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被判族刑,誅九族,是何原因讓他們寧願等死也不逃?

古代刑罰是作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變化,實質上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濃縮.

而其中的族刑,就為穩固當權者的統治做出了巨大貢獻。

族刑是中國古代各類株連形式中最嚴厲的一種,它把犯罪人和一定範圍內的親屬都看作是罪犯,分別稱為“正犯”和“緣坐犯”,一併追究其刑事責任。

古人被判族刑,誅九族,是何原因讓他們寧願等死也不逃?

最早在以宗族血緣為紐帶的商朝使用。正式被列入法典是在春秋的秦國時代。

最熟悉的莫過於“誅九族”了吧。“九”本身概念寬泛,除了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同姓,異姓也有可能被牽連。

臣民百姓都知曉滅族的殘酷,但為何被判滅族之人及其親屬不逃跑呢?

古人被判族刑,誅九族,是何原因讓他們寧願等死也不逃?

當然,也會有甘願受死的貞烈親屬,只佔少數而已。怕死是多數人的本性,那這多數人為什麼又不跑呢?

首先,是執行“誅九族”的速度太快。

一般朝廷不按秋後問斬的程序走,而講究“短平快”。

比如晁錯,漢景帝賜他“誅三族”時,他還不知情打算去上朝,結果在半路就被殺,他的家屬都沒反應過來就被滅族了。

其次,有人也抱著僥倖心理。“誅九族”牽涉到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如果這個家族很龐大的話,實際操作起來更是繁瑣,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古人被判族刑,誅九族,是何原因讓他們寧願等死也不逃?

再加上,有幾類人是不會被誅殺的。如東晉時不殺婦女,唐朝時又規定不殺幼孩、老人、殘疾人。

最後,其實也是因為逃不掉懶得逃。都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便現代刑罰不同於古代,但都講究一個權威性,讓人民信服。

執行者手持戶籍或家譜,一個個對照,來綁縛那些株連的家屬。官府會立刻下達海捕文書,將當不在家中的人抓回執行死刑。

由於古時人員流動性差,某地一旦出現生人很容易被發現。想逃,也不會是個好辦法。

由此,不管是被判族刑的犯罪之人,還是受牽連的族人,都沒了要逃的念想,苦苦等死。那麼,你對古代的刑罰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