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哪几件事,让5年后的自己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看看

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

现在的人特别早衰,尤其在心智上。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接触的信息呈几何倍数增加,面对一件事,往往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语气净是老气横秋,“嗨,这种事,见得多了,之前哪儿哪儿的新闻早就报道过…”

这样一副心态,加上30岁这个特别的年纪,叠加效应无异于开了爆击+吸血,真真是“30以下全撂倒,30以上一招秒”,天上地下,唯我独仙~

是,你见多了奇人异事,看惯了秋月春风,但就你自身而言,经历的恐怕都是狗下崽了,猫又跑了这档子事,否则吹牛逼时你也不会老是“我那个朋友怎样怎样”、“我有个亲戚如何如何”,而自己仍然30年如一日的,对着整个世界意淫,完了还觉得特没劲,觉得自己早已看穿了一切,不愿再去接触什么尝试什么,不管什么东西在你脑子里都已打上无趣的标签,你只愿意在新闻中扒拉生活,还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世界在你想象之外。哪怕一部你认为不好看的电影,去电影院看和在家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你觉得逛公园很无聊,不如在家玩手机,其实3月的阳光很美,你对着太阳突然就傻笑起来;别整天一副冬烘先生的样子,30岁,还嫩着,还能掐出水,趁着润滑赶紧解锁更多姿势,把世界好好操上一遍!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现在做哪几件事,让5年后的自己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看看

确定方向、建立深度

对于20-30岁之间这段时间,最正确的做法就是:

1、确定一个方向,越早越好;

2、深耕这个方向,成为这个方面的高手,越精通越好;

3、不能三心二意,要专一,要集中精力把这个方向做好。

当有你的做的事有门槛了,深度的壁垒就建立了,并不是随便能被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个方向上时间熬出来的。没有极高的天赋,时间和专注度会帮你完成这一壁垒的。

现在做哪几件事,让5年后的自己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看看

注意身体

15岁以后,性成熟,低死亡率的时期迅速结束,死亡率在你成年时迅速恢复到千分之一左右并维持。青春期结束了,发育也结束了,剩下的就是使用你的身体,直到用坏为止。

真正的努力,是要让努力叠加,走的更强也更久。平衡好身体与外在的一切,这是真正努力的方向。世界是公平的,赢家不是损失一个去追求另一个。

现在做哪几件事,让5年后的自己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看看

接受世界的不确定

心里不稳定,起伏跌宕,对事物不能集中注意力,保持专注。

通常除了身体因素,心里情况占了不小的影响。见异思迁就是最常见的毁人不误的心态。

这不仅仅是专业问题。甚至在方方面面。

在你陷入到犹豫,怀疑,选择,分别的时候,脑力资源是消耗的极快的,心里很容易累。一个更大的副作用产品就是:担忧。

而这背后就是完全没意识到:无常。

而无常这个概念在佛经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便不接受宗教,在现代里也有大量书籍谈到。

即便如此任何过来人都对这2字的分量深有体会。人越早的领悟越能够感受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对于无常世界中,我们强行的恒常,希望一切按照我们既定意愿与逻辑发生。让人背负了不少不必要的心里负担而无法轻松上阵。接受无常是修心的初步过程。如果宗教不接受。那么这几本可以看看《黑天鹅》 《反脆弱》。

谈到无常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有几个问题似乎令人难以理解。慈善宽容的人如何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暴徒。有些人为何一夜暴富,或者一败涂地。谁能意料得到这一点?为什么事情如此的突然。我们只关注我们认为有道理东西的倾向,常常极大限制了想象力,无法知道世界的黑箱子里在如何运作甚至有可能永远不知。强行恒常一切,只能让自己视野与世界变得狭小与让自己陷入到拼命过渡维护恒常:永远擦拭不干净的地板。所有的东西都为了维护恒常在不断的主动修复。

诸位可以留心生活多少无常的事情在一夜之间或者自己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多于过来人聊一下人生经历将会对这2个字体会的更加深刻并看到它们无处不在。哪怕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都会看到它们。

奈何我们都忙着强行维护恒常,恐惧无常,视而不见。这种恐惧和担忧让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世界,好的心态与成熟的魅力自然无从谈起了。

在潜移默化下接受了认识与接受到生活的无常,会对心态有显著的帮助。

从生理基础上去做修心的锻炼,就是对于呼吸的控制。无论在宗教,运动,瑜伽各方面,都是初级重要基础法门。对大众颇为有益处。在哈佛的自控力一本书中,其实最后只讲述了这一个秘密:对于注意力的控制。而注意力的控制最基本的锻炼就是呼吸。

有定力才能对既定的方向不做过于的幻想却能坚定持续。也只有这样子双管齐下才能不会跌宕起伏的情绪搞的脱离了既定方向。通常也就是这些状态带离我们脱离了初心。陷入到迷茫的担忧的焦虑中。

在几个混的好的朋友聊天中,虽然不见得会刻意修,但是他们通常不会做无畏的担心,及时在最难熬的时候。知道世事无常,而任重道远。其实默默的省下了不少心里能量在正事中。加快了熬出头的速度。

试想早上坐在办公室,这个不想干,那个不想干,以后干什么呢。就算折腾一上午,什么也没干。这种心理负担一直会带到睡眠,也睡不好。只需要短短几日。就把状态开始脱下水。

偶尔心里见的阳光觉得美好的时候,就分外珍惜这种感觉。且不说要修的什么圣人地步。

但是不做过渡的担忧与焦虑是基本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并持续受益匪浅的。

现在做哪几件事,让5年后的自己受益匪浅?建议大家都看看

如果要归纳的话:

无非就是在二十七八岁的现在。

捡回读书的习惯,培养起了锻炼的习惯,坚持着独立思考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在努力维持着属于自己的“平衡”之余,让自己变得稍微有趣一点。

虽然一切都只是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