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黑科技,浙江大学科研队伍又有新发明!

教学黑科技,浙江大学科研队伍又有新发明!

说起“考古”,我们马上会想到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但是在浙江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试验基地的宣传栏,一张照片刷新了大家对“考古”的新认识——照片中的背景似满天星悬挂在黑夜里,两位考古学者站在天眼下方,似乎是在人类璀璨的文化星河中试图探索一片瓷器一张古画一抔尘土的前世今生。

新一代数字化考古,为考古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除了耀眼的天眼系统,多视图三维重构技术、高精度自动纹理映射技术、考古数字化、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等等,由浙大研发的多项技术弥补了不少文化遗产丰富但是地域偏僻、文物脆弱不适合大量外展的缺陷,将更丰富、更全面、更保真的数字资源通过多种形式传达给外界。

而在浙江大学,像天眼系统这样的黑科技无处不在——

教学黑科技,浙江大学科研队伍又有新发明!

有了强大的超重力离心机,科学家就可以把振动台、高压反应釜、高温熔铸炉等实验装置放在上面工作。将来可以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可为深海深地资源开发、防灾减灾、废弃物地下处置、新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超重力效应将赋予人们一眼“千里”、一眼“万年”的实验能力,使研究中许多高难度课题成为可能。

教学黑科技,浙江大学科研队伍又有新发明!

天眼系统主要服务于考古,ZJU400超重力离心机赋予实验新能力,除了这些,浙大的其他“黑科技们”也均在不同的领域各司其职,重症肝病诊治技术、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能源清洁利用、盾构装备……从医学到能源,从材料到信息,“黑科技”无孔不入,浙江大学的科技创新早已渗透到多个领域,服务于多项产业。

目前,浙江大学拥有国家级科研基地2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9个,拥有各类省部级基地136个,学校自主设立校设研究院13个、研究中心39个、研究所176个。

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浙江大学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为实现科技服务社会的目标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争做国际学术前沿并行者至领跑者。

“十二五”以来,浙江大学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坚持“顶天立地、立德树人”,强调“质量优先、内涵发展”,推进科研发展方式转变和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国家需求和学校优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浙江大学都在科研队伍建设、科研任务承载能力、科研基地建设、科研产出质量、内涵声誉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来着:教育之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