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中国航天日”活动以“共筑航天新时代”为主题。在4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这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宣告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如今,我国在轨卫星超过200颗,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累累硕果。

从东方红一号到天舟一号,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历程,展示着中国航天源源不断、催人奋进的力量——来自航天精神的力量。

中国航天日,正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中国航天“个人简介”

姓 名:中国航天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常住地:酒泉、西昌、太原、文昌等

家庭成员:北斗、长征、神舟、夸父、嫦娥等

最爱的歌曲:《东方红》

座右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显示,自去年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以来,我国航天实现宇航发射25次,将53颗卫星送入太空,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辉煌成就。

我国首颗高通量卫星发射 天地互联再提速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2017年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迄今通信容量最大的宽带卫星,也是国内首个应用电推进技术的卫星,同时也是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首发星,设计寿命15年,创下国内通信卫星技术的多个“首次”,将使我国通信卫星能力实现重大跨越。

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升空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模拟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供图)

2017年0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4月27日晚19时07分,天舟一号顺利完成了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顺利地实现了“成功首飞、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顺利补加、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月宫365”计划启动 首次建立四生物链环系统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月宫365”实验计划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登月计划、空间站计划等备受瞩目,而要实现航天员长期在外太空,甚至在外星球工作和生活。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建立一个有足够氧气、水和食物的,类似于地球的生态环境。

2017年5月10日,“月宫365”实验计划首批入舱志愿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月宫365”实验计划是在“月宫一号”中生活365天,实验人员分两组交替进行,每组4人,第一组60天,第二组200天,之后第一组再完成105天。“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

首颗硬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2017年6月15日,我国第一颗X射线天文科学卫星——“慧眼”在酒泉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了我国天文观测由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它将巡视银河系中的X射线源,详细研究黑洞和脉冲星,并监测伽马射线暴,探索利用脉冲星为航天器导航。

“慧眼”全称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

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实现三大既定目标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2017年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墨子号”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检验的大门,站在了国际量子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实现了“领跑者”的转变。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风云四号

2017年9月25日,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卫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交付给用户中国气象局投入使用。风云四号卫星在轨交付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实现了更新换代,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对于保证我国静止气象观测业务的连续、可靠和稳定运行,提高我国航天事业和气象事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悟空”探测卫星“火眼金睛”找到暗物质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屏幕上显示的接收到的第一批科学数据(资料照片)。

2017年11月2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腾空700多天后,暗物质卫星团队宣布:“悟空”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测量到了该能谱在1TeV(1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这一疑似暗物质的踪迹,是近年来科学家离暗物质最近的一次重大发现,将打开人类观测宇宙的一扇新窗口。

8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中国航天日|48年后再听这曲《东方红》附1970年在太空中的原声!

2018年3月3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新华社发(梁珂岩摄)

2017年11月,我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首发星送入轨道,奏响了北斗走向世界的序曲。

2018年3月30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它们也是北斗三号第七、第八颗卫星,与此前发射的6颗北斗三号卫星成功进行全球组网运行。

据介绍,我国2018年计划发射18颗左右北斗卫星,预计今年底就能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优先提供服务。根据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00年,我国建成北斗一号系统;第二步,建成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并于2012年底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第三步,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成功回收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对接效果图(视觉中国供图)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遨游太空6年多的天宫一号,在中国航天人预测的时间范围内再入大气层,化作流星,归隐中心点位于西经163.1度、南纬14.6度的南太平洋。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发射升空,此后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艘飞船6次交会对接,成为中国首个“太空之家”。它的设计寿命原本只有两年,但却凭借出色表现,超期服役了两年半,超寿命工作了1000多天。

2016年的春天,天宫一号中止服务,功成身退; 2018年的春天,天宫一号作别太空,回到地球。

在这两个春天之间,天宫一号默默迎送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频繁招手老朋友北斗的新成员,惊奇打量“太空新星”墨子、悟空……太空星舟穿梭之间, 中国人的太空之旅没有谢幕。

值得期待的2018中国航天

◆ 中国嫦娥四号五号稳步推进 高分五号六号年内发射

2018年4月19日,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李国平表示,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五号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嫦娥四号任务如期转入正样研制阶段,即将在今年实施嫦娥四号中继卫星和探测器发射,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

国际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高分五号、国内首颗设置红边谱段的多光谱遥感卫星高分六号研制顺利,将于年内实施发射。

汇聚中国力量

新时代的蓝图已经绘就

中国航天期待与你一起

向着星辰大海

爱国者们,我们一起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