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對待人生短板?

遭遇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對待人生短板?

所有的人都有短處,或者叫軟肋。對個人的短處,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而在於如何看待,如何揚長避短、如何彌補自己的短板呢?

1、短處人人有,我有不足懼。

阿喀琉斯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英雄,在特洛伊戰爭中使希臘軍轉敗為勝。後被太陽神阿波羅的暗箭射中腳踵而死。“阿喀琉斯之踵”,是他指致命的弱點。神都有缺點,何況人呢?

短處人人有,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去怨天尤人,你去羅列客觀原因,都是消極做法。面對自己的短處,要正視它,悅納它,避開它,彌補它。孔子是聖人,不是也需要上至向老子下至小兒問道嗎?

遭遇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對待人生短板?

2、長處可變短處,短處可變長處。

人的長處也可變化為短處,如方仲永,長處在招搖中變成了短處。今天孩子上的興趣班,讓今天的孩子可能暫時“沒輸在起跑線上”,在人生的日後長跑中,往往卻成了“無言的結局”,有的直接成了短處。孩子們對現在的興趣班所學的專業,很少人到了大學能夠繼續深造該專業。因為,已經煩了厭了倦了。相反,短處通過自己的後天努力,可能恰恰成為了長處。蔡鍔將軍,本來是一個“弱不勝衣”的書生,個子不太高,但聰明過人,他其實更適合做學問。當時民族的危難下,覺得成為一名新軍人,更能救國。於是,棄文從武,去了日本的成城軍校。原來騎馬都不敢,後來練習到先讓馬奔跑起來,再一躍上馬。行為上不懈鍛鍊,終於成長為一名“拔劍南天”的將軍,成為一名共和衛士。

遭遇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對待人生短板?

3、知人長短者明,揚己長避己短者智。

劉邦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樣看來,就是皇帝劉邦,短處都不少。但他有自己的長處,並運用得很好,那就是:善於“將將”,就是善於組織善於領導將領。而韓信僅僅善於“將兵”,善於領兵罷了。這就是劉邦“揚長避短”後的結果。

這種“避開”,不是消極意義上的逃避,而是積極意義上的迴避。這是一種人生戰略。田忌賽馬的故事,也是揚長避短的著名例子。不同的長短組合,就會產生不同的結局。而龜兔賽跑的故事,是兔子的智慧,是兔子的揚長避短。至於兔子中間睡覺,即使輸了也是烏龜的僥倖而已。如果是比賽游泳呢?那則是烏龜的長處了,就是烏龜的勝局了。人生成敗,兔子睡覺的僥倖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更在於是啥樣的賽局!

遭遇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對待人生短板?

4、人生的短板,更需積極意義上的彌補。

一個人的短處,有時恰似水桶的短板,直接決定裝水的容量。所以,短處不僅需要避開,更需要彌補。這樣才能讓人的發展儘可能的最大化。霍元甲小的時候,病病殃殃的,家族練習霍家拳,他被排除在外。因為,他看上去,實在不是練武的材料。霍元甲沒有自棄,堅持鍛鍊,堅持偷著學拳。結果“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面對大敵當前,家族被打敗了,霍元甲卻一鳴驚人,出面挽救了敗局。吳下阿蒙,當初不學習,後來發奮讀書,結果讓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遭遇阿喀琉斯之踵,如何對待人生短板?

人生路上,坦然面對自己的短處,積極彌補自己的短處,以己之短,思人之長。積極發揮自己的長處,努力避開自己的短處,以己之長,容人之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