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当“主播”,这位浙大教授“上瘾”了!


第一次当“主播”,这位浙大教授“上瘾”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国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各大高校采取了延迟开学措施,浙江大学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组织师生进行了网上教学。浙江大学头条号特别开辟【我在浙大开网课】专栏,收录浙江大学教师在网课教授过程中的感想、建议和收获。本期,我们推出的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庞虎教授《网课,让我热血沸腾!》一文。随心感悟,相信每个人都有珍贵的想法,我们期待听到您的声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说起我对网课的体验,可以说是一个断崖式转变。一开始,听说本学期的课程要通过网络直播授课,这对于我这个“网盲”来说,简直是如临大敌。几经抱怨,几经抗拒,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披星戴月,踏上了对虚拟世界的探索之途。直到2月24日,才鼓足了几乎毕生的勇气第一次点开了直播平台的按钮(事先从未试播过),顿时,直入眼帘的是

略显呆萌和滑稽的卡通形象、对面未知听众的超热问候、偶尔卡壳滞顿时的静盼与探究,以及一个小小的幽默声调就能激起互动面板上激情爆棚的刷屏……使我如梦初醒:直播,原来这么能!直播,原来我也行!课后,我余味未尽,还向领导主动请缨申请把我故意推后的其他网播调前执行

第一次当“主播”,这位浙大教授“上瘾”了!

几天过后,回首我对网播的认知历程,还颇有一种“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的感同身受。网播,看似事小,但如若将其置于凸透镜下,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平凡探索者的真实缩影,人生就是要反复“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才能三省吾身,砥砺前行

1、初心未改,何惧新潮。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网课的运用,其实改变的只是授课的形式,保持并强化的则是教师的人格素养和职业本分,只要“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没有动摇,我们就不必过多纠结于“三尺讲台”的狭小视域,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可以在哪里。如果打个比方的话,网课只不过是把老酒装进了新瓶,品质未变,

仅换了个包装而已,却能威力倍增、穿透围壁、跨越时空、影响爆棚,尽情体验运筹帷幄之内就能传授千里之外的精神魅力。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经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廉颇未老,不问饭否。俗话说的好:好学不怕根基浅,只要举步就不晚。年龄问题不应成为我们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借口。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敢于履新、永不服老,向来是催人奋进的永恒动力。网课,其实就是一剂针对广大教师的精神抗衰药,它通过强力的补血和输氧,延缓了大脑细胞的退化,刺激了思维运转的活力,使我们的肌体时刻保持对外界变化的自我调节力。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该发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优势,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同行,才能在不断迎接新情况、挑战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质。宁在创新中失败,也不在守旧中苟生

,应该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励志警钟。

第一次当“主播”,这位浙大教授“上瘾”了!

3、疫毒不亡,岂能收兵。有人说,大疫之时,必有大乱。其实,这是真理失声、正义失语的必然表现,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我们应该深刻检讨自己的职责未尽与阵地弃失。眼下正值抗疫克坚的关键时期,思想界竟然还时常暗流涌动、谣言四起,让那些砥砺疫场、舍生取义的英雄们情何以堪!正可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抗疫,更要强“意”,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一天不死,意识形态的警钟就必须继续长鸣。此时,网课的推行,无疑为我们创造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捷径,使我们能够在疫毒当头之际,保持“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头脑,坚守“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最终使一切魑魅魍魉在“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正义热潮中灰飞烟灭。



本文作者: 庞虎,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