不敷出。面對如此局面,解決之道又在哪裡?

問題:

大修電梯欠賬收到律師函

距金茂大廈500米,距東方明珠1000米,仁恆濱江園坐擁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當其出現在魔都地圖上時,如今被人掛在嘴邊的魔都陸家嘴“三件套”之一的上海中心還未出現。

不過最近,在這樣一個均價每平方米10萬元+的住宅小區內,剛剛經歷了一場維修基金“風波”。

事情還要從頭說起。仁恆濱江園共分三期開發,一期交房在2000年前後,二期交房2001年,三期交房2003-2004年。在上一年度的年檢中,有幾部電梯沒有通過審驗。其中,又以20號、21號兩棟樓的4部電梯問題最為突出,需要升級改造。

電梯屬於公共設施,要啟動升級改造工程,需要數十萬元的費用,這就不得不動用維修基金。但維修基金不足,業委會多次催繳仍然收效甚微,約有80餘戶業主未補繳,導致電梯工程款項遲遲不到位。

整個拉鋸戰大概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雖然電梯公司先期完成了整個工程項目,但維修基金仍未能補足款項,導致工程款無法結清。於是,一直收不到款項的電梯公司發來了律師函。

探因:

轉手率高導致交接不明

維修資金,是小區每戶業主在買房時繳納的用於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更新的費用。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像仁恆濱江園這樣的小區維修基金賬戶應該比較充裕,出現維修基金短缺等問題似乎不太可能。

不僅如此,小區的自住率總體較低,大概在50%左右。因為一期是外銷房,不少業主都是外籍人士。隨著一期房屋逐漸老去,很多業主都將房子轉租給房產公司,用以租賃。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租賃業務十分旺盛。但超負荷使用之下,不僅公共部位的設施極易發生問題,而且由於房屋的全託性質,業委會要找到業主,也成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交房之初,小區物業費是4元/平方米,近兩年經過業主代表大會討論與聽證,物業費上浮至5元/平方米,但即便如此,一些業主總覺得如今的服務含金量無法與最初相比,所以對於維修基金的收繳,顯得有些消極。

破題:

逐一溝通外加績效考核

最終,通過“國際議事廳”這一平臺,大家商討出瞭解決方案:議事廳牽頭組建多個工作小組,分塊包乾,逐一與業主溝通——

放下面子、找準痛點,結果令人鼓舞,三分之二的業主及時繳納了維修基金,剩下的一些也不再“緊咬牙關”。

考慮在議事過程中,不少居民很關心物業服務水平。於是,唐佳又帶領工作組同業委會一起約談物業公司,希望能對物業服務進行考評,監督其提升水平。經過業委會與物業公司多次協商溝通,雙方達成了共識:同意今年將物業酬金的9%作為績效獎金來發放,由業主代表、志願者組成的物業考評小組,每季度對物業管理進行考評,並把考評結果作為績效獎金的發放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