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民間融資成本飆升至20% 資方不碰“網紅票”

導讀: 其實也不知道今年下半年會不會有好轉,但是幾乎全市場都有共識——現在能借出來的錢,都先借出來。對於我們來說,今年完成利潤指標如“囊中取物”,“避雷”更為關鍵。不碰融資圈的“網紅企業”是目前的策略。

春江水暖鴨先知。

王巖(化名)就職於一家保理公司,去年8、9月份以後開始關注到上市企業的資金鍊問題,“出來借錢的太多了”。據其介紹,去年上半年企業民間融資成本還在12%-15%左右,今年普遍漲至20%以上,而保理公司本身在銀行的融資成本也提高了1.5-2個百分點。

其實也不知道今年下半年會不會有好轉,但是幾乎全市場都有共識——現在能借出來的錢,都先借出來。王巖說。

對於王巖來說,今年完成利潤指標如“囊中取物”,“避雷”更為關鍵。不碰融資圈的“網紅企業”是目前的策略。

相比之下,資金中介黃遠帆(化名)今年的生意更加簡單粗暴。從P2P獲得資金,給企業放信用貸款。表面上貸款年化利息不到10%,但加上多道中介費用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也在20%左右。“每天平均單筆貸款額才20萬,企業也不管錢多錢少,能借的都借了再說。”

“降槓桿”過程中,陣痛難免。

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此前就撰文指出,在我國當前的去槓桿過程中,如果各方面政策疊加導致用力過猛,經濟增速則可能由於信貸萎縮而下降,由於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這可能引發金融市懲金融機構風險暴露。由此應合理把握去槓桿的節奏,避免過快壓縮信貸和投資可能引發的對經濟增長的損害,引發“債務-通縮”風險。

“網紅票”的跌落

5月30日,堅瑞沃能就重大資產重組發佈公告,稱目前公司已經出現債務逾期,面臨債權人的權利主張,公司自籌資金解決困難較大。而資產重組涉及金額巨大,目前各中介機構正在進行日常性相關工作,進展緩慢,尚未實質性進入交易。

這是一家號稱中國本土排名前三的動力電池生產廠商,兩年從消防器材公司轉型。自3月以來,該上市公司就資金鍊、銀行賬戶被凍結等債務問題頻發公告。

“我們2月的時候就知道堅瑞沃能在外面借年化20%的資金,當時市場上一般借款的利息也就10%左右,這就是個很明顯的信號了。”王巖透露。

同樣令王巖感慨的,還有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長跳樓的消息。這家上市企業也曾是融資圈內的“網紅”。

所謂“網紅”,是指在外頻繁融資借款的企業。據王巖介紹,一個不成文的定義是通過不同渠道找過他們三次的企業。“之前有一家房企找過我們五次,我們沒放款,就是覺得有風險,和價格已經沒關係了,多高(利息)對方都可以出。”

流動性是所有企業的夢魘。事實上,包括王巖在內的大多數資方都清楚這些“網紅”企業本身可能經營正常,企業家本身工作勤勉,但架不裝去槓桿”的大背景下資金週轉失敗。

“好比什麼情況呢,一家企業還在擴張投資,但是銀行整體授信沒有增加,或者說無法提款,那麼就產生了資金缺口,一環扣一環,還可能影響上下游企業。”王巖舉例道。其甚至擔憂地認為,一些地方大型企業也潛藏著較大的流動性風險,依據是這些企業的負債情況大同小異,而局部違約風險正在加速暴露。

要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網紅”企業的存在,王巖說大約是去年8、9月份以後。“在那之前我們的風控都沒有這個意識,後來慢慢發現這種企業到處找錢的情況,特別是上市公司,以前是沒有的。”

利率不計,小額拼湊

對王巖而言,今年和企業客戶的關係似乎有點倒置。“我們今年做的企業,很大一部分是之前我們的目標客戶,但是人家看不上我們,嫌價格太高,或者額度太少,今年很多都回頭來找我們了。”

且不論非金融機構的資金價格,僅從銀行貸款利息來看,央行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貸款利率中樞持續上升。3月,一般貸款中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 74.35%,比上年12月上升9.94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96%,比上年12月上升0.22個百分點。

在王巖的描述中,企業的資金缺口遠不止一兩個億,但當前這樣的額度企業求之不得。

資金中介黃遠帆的客戶群層次更低。據其介紹,他們放款給借款企業的單筆金額在4萬到50萬之間,單筆平均才20萬左右。“就是一直滾著借,然後從不同的P2P平臺給他們湊資金,”黃遠帆說,“而且企業的第一訴求一般是金額大,而不是去計較價格。”

黃遠帆從事的信用貸款生意,表面上年化利息是9.6%,但加上多道中介費用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也在年化20%左右。

“企業缺錢是個普遍的情況,每天找到我們的企業有70多家,資金很難滾起來。”至於企業究竟如何走到了資金“滾不動”的這一步,以黃遠帆的觀察,銀行端收緊和新渠道缺乏是主要原因。

在黃遠帆所在的三線城市,當地銀行分行的很多授信和放款權限被收至上級分行。“原來銀行批個500萬的貸款很容易,現在銀行這邊很難,借新還舊也很難。”

王巖同時提到了“借新還舊”的問題。其所在保理公司不怎麼接單過橋貸業務,原因就在於該項業務的核心,是要保證企業還款後銀行會繼續放貸,如此過橋貸出資方的資金才有所保障;而事實上,不少銀行對民企貸款正在收縮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