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為什麼能擊中遮蔽物後的目標?彎曲的高彈道和炮彈尾翼

迫擊炮為什麼能擊中遮蔽物後的目標?彎曲的高彈道和炮彈尾翼

在著名抗戰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幕中,是李雲龍帶領自己的部隊正在準備突圍日軍的包圍,遇到了日軍一個大隊的指揮部,李雲龍叫來的迫擊炮手兩發就打掉了對面指揮部,而我們從電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日軍的指揮部是藏在山後面,那麼迫擊炮為何可以打出這樣的效果哩?

迫擊炮為什麼能擊中遮蔽物後的目標?彎曲的高彈道和炮彈尾翼

相比較其他火炮來說,迫擊炮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拋物線彈道,它是更加彎曲的高彈道。一般迫擊炮手最重要就是要發揮仰角大的特點,迫擊炮的支架可以直觀的看出,它能將炮筒傾斜近乎垂直於地面了,所以這時候在炮彈出膛後,會直接越過很高的障礙物。另外一個是迫擊炮的炮彈和其他的炮彈也不一樣,這個區別主要在外觀上,像一些山炮,野炮,榴彈炮。它們的炮彈和一些子彈被放大的感覺差不多,這是因為他們激發後主要靠彈頭去打擊目標,彈殼是退下來的。而迫擊炮是將整個炮彈全部打出去,雖然炮彈的飛行速度較慢,但是依靠尾翼飛行更加穩定,在下落的過程也是依靠尾翼會呈垂直狀態下落,撞擊地面後會向四周全方位的炸開,被打擊的對象完全沒有地方躲避。

迫擊炮為什麼能擊中遮蔽物後的目標?彎曲的高彈道和炮彈尾翼

一般近距離作戰時,很容易受到對方依靠堅硬的掩體進行強大火力壓制,這時候如果迫擊炮運用的得當,就能很快使得對方戰鬥力銳減。不僅可以快速提供火力支援,同時迫擊炮還有質量輕,更加容易攜帶和操作簡單等優點,從而受到步兵們普遍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