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對於西安,最愛的便是城牆,雖是明代城牆,漫步在城牆根下,卻總能觸摸到歷史的滄桑,回到那個盛世長安。只是,走得多了,才知道,西北角的城垣下,竟然藏著一個藏傳佛教寺院。沿著城牆慢慢走進,從繁華的市井到幽靜的寺院,只需要短短半小時。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廣仁寺是陝西省唯一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1703年,清康熙皇帝巡視西陲,為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多民族國家政權統一,御批在西北重鎮西安創建廣仁寺,選址古城牆內西北角敕建,御意為“安定西北”。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寺院於1705年建成,寺內現存有康熙帝親書的《御製廣仁寺碑》。其後廣仁寺作為歷代達賴、班禪赴京朝覲途中的行宮,及西藏、青海、內蒙、甘肅等地的活佛喇嘛、上層人士進京的行宮。廣仁寺建寺時間不長,經歷了興盛與衰落、劫難與恢復,卻屹立於關中平原,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廣仁寺佔地面積約16畝,規模不大,但玲瓏精緻,五臟俱全,康熙帝在《御製廣仁寺碑》中稱為“雙林之小築”。寺院建築佈局獨特,從空中俯瞰,形似臥龍。御碑亭為仰視的龍頭,兩側水井是龍眼,大殿、二殿、藏經殿、後殿是逐個減低的龍身,兩側配殿是龍爪,齋堂及寮房轉向東,故似龍的尾部擺向一側。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不是深山古寺,甚至還在城牆內,在西安的古城中,卻依舊能感覺到寺院的清幽。更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氣度。走走停停,卻能夠任一個下午的時間悄悄流逝而不知覺。說不好沉迷於某個具體的地方,只是,願意在酥油的清香中,尋一份內心的安寧。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慢行在寺中,才發現,廣仁寺是漢地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在藏傳佛教裡一共有21尊度母,綠度母是21位度母之手,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在西藏,人們把藏王松贊干布從大唐迎娶的文成公主稱為綠度母的化身,從尼泊爾迎娶的尺尊公主稱為白度母的化身。綠度母和白度母是觀世音菩薩的兩顆大悲淚化現的。廣仁寺供奉的綠度母菩薩像,已有1300多年曆史,比寺院本身還要久遠1000多年。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相傳唐朝時,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臣祿東贊到大唐求親時,從吐蕃帶去這尊綠度母,作為獻給大唐皇帝的見面禮,供奉在唐朝的皇家寺院開元寺。和親的文成公主出嫁時,請走了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後來唐太宗到開元寺去拜佛,當他看到那個空著的漢白玉蓮花座時,綠度母菩薩顯靈:“皇上不必供奉其他佛像了,就由我代替釋迦牟尼佛教化和普渡長安的眾生吧!”從此,這尊綠度母的聲名傳遍了神州大地。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康熙帝敕建廣仁寺時,把綠度母從開元寺請到廣仁寺,供奉在大雄寶殿中,從此,廣仁寺成為漢地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在藏傳佛教傳播的區域,人們也許不知道西安廣仁寺,但是對於長安綠度母,卻是老少皆知,更有不少藏蒙地區的信眾前來朝拜。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藏金閣中,還供奉著一座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這是近年按照文成公主進藏時請走的佛祖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同法相同比例複製,在拉薩大昭寺開光後請回的。而文成公主進藏時因為不便,未能帶走的漢白玉蓮花座,在時空的輾轉中,如今,也停留在寺院,成為漢、蒙、藏民族友好和睦的象徵。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在廣仁寺的午後,沒有去深究宗教與歷史,只是慢慢的,用心感受這份難得的靜謐。在長安城中,在城牆根下,能有這麼一個清幽之地,可以聞到酥油的香味,可以聽到轉經筒的聲音,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西安城牆根下的藏傳佛教寺院,歷代達賴班禪赴京途中的行宮

新浪微博:@覺非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