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很多方面不如中國,但印度人總覺得中國不如他們,這是為什麼?

姜得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

印度與中國同為四大文明古國,雖然它的古代歷史無法與中國比擬,但它的近代歷史卻比中國強,幾乎沒經歷過戰亂,這是印度人最引以為傲的資本。



中國近代史是屈辱且多災多難的歷史,而英屬印度時疆域廣大且戰亂極少,被譽為“英女王皇冠下的明珠”,1947年印度連獨立都是通過“非暴力”得到的。

有人會說印度近代不過是英國殖民地而已,有什麼值得驕傲?可你看看今天的韓國、新加坡等國,人家不也以有美國這個乾爹為傲?

另外到了二戰後,新中國獨立以來一直遭到西方封鎖,而印度卻悠哉樂哉,是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寵兒,連分裂巴基斯坦,吞併錫金都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制裁,更加助長了印度人的狂妄,好在1962年中國給印度狠狠地教訓了一頓,讓它才對東方大國老實了幾十年。

總之,印度人們在英屬印度和現在印度政府的宣傳吹捧下過了幾百年,再加上印度人以宗教信仰為主同時貧窮人太多,出國的人很少,因此印度人還一直活在幾十年前對中國的印象中,加上這些年印度靠買買買,買下了許多世界先進武器,經濟增速又超過了中國,更加讓印度人成了“五十步笑百步”的短視狂妄之人。

喜歡古珍郵票下的最直觀最形象的近代歷史,請關注本館。


湘平古珍郵館

我覺得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媒體故意的宣傳。跟西方媒體摸黑中國一樣,印度媒體也基本上是片面的宣傳中國。中國不好的方面,直接放大,比如說貧困,在中國只有一些山區很貧困了,但是宣傳出來,那就可以說到處都貧困。所以,長期的這種宣傳,自然使得印度人感覺中國樣樣不如印度,就跟當年我們覺得美帝不行一樣的。

第二,長期的強勢。印度從獨立開始確實比較強勢,獨立後佔了大部分地盤,還佔了大部分克什米爾,讓東巴基斯坦獨立。吞併了錫金,控制了不丹和尼泊爾等等。在南亞可謂是絕對的“霸主”,說一不二,長期這樣自然以為“老子天下無敵”,就跟當年清朝關起門來做“天朝上國”是一個道理。



第三,西方的吹捧。西方在對東方世界,一直是力挺印度,打壓中國。西方經常稱,印度那是亞洲最大的民主國家,擁有最牛的民主制度。同時印度的發展也被誇大,如所謂的世界工廠,世界辦公室,世界CEO等等。因此,印度人更加感覺自己了不起,狂的沒邊。

第四,自身發展迅速。印度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幾乎超過中國,這一點在印度人看來更是歷史性的勝利。同時,印度GDP接連超過西班牙,法國,去年又超過英國,超過了自己原來的宗主國。這都使得印度盲目的自信。感覺全世界就印度最牛了。

第五,實際如何呢?印度經濟還不到中國零頭,科技,軍事,交通,教育等都被中國遠遠甩到了後面,而且印度腐敗嚴重,強姦遍地,貧富差距驚人。而且種姓制度等民族劣根性依舊,而且國家效率低下,不思進取等。註定跟中國的差距越來越遠,但是他們看不到,也不願意看到,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中。這才是問題所在。


歷史真相背後

在胡哥看來,他們是無知者無畏。

2017年國慶,胡哥和幾個好朋友跟團去印度旅遊,旅行社安排了印度當地的一個導遊,英語中文五五開的那種。

我們在孟買逛街,印度導遊帶著我們四處瞎逛。就在回酒店的那一刻,他帶著滿足的笑容,用咖喱味的中文問我們:萌白(孟買)是不是比香海(上海)繁華多了?

對於這種言論,胡哥一點反駁他的興趣都沒有,畢竟剛才才看見了貧民窟……

為什麼有時候印度會給人一種蜜汁自信呢?

胡哥在印度旅遊的那幾天,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用同行的中國導遊的話說就是“自印度獨立之後,官方一直在強調他們驅逐了殖民者迎來了獨立,印度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值得每個印度人自豪”。

這表現在印度人身上就是,我印度的就是要用最好的,如果造不出,那我就出去買回來!

印度軍隊就是這樣的,美國貨俄國貨英國貨全有,號稱武器博物館。

印度人自豪於自己的文化,就拿電影來說,在印度好萊塢絕對幹不過寶萊塢。據說印度人看電影基本都是群眾運動,從小鄉村到大城市,印度明星演的電影大家都會去熱捧。

加上印度受過教育的人比例比較少,瞭解外界的方式很有限,出過國的就更少了。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多人群國家,民族多,宗教多,要讓這麼多人團結在一起不至於打起來,那就只好讓他們相信咱們印度就是最好的。

當然,印度受過教育的人還是能看清楚自己國家的定位的。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嘿老外

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但是依然是英聯邦的成員,其得益於英國統治時期,對印度政治的改造。讓印度得以有更好的國際環境,可以與世界個大國交流。尼赫魯時期的印度一直以世界第三國家的領袖自居,擁有相當的優越感。


其二印度在國際經濟交流上被西方國家標榜為民主政治的典範,印度在西方媒體的吹捧下,讓印度的精英階層以西方生活方式為目標,以西方的生活為自居,並在自我認同上以西方相同。

其三印度媒體的肆宣傳和鼓吹,對民眾的灌輸洗腦,印度人民與西方社會一樣。而作為西方的媒體同樣也對我們進行著片面的報道,讓世界很多地方只知道中國是一個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根本和印度比不了。這也是在印度的國民心中深深的植跟於此。甚至有的印度人聲稱我們印度再不快速發展,20年後上海就要超過孟買了。



其四印度奉行南亞地區霸權政策,對周邊小國,採取欺壓政策。並對周邊國家內政進行干預,這樣印度人民感覺印度確實強大。這樣給國民一種假象,自以為印度是高高在上。



淡然小司

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類似有關的印度新聞,“印度放話把中國甩在身後”、“印度經濟將超越中國”等等,顯然印度已經把中國當成了一個競爭對手。在印度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部分印度國民甚至出現了的盲目優越感,竟然說“再過20年,上海就要超過孟買了”,這無異於掩耳盜鈴。

1、印度曾幫助英國發動戰爭,印媒向民眾瘋狂灌輸“強國論”

毫無疑問,印度傳媒需要對印度國民的自以為是負很大責任,很多印度人到中國來旅遊、貿易,才發現原來一直被國內的媒體矇騙。由於印度媒體長期以來的大肆宣傳和鼓吹,印度民眾對中國產生了固有觀念,認為中國是一個很落後的發展國家。

這種優越感並非現在才有,而是在晚清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當時的印度,是英國徹頭徹尾的殖民地。近代時期,英國曾對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一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軍人跟隨著英軍作戰,三次戰勝了清朝。

這是印度第一次與中國產生正面的接觸,雖說印度軍隊是英國軍隊的炮灰和前鋒,可印度不怎麼認為,他們還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並將這種喜悅帶回了印度。很多印度人留在了英國的租借裡當警察,他們第一次擁有了在中國境內擁有了管理權。

2、印度崇尚西方社會,總理自詡:我是世界第三大

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的政治逐漸西式,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面貌都向西方學習,這跟近代的中國有些類似。不過,印度被英國納入到了英聯邦的成員體系當中,靠著英國的提攜,印度可以參與國際交流,優越感油然而生。

獨立後,印度仿照西方國家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在西方媒體的吹捧下,印度被西方國家標榜為民主政治的典範,對西方的一切形成了認同感,甚至把自己等同於西方階層,自然就會跟著西方的立場產生偏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曾以世界第三國家的領袖自居。

3、受宗教思想影響,印度容易產生盲目優越

印度的優越感還跟印度的民族屬性和特點有關,受宗教影響,印度民族擁有一種強烈的教派思想,大體可以理解為激進,這種思想不僅存在於民眾,還存在於過去的印度政府,對現在的政府都多少有些影響。

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印度對南亞地區奉行霸權政策,對鄰近的周邊小國,採取欺壓政策,並干預它們國家的內政,原本印度就是個大國,這樣更加強化了印度民眾的思想。政府尚且如此,民眾更容易陷入“比中國好”的假象。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這個問題其實從題目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印度在很多方面不如中國,其實中國在很多方面也不如印度,所以如果都只看對方的缺點,當然感覺對方不如自己了。我覺得中國和印度之間確切的說是相互之間看不上。下面我們一一進行分析,看看為啥我們這麼相互之間看不上。

中國人眼中的印度人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人

1 歷史方面

中國在歷史方面創造的輝煌那是在世界上舉世無雙的,但是印度呢?基本上就沒有啥歷史記載,要不是“唐僧”去西天取經,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有戒日王這等狠角色的存在。在這一點上印度,是被中國甩出十萬八千里。

2 宗教

印度人雖然在歷史記載上不行,但是他們的精神世界可是非常豐富的,作為佛教的發源地,其已經成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後來雖然改信印度教,但也幾乎是全民信教。反觀中國,道教早就沒落了,一直尊崇的儒教也不復當年風采,中國人現在全民其實啥也不信,就信怎麼能掙錢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缺少了信仰的約束,在現在這個宗教信仰依然佔主流的世界上,印度人很自然的覺得中國人不如自己。(雖然我們對印度之前的種姓制度嗤之以鼻,但印度人可不這麼想。)

3 政治

印度人覺自己是世界上第二大民主國家,印度貧民會非常自豪的說:“我的窩棚,風可進,雨可進,但是國王不可進。”而中國早先的強拆,早就被國外媒體無限放大,讓印度人覺得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從民權角度來說,這點我們確實法制還不夠健全,但是從基礎設施建設上看,金磚五國當中當屬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最大,如果沒有這種統籌全局的眼光,中國現在還得跟印度一樣,棚戶區連片,基礎設施落後。但是單從私人財產保護方面,印度確實比我們強一些。

在意識形態上,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英聯邦成員,在與美國和英國的關係上,強於中國。畢竟美國一直視中國為自己潛在敵人。因此在歐美的主流社會中,印度裔移民較華裔移民相比更容易進入上層社會,這也是印度人覺得自己強於中國人的一點。

4 經濟

這一部分可就要好好說一說了。

經濟增長率

中國和印度都是高經濟增長率國家,但是印度的增長點主要是由知識和資本密集部門推動;中國則依賴以低勞動成本發展製造也推動經濟。印度在科技創新方面主要依靠自己的工業部門,依賴FDI較少;中國在科技主要靠外企到當地投資的溢出效應。從這點上,印度是略強於我們的,印度人也是從這點上覺得他們比我們強的,畢竟人家出口的軟件技術,我們出口的是玩具。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活動中能夠抬高世界商品價格和影響高工資經濟體的原材料進口商和製造商雙方,所以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還是遠超印度的。

印度軟件公司

中國電子工廠

海外投資

中國近年來的重點是專注於國內市場的開發,而印度則更專注於海外的投資。印度人在這一方面可能會覺得自己更有面子一些。

印度的港口

中國物流倉庫

勞動力市場

雖然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但是現在中國的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優勢在逐漸喪失,但是印度也不必中國好到哪裡,因為印度的女性幾乎是不工作的。這就讓印度的勞動力在數量上就只有中國的一半。中國的人口出生率為1.5,低於平均水平2.1。印度人口出生率為2.5。

在中國女性的地位在快速提升,但是中國女性的收入增長速度還是低於男性,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中國還是存在重男輕女的傳統。而印度的重男輕女傳統,在20世紀60年代和中國大體持平,當時中國的男女出生比例是120:100;印度為120:111,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髮展這一數據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男女出生比例基本趨於合理(正常的出生比例也是男性稍微多於女性的),但是印度沒有任何改善,浸殺女童的事件還屢屢發生。

印度青年

中國老齡化社會

居民存款

中國的存款率在53%左右,印度僅為34%左右。中國的社會福利相對較少,所以中國老百姓愛存錢的習慣,也是世界少有的。中國在這點上也是強於印度的。

進出口量

印度的淨進出口為GDP的-3%,中國是GDP的4%。中國是超過印度的。

人均收入

中國的人均收入是印度的4倍。雖然中國和印度的貧富差距都很大,但是中國前20%家庭的收入佔全體收入的49%,後20%家庭的收入佔6%;而印度前20%的家庭的佔46%,後20%家庭的收入佔8%。印度是強於中國的。但是印度的貧困廣泛,深入且曠日持久:2005年,37%的印度人每天生活費低於1.25美元,而中國該數據是13%。在這點上,其實中國和印度都不是很好的。

中國貧富差距

印度貧富差距

社會福利

雖然中國的社會保障較少,但是在社會福利上跟印度比,還是遠超印度的。中國和印度的嬰兒死亡率分別為48‰和63‰。在教育方面,印度有5%的5-14歲兒童失學,其中在學校學習了5年的孩子中有85%不能演算加減乘除法。中國兒童的教育就不用說了,很多小孩會背的三字經連大人都不會背。在營養方面,印度兒童的營養不良比率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還糟糕,有42%的五歲以下兒童體重不足,在中國僅為3%。(這是個很不能讓人理解的數據,在一些收入較高的家庭裡,也存在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

中國兒童

印度兒童

總體來說,我們的整體國力還是超過印度的,但是印度作為和中國一樣的新興大國,在一些方面也是強於中國。所以,如果只片面的比較一些自己的優勢點,這個比較是很難看出誰強誰弱。

以上是斯基的拙見,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給斯基留言,進行深入的探討。


郭斯托耶夫斯基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客和媒體炮製出來的精神勝利法,讓印度人覺得我國不如他們,甚至出現了上海落後孟買20年的錯覺,究其原因有三點。 首先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殖民者的霸權思維,一直自封為南亞霸主,在尼赫魯時代印度就立志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到處採購武器,重點發展軍事力量,不斷進行閱兵展示力量,而且印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讓民眾覺得國家很強大。但由於在1962年的那場戰爭讓印度自信心極度受挫,這種失敗的陰影在印度的領導層一直揮之不去。

其次印度和周邊一些國家有領土爭端,需要炮製一些假象迷惑民眾,提震國民信心。每屆印度政府都弄不少假大空的口號,目的是迎合民意,贏得選票,由於印度還相對落後,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反正政府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日積月累,民眾也自然而然的覺得自己真的很厲害。 最後就是西方的吹捧,讓印度產生錯覺。處於戰略需求,西方國家一致稱讚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紛紛表示支持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等。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有點奇葩,但它的確有值得民眾驕傲的一面,例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印度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裡的歌舞畫面展示了豐富多樣的印度文化,另外印度在南亞的確有巨大的影響力。 印度作為一個大國,為了展示其雄心勃勃的政治雄心,的確需要製造一些東西來提升民眾自信心。而且印度開起掛來,誰都攔不住,但印度的這種精神勝利法的確讓自己感覺良好。


麼爺的舅舅

我個人認為,印度雖是個開放國家,但很多人對中國並不真正瞭解!中印也有很長的邊界線,但中印邊界地區多為自然環境較差區域,自然環境相對較差(受喜馬拉雅山脈阻隔),周邊人煙稀少,因此中印邊境貿易總額並不高。中印兩國在人種、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巨大!很多印度人還將中國停留在過去的印象裡。

其實印度很多人生活在"自我封閉"的環境中,受獨特地理環境等的影響,他們形成了南亞"老大"的地位,這也使很多印度人認為他們很"了不起",包括印度政府在內他們從未放棄南亞霸主地位的"霸權思想"!很多印度人認為印度洋就是他們的!也對鄰國尤其中國憂心重重!一些媒體故意抹黑中國,使他們更加"井底之蛙了"!



印度在英殖民時期留下了大量鐵路網,也造就了今天的印式"民主",印度的鐵路網在印度人心裡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們很多人並不瞭解我們今天已比他們的鐵路系統要強多少倍了!很多印度人認為他們的政治制度比我們"好多了"!其實他們的政府很腐敗!

印度的人口大國地位、印度的軍隊及國防體系、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一些優勢行業的發展、基本溫飽的解決!都讓他們"沾沾自喜"!同時也自我膨脹了!


海闊天空218505852

大家好我是伯牙子期,不請自來,這是我去年寫的一篇關於印度的文章,直接放上來了。

大家好我是伯牙子期,感謝您的關注。

自古以來,古中國與古印度自古就是友好的鄰邦,我們互相學習了很多的東西,也有過把對方的東西吸收過來,比如大唐玄奘法師去印度求得經書,把印度佛教傳入中國。

所以,其實很多印度網民一直以來,都是以“中國的師傅”自居,這沒什麼,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恥下問;這是中國文化,學習是永恆的主題。

可是事實是,印傳佛教雖然是中國國內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宗教,但是由於中國不是一個宗教國家,所以對中國文化影響力卻也沒有想象中的大,就這麼說是中國的師傅,確實有點欠缺考慮,而且,現在的印度教已經不是古代的佛教了,現在的印度教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何其悲哀。

近日日,有好奇的印度網友問道:中印能互相從對方身上學習什麼?

在下面的評論裡,雖然也有不少印度網友大言不慚的說著:“印度是中國的師傅”。但總的來說,我對印度網友的印象發生了些許的改觀,當然也有可能因為裡面摻雜著戰忽局的同志。

這位網友覺得,印度不應該抱著古代的想法,也許過去中國跟印度學習過,但是現代的中國很強大,早早的已經超過印度,

也有大言不慚的網友說:中國人應該學習他們的語言, 覺得他們語言裡的偉大歷史和知識能夠讓中國更強大! 其實對這個我是很不贊同的,漢語的歷史沉澱,並不低於印地語。

理智的印度網友吐槽這位作者的想法,

還有兩位印度網友說反話一樣的,把自己國家現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點完整的說了下來,其實這種印度網友我是比較尊敬的,能夠正視自己的才能變得強大。

我還在裡面發現了幾位不知道是敵是友的戰忽局成員,你們來看看,他們這麼說是人真的麼?我有點分不清真假了、。...

其實從古至今,印傳佛教到中國已經被中華文化改良過了,融合了道教 儒學等等 變的更溫和更接近中國人的價值觀,更容易被人接受,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的了,所以古人一直說儒釋道不分家 原始的佛教其實更接近藏傳佛教,

有趣也最值得揶揄的是:印度研究古梵文的學者都要到中國留學,如果不是季羨林,印度人讀梵文比中國人讀甲骨文還難,自己的語言都丟失了,怎麼還敢如此大言不慚。

真正講起來,日本和中國的這種關係才是真正的徒弟和師傅的關係。從語言文字到社會制度。學了個遍,而他們是怎麼對待的?


伯牙子期

神秘組織—印度國民服務團體



8歲,印度教徒,國家利益,保持清廉,奮鬥精神,印度國民服務團體加入條件。

印度人民黨把自己的黨員精英放入了印度國民服務團體,培養他們印度教信仰和國家利益的和諧統一,印度國民服務團體培養出來莫迪和瓦傑帕伊總理。

印度國民把莫迪總理當作印度復興的希望,莫迪總理對於印度改造符合印度服務團體精神,保持清廉,維護國家利益。66歲的莫迪總理,保持超於常人的精神狀態,客觀高效處理政務,頑強的意志應對複雜局面。

有了莫迪總理的代言,更多的印度人加入國民服務團體,他們只要達到入團年齡,純正信仰印度教,維護國家利益,就可以加入國民服務團體。每天早上六點鐘,短衣短褲套裝,每人一根棍子,進行軍事化操練,用印度教教義教導團員們,進行國家利益動員。他們相信,印度教的神靈可以保護印度,印度教教徒都愛自己的國家,印度將再次偉大起來。

只要貢獻,不要索取



在印度,如今國民志願服務團最有名的代言人就是莫迪,這位印度現任總理承認正是早期加入這個組織令他“政治覺醒”。莫迪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8歲即跟隨國民志願服務團晚間操練,從而磨練出紀律性以及為他人奉獻的精神”。

上世紀60年代第二次印巴戰爭時,少年莫迪到火車站幫助打掃衛生,照顧志願團精神導師的生活起居。一本描寫莫迪的傳記稱,國民志願服務團不贊成成員結婚。為專心在這個組織接受歷練,莫迪還放棄了自己的包辦婚姻。

20世紀70年代,莫迪在志願團從事宣傳方面的工作,並逐漸成為該組織在古吉拉特邦的負責人之一。 在國民志願服務團的網站(www.rss.org)上,“只貢獻,不索取”“為了國家的繁榮不惜犧牲一切”“為他人而非為自己生活”等標語非常醒目。這些名言警句不但是該組織的信條,也被印度人民黨所吸收。有資料顯示,1980年,印度人民黨正是在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支持下成立,而莫迪則在黨內擔任多個重要職務,進而體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為其日後的政治生涯鋪平道路。

有紀律,理想的印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認為印度開了掛,而印度卻保持樂觀心態積極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