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佛祖之覺悟

《西遊記》裡,孫悟空從海外歸來,很快達到了人生巔峰,先是有七十二洞洞主前來投靠,後又與六大魔王結拜為異姓兄弟,最後又有了自己的無上法寶如意金箍棒,這東西對於他來說簡直就是如虎添翼,這也增加了他的膽量,不斷挑戰天庭的底線,玉帝一忍再忍,最後請來了如來佛祖,使用非常巧妙的辦法,三下五除二就將這猴子壓在了五行山下,從此這孫悟空過起了五百年的牢獄生活。

如來佛祖之覺悟

在我們的印象裡,如來佛祖出場總是光芒萬丈,金光耀眼,法力無邊。

如來佛祖,本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梵語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與孔子(前551--前479)同時,。

如來佛祖的額心有顆紅包, 那顆紅包是怎麼來的?據說與孔子有關。

如來佛祖之覺悟

孔聖人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時,這天來到了西方極樂聖界。 被那裡的景緻所吸引,被那裡濃郁的佛法所感染,不由得感慨萬分,脫口唸出了“南(nán)無(wū)阿(ē)彌(mī)佗(tūó)佛(fō)”六字佛語。 如來對孔子說應念為“南(nà)無(mē)阿(ē)彌(mī)佗(tūó)佛(fō)。” 二人爭執不下,最後兩人打賭,結果孔子贏了,孔子的弟子子路是武將,在一旁運了運氣,掄了掄胳膊,然後用力朝著如來的額頭捶了下去...... 於是,佛祖的額頭立刻就腫起了一個紅包。

這當然是傳說了。

如來是他的常用名,意為“從真如之到來”。

如來佛祖之覺悟

佛,本身的意思是“覺悟”。“覺”有三層境界:一是自覺,二是覺他,三是覺行圓滿。具備這三點才能成佛。如來被稱為佛祖,足見其造化之深。

他屬於印度剎帝利種姓,甘蔗王的後代,是貴族。當年他的母親回孃家分娩,走到藍毗尼國(近尼泊爾)一個寺院附近生下了他,七天後死去,由他的姨媽撫養長大。後來,他見國家日益衰弱,夾於強國之間朝不保夕,社會殘酷無情,生老病死苦難無窮,於是拋棄優越的生活出家修行。35歲那年,到菩提伽耶打坐,苦思七天七夜,忽大徹大悟,開始了45年的傳教生涯。

佛傳教對象包括當時的各個階層。開始只收男子,稱比丘;後來姨媽加入才收女弟子,稱為“比丘尼”,中國稱“尼姑”。

如來佛祖之覺悟

開始他到處雲遊,後來才建寺廟,制定清規戒律。

80歲時,趕上雨季患病,走到拘屍那迦城(今印度迦夏城),在河邊一片娑羅林中頭朝北而臥,月光透過樹葉灑在其臉上,安詳、高尚、聖潔,半夜呼出最後一口氣,達到解脫------至上的涅槃。

佛教傳到我國,分為大小乘教。大乘教主張自覺覺他,小乘教主張自我覺醒。

但無論怎樣,佛教的本真在於解脫誰:是全世界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