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其實都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件事

從事自閉症康復工作多年,總會遇到狠多不同症狀的患兒,有的是語言發育遲緩、有的多動、有的特別安靜不喜歡和任何人玩、有的感覺統合失調、有的又總是無端的大喊大叫發脾氣,這些大大小小的症狀,總是讓每一個星爸星媽感到無所適從,在迷茫中不斷地尋找和嘗試各種訓練方法。

最近,接到一個名叫丁丁的自閉症男孩,四歲一個月,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會說簡單的稱呼和問答,表達和認知也與其他孩子相差不大。

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其實都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件事

從初次進入康復機構後,丁丁在媽媽的帶領下就表現的誠惶誠恐,對四周的一切充滿了非常大的牴觸,不願意和老師及其他小朋友接觸。一旦老師想要拉他,他便會大喊大叫。第一天,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融合課,他總是會傷人、拉老師的衣服、推其他小朋友,將玩具亂扔,如果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會躺在地上。

尤其是上感統課的時候,會在教室內不停地亂跑。這讓剛接觸丁丁的馬老師非常頭疼。

而在第一週的融合與適應中。丁丁的情緒行為,表現的依然非常強烈。

據代課張老師描述,其行為表現主要包括,在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互動的時候,會大力的推搡小朋友。有一次,還因為用力過猛,將一個年齡較小的男孩推倒在地,導致孩子哇哇大哭了很長時間;排隊一起上廁所的時候,也會伸手打前面的小朋友,當老師禁止時,他又會表現的情緒失控,大喊大叫,並來回在教室奔跑。

除了丁丁在上課時表現的這些症狀之外,最初一段時間,媽媽看到丁丁在遊戲環節表現較慢,總是會不耐煩地訓斥,真是笨死了!你怎麼這麼不讓人省心啊!

老師勸媽媽要耐心一點,不要總是對孩子發脾氣,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情緒崩潰,更不願意好好配合了。

媽媽也是一臉的無奈,遇上這樣的孩子真是倒黴啊。天天陪著他進行康復訓練,可是效果卻很慢很慢,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精力和金錢,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就是為了能夠讓他有一個好的未來。可是,看到他這個樣子,我心裡就忍不住發火。

情緒失控的孩子背後,都有無法控制情緒的媽媽

有了孩子以後,每一個媽媽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可是,當一個家庭遇到自閉症孩子後,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幾乎每一個媽媽都會情緒失控,孩子的努力和進步不是那麼明顯的話,她們就會指責甚至謾罵。

然而,媽媽們卻不明白,這樣的情緒失控,往往會反向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也會變得暴躁易怒,不懂得如何去愛、如何融入,原本自我封閉的世界就會愈加自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無處宣洩,內心隱藏和看到的喜怒哀樂只能通過無法自控的壞情緒和乖張的行為表現出來,成為一個嚴重的自閉症。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孩子,終有一天,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行為也會隨時引爆。

有很多患兒媽媽反映,我也不想發脾氣,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媽媽,可是每天面對無休止的瑣碎的日常事務和長期的康復訓練,孩子一不聽話或者沒有明顯效果,我就忍不住想發火。可每次發完火以後又總是自責,恨自己為什麼不能溫柔一點,於是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情緒是指個體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強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應。每一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情緒不滿的權利,但是合理地表達才能使他人懂得自己的需求。

由於自閉症兒童在思維、人際關係、語言溝通、智力等等方面發展嚴重不足,他們往往會採取尖叫、攻擊他人、自我傷害等情緒行為來表達需求。不當的情緒行為問題會干擾到兒童的正常生活和教育活動,甚至可能對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所以正確認識自閉症兒童的情緒問題是一切教育訓練活動的基礎。

每一個行為表象背後都有深層次原因

那麼,究其原因,為什麼會發生情緒行為呢?

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其實都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件事

鄭州市康達能力訓練中心張老師指出,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之一是語言遲滯、溝通障礙。他們缺乏與人正常溝通的能力,無法與人建立良好溝通,無法向他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於是就會產生許多問題行為。

家長和老師所能觀察到的最明顯的就是他們的情緒行為。跟正常兒童一樣,特殊兒童也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讓他人關注自己,正常兒童可能表現為要大人抱。而特殊兒童更多地表現為抓咬他人、尖叫哭鬧等行為來讓別人關注自己。

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動大多刻板。大部分拒絕環境改變,所以如果指導者或者家長試圖去阻撓這樣的刻板行為,他們往往會回饋強烈地情緒反應。

還有就是當自閉症孩子進入新的環境後,他們需要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因為不喜歡約束,就越發的想要掙脫這種束縛,於是自閉症兒童由於溝通能力以及不肯變通等方面的問題,往往指導者在對自閉症兒童有一定教育訓練要求或者生活行為規範時,他們會發生嚴重的情緒問題。如:尖叫、哭鬧、跑跳甚至自我傷害、攻擊他人等,他們害怕約束,企圖藉此逃避管教。

加之,有些老師的指導方法不正確或者不合理,孩子不願意配合,也會引起兒童的情緒問題。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患兒父母和指導者的情緒也會深刻影響孩子,當父母和指導者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時,自閉症兒童由於缺乏一定的情緒認知和調控,對於他人的不滿感到威脅和不安,所以很多時候就會用尖叫,摔東西等行為表示自己內心的不知所措。

找到根源,才能讓失控轉到正常軌道

那麼,情緒行為發生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辦?

首先就是進行問題行為功能評估,確定問題行為的原因。

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其實都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件事

針對丁丁的情緒行為問題,老師也制定了詳細的方案。

在進行個案訓練時,不穩定的情緒和推搡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影響訓練的正常進行,打擾其他老師的正常訓練,影響其他孩子的專注力,而且時間持續長,因此此種行為被判定為問題行為。而且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及需求,當身體內部或者外界環境讓他產生不適感時,便出現情緒行為問題。

在實施干預過程時,觀察孩子可能會出現失控情緒時,如大喊大叫或者悲傷時,立即強化,用孩子平時感興趣的物品轉移注意力;情緒嚴重時,結束當前訓練,用柔和的語氣和擁抱來緩解情緒,並拿出孩子最喜愛的強化物轉移注意力。

當發現孩子做訓練項目時有亂跑意向,儘快結束當前項目,並以“獎勵跑圈”的形式進行強化。跑的圈數儘量迎合孩子的狀態,但不宜過多。

經過一個月的干預,丁丁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靜態課程中,出現哭鬧、亂跑、推小朋友的行為明顯減少,配合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對於如丁丁一樣出現嚴重情緒行為的自閉症孩子來說,適合的方法是必須的,然而,作為陪伴孩子一起生活與教學的父母和老師來說,他們的情緒其實也在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

孩子有情緒行為問題,其實都是父母沒有做好這件事

這種情緒的影響很多時候是潛移默化和無形的。一個好媽媽,好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也將是終生的。

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控制情緒的好媽媽和好老師,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自閉症孩子生命以滋養和充實。

有人說,母性教育是一種“根”的教育,目標是給生命以滋養和充實。

媽媽和老師的情緒,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溫度和幸福度。

只有媽媽保持穩定、溫和、積極的情緒,才會讓孩子的內心充盈著滿滿的安全感,擁有行走世間的強大底氣,即使受傷也能得到最好的療愈。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學習做一個好媽媽和好老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