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面不打招呼就等于没有礼貌?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快看看吧

“这是王叔叔,快点过来向叔叔问好”“这是李大伯,去给伯伯打个招呼”“......”这些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也可能是经常说的。每逢过年过节亲友来访时,家长总会要求孩子跟许久不见的亲友们打招呼,有些小孩就会很听话,乖乖过去打招呼,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对于父母的要求都不愿意配合,会表现出不情愿,不理解,要不就是直接拒绝然后躲开,要不就是问候声音太过小声,像蚊子一样。

在家长看来,孩子见到大人会主动打招呼,是很好的一种行为,非常能体现孩子的修养,也会让人觉得孩子比较礼貌,加深别人对孩子的好感度,这种感觉看似为孩子着想,但其实不然。

孩子见面不打招呼就等于没有礼貌?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快看看吧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从古至今亦是如此,见面向人打招呼问好,这也是遵守礼仪的一种表现。但是孩子并不懂这些,孩子往往采取先观察,后语言的形式,对于孩子来说语言是一种很简单的工具,孩子不愿意打招呼那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并没有错。

心理学实验发现:大多数婴儿在形成对亲人的依恋之后,会一直对陌生人做出积极反应,他会开始害怕陌生人,即“陌生人焦虑”。一般来说,陌生人焦虑开始的时间大概是在孩子6~7个月左右,8~10个月左右时最为严重,孩子1周岁以后会逐渐减弱,可能会持续到孩子2~3岁左右。

孩子见面不打招呼就等于没有礼貌?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快看看吧

对于孩子来说“陌生人焦虑”并不是坏事,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一方面,陌生人焦虑对孩子有一种保护作用,会避免孩子从不友好的陌生人那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孩子已经把熟人和生人区分开来,也说明他们的智力、认知能力和社会性都发展得不错,父母应该为孩子的这一行为感到高兴才对。

当孩子处于“陌生人焦虑”期时,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时,父母应多陪伴孩子,尽量不要直接让陌生人接触孩子,或是把孩子放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适应“陌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怀里去熟悉陌生的人或是环境,完全没有必要强迫让孩子独自面对,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孩子见面不打招呼就等于没有礼貌?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快看看吧

因此,当孩子处在“陌生人焦虑”期,请不要强迫他打招呼。当孩子不愿意打招呼时,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家长在孩子拒绝打招呼的时候,常会用孩子“性格内向”、“怕生人”、“胆小”等当借口来化解尴尬。这样做会给孩子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按照家长所暗示的那样去做,变得内向,胆小。一部分孩子可能会变得自卑、不爱说话,不能正视他人的想法;另一部分孩子也可能会变得很叛逆,总是和家长对着干,父母越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无论是哪种结果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很不幸的。

所以,不打招呼不一定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想让孩子有礼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传身教就可以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