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深交易员20年的感悟笔录:平生不悟交易感,纵破万卷也枉然!

资本之道

资本之道就是四个字:“顺势而为”。顺势而为,这是古人总结的智慧,但却是资本投资之真谛。要理解这四个字很容易,但要做到就需要你的眼光和智慧。

想知道如何顺势而为,首先要知道“势”为何物,具体指什么。这是最关键的。

什么是势?改革开放就是势,十多年前的房地产就是势,最近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一带一路都是势,等等太多了。但你发现这些了吗?发现了抓住了吗?简单说,势就是能持续较长时间的热点。为什么能持续,因为其有生命力,为什么有生命力,因为其有市场或者符合国家的政策。因此,寻找热点并能客观正确的分析热点是否有较长生命力就是发现并把握势。因此,要在资本市场有所成绩,首先要明白这一点。如果说技术分析是术的层次,那顺势而为就是道的境界。唯技术难以大成!缠师当初讲,选股需要三个独立系统,光靠技术是不够的,为什么?

资本市场中,价值分析者往往看不起整天搞技术分析的,特别是对基本面分析越厉害越看不起技术,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前者把握的是本质的东西,后者把握的是现象。资本市场中,我见过很多价值投资成功者,他们中很多根本就不懂技术分析,但却能在资本市场活的很滋润,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把握了投资的根。这就是我在前面一篇博客中说的,你可以不懂技术分析,但你不能不懂基本面分析。一个企业一家公司其向上发展过程也是“上升+平台+上升”不断循环的,是有势存在的。

资本市场中,技术分析当然是有用的,如果真的把握了,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成功率和作战效率。这是只懂价值分析者所无法能及的。技术分析当然是有层次的,高境界的技术分析也可谓之技术之道。什么是技术之道,技术之道依然是顺势而为。再具体点就是发现并跟随大级别上涨的趋势。这就要求你理解什么是级别,原来级别的趋势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其反趋势的确认又是什么。如果你真的懂了,你会明白二买才是你真正要重仓的天堂。看看一些技术大成者的感悟,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不抄底、不逃顶,吃足中间段。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什么是底什么是顶,只有走出来才知道,你认为的底也许是更大级别下跌的一个平台。不抄底、不逃顶是顺势而为的前提!

资本之道,就是顺势而为。势在哪里,资本就在哪里。要有发现势的眼光和正确分析势的能力。产业的势在哪里,一家企业的势形成了吗,技术图表的势形成了吗,能相互佐证吗,顺势而为吧,此为资本之正道也!

一资深交易员20年的感悟笔录:平生不悟交易感,纵破万卷也枉然!


交易者有两个重要的世界

交易者的第一个世界是:外部市场。

这是一个外在于交易者的世界,由无数的市场参与者组成,形成一个巨大的、有独立运行规律的自在之物。

这个巨大的“自在之物”,有独特的运行规律,你可以感觉到,但你无从准确地捕捉,因为作为交易者,你自身参与其中,你的交易活动,影响到你对市场的感觉。当你把感觉到的规律确定下来,升华为理论时,市场脉动、市场运行规律已经起了变化。

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

你不可定出规则、预算它的轨道。你只能根据它已走出的轨迹,跟随在后面。

对交易者来说,外部市场这个巨大的“自大之物”是不可捉摸的,是不能完全了解和把握的。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盲人摸象”。交易者是盲人,大象就是外部市场。你可以感觉到市场的一些迹象,但很难完全了解市场。就算是一个明眼人,如果角度不变,你看到的大象也只是一面,你心中的“大象”只是一个片面印象,谈不上立体,更谈不上全面。

因为市场是外在于你的,它根本不理睬你是谁,不在乎在电脑面前操作的是不是一条狗,所以,你没有必要跟市场发生感情。你没有必要说“我喜欢这个市场,我爱死这个市场了,它让我赚了很多钱”。那是你的一厢情愿,市场根本就不在乎你,你赚钱只是因为你运气好。

你也没有必要怪罪市场,没有必要跟它斗气,没有必要想“我在这个市场上亏钱,我一定要从它身上赚回来”,更没有必要想“我要驾驭市场,我要征服市场”。市场像一头笨拙而随意的大象,你只是它身上的蚊子,你怎么叫怎么折腾,它都没有感觉。如果运气不好,你瞎折腾倒有可能被踩死。

市场不知道你,也不会在乎你,因此,你读了多少书,参加了多少培训班、讲座,跟多少大神大咖学习交流,只能让你更有文化,更有知识,更有理论涵养,更加满腹经纶,说话更有条理、更有吸引力。但是,这些跟市场本身毫不相关,不能让你更接近市场,也不能让你更加了解市场。不然,大学里那么多教授,他们早就发财了。记得2005年、2006年大牛市的时候,人大有个姓张的经济学教授,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炒股,最后亏得一塌糊涂。精明的教授都是靠写文章、出书、办讲座赚钱,鲜有自己亲自参加交易的。

市场也不会在乎你用什么高明的方法、策略来交易。因为所有你认为“高明”的方法,比如基本面分析、供给需求、计量操作、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对冲套利……等等一些“先进”的、“高科技”的方法,对于外在市场来说,都不会发生作用,它还是那么随意地走着。事实上,那些复杂的“分析”、“策略”其实就是你在纸上、在电脑上进行的“数据挖掘”,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不信,你可以去采访一百个交易者,一百个交易者都有一套自己的“交易方法”和“交易策略”,而且都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文彩飞扬、高深莫测。而且,很吊诡的是,越是复杂的方法和策略,越是充满数学公式和方程式的策略,越赚不到钱。因为,交易就是做买卖。做买卖的活儿,几千年前就有,自古以来一直都在做,“投机像山岳般古老”,哪个商人是靠“高明的指标”和“复杂的系统”赚钱的?哪个商人是靠公式和方程式赚钱的?那是教授们讲课用的。

有人可能不服气:“我到现场调研了,我亲眼看到了商品的生产现状。”亲,你想多了。如果现场调研就算了解市场情况,那产业工人或种植农作物的老农,岂不可以成为富翁?有谁比他们更了解生产情况?事实上,一轮行情走过,往往是投机的现货商死得最多,也死得最惨。请问,有谁比现货商更了解商品的供需状况?

在市场上,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所以,要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你预期的正确率有多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果预期错误,有什么应对措施?也就是说,在市场生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你的错误仓位。

交易者的第二个世界是:内在世界。

交易界有一句话是“交易你的计划”,其实,更准确的表达是“交易你的内在世界”、“交易你的内心”。

对于交易者来说,用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来说明更贴切。外部市场,对交易者来说,是永远摸不着看不见的世界,交易者真正能做主和把控的,是他的“内在世界”。

对于个体来说,“内在世界”其实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他的所见、所感、所言、所为……都在他的“内在世界”里,他的一生,是活在他的“内在世界”中。

打个比方,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从出生到长大,都绵衣玉食,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他的“内在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期间,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正在发生饿殍塞道、易子而食的人间悲剧。这一幕悲剧,因为地隔遥远,富公子不可能知道。二十多岁,富公子因疾而逝。在他二十多岁的生命中,他的“内在世界”绝对是“忧伤而又美好”。

同是宋朝人,宴殊的“内在世界”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姜夔的“内心世界”却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因为两人的时代、阅历不一样,一个是繁华时代的高官,一个是战乱之后的潦倒诗人。

对于交易者来说,也是一样。你的环境、你的阅历、你读过的书、你结交的人、你经历过的大事、你生命中所走过的一切……都构成了你的“内在世界”。对于你来说,它是你的全部,是你的“真实世界”,是你可以做主、可以把控的世界,是你的全部生命意义,是你的一生。

你所经历、所接触、所感受的一切,构成你的“世界”;反之,你的“世界”,构成了你“所经历、所接触、所感受的一切”。透彻一点说,就是你内心是什么样,你看到是就是什么样。

比如,同一个消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要查“妖精”、“害人精”、“大鳄”,要整肃市场。这样一个中性的消息,有人可以解读为利好,因为“市场风清气正有利于证券长远发展”;有人可以解读为利空,因为“这么一清查,大量冗余资金将会逃出证券市场”。

又比如,过天桥,见到一个乞丐,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可怜”,给一块钱以示同情;另一个人见到,心里想“他妈的,又是一个骗子!”过而不顾。

一个价格下跌,有人视为上涨中的回降,逢低吸纳;有人视为反弹结束,要开始大幅惨跌了。

个人的“内在世界”,千差万别,就如同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但是,对每一个体来说,它又是唯一的、真实的。就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千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交易者,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内在世界”。

参与市场交易十几年,接触了许多不同交易者,大致分类,他们的“内心世界”有这么几种:

一是“迷茫的世界”。

这部份交易者占市场参与者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他们是新手,对市场一无所知,很多所谓“大咖”把他们叫做“韭菜”。

二是“混乱的世界”。

这部份交易者是什么都学,不管什么,照单全收,天天在股票群、微博里混,打听消息,听“大神”们一言半语的“指点”;打听小道消息,阅读报纸、杂志、网站、自媒体的报道;什么书都读,很认真地读,还很有心得;什么讲座、培训班都参加,很有收获,他(她)会很自豪地告诉你,老师觉得他(她)很有天份,很有前途。他的任何一笔操作,都可以告诉你操作依据,或是消息,或是国家政策,或是公司产品,或是形态突破,或是指标金叉,或是老师指点……理由五花八门。

三是“迷失的世界”。

以述两种交易者已占百分之六七十。剩下这百分之三四十的交易者里,又有百分之六七十交易者是“迷失的世界”。这部份交易者对市场有着不合理的预期,那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收益大,又要回撤小,又要资金曲线陡峭上升,又要资金资线平滑完美,最好能一条直线。于是,他们的“世界”很完美,首先根据宏观经济得出宏观结论,再根据微观经济挑出好品种,然后再用各种“完美”指标拼凑起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这种“完美的交易系统”能自动辩别出趋势市和震荡市,有趋势就做趋势,震荡市就做震荡,“黑天鹅”来了也能自动提早预警,及早避开。这样纯理论在纸上作业,在电脑上“数字挖掘”出来的空中楼阁,实盘一跑就出问题。然后又是继续拼凑,不断“完善”,不断推出新“系统”。不但散户如此,机构也用这套噱头来忽悠客户。

这些“迷失的世界”的交易者,主要任务不是交易,而是“创造系统”,一厢情愿地追求永远不存在的“圣杯”。

四是“脆弱的世界”。

这部份交易者在剩下的百分之十里头占七八成。他们缺乏安全感,抗压能力差。交易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狂风巨浪、暴风骤雨的世界。交易界的从业压力,比其他行业要大。缺乏安全感、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很难撑得下去。比如,他准备按照交易系统信号建仓了,突然一个什么小道消息,他马上不敢建仓了。他是做短线的,短线就是积小胜为大胜,但是有可能一个事故,把几个月甚至半年的利润全部抹去,于是他觉得短线不合适,去学做长线;长线处于衰退期,半年或一年没有收获,还不断止损,而是他又扛不住了,去做波段……这样不断学习,不断更换方法。他的“内在世界”是个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世界,只要稍大一点的风浪,就可以让其坍塌。这样的交易者往往功亏一篑,功败垂成。气魄不够大,怕输怕赢:输了,撑不住,投降变节,改换门庭;赢了,不敢大赢,小富即安(小富即安,就意味着在往后的岁月中余粮不够,撑不下去)。

五是“简单的世界”。

这部份交易者在所有的交易者中大约不到百份之一二。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返璞归真,大道至简,简单就好。就像找老婆,挑挑拣拣,最后对现实有所认识,没有了理想主义、作死主义的习气,面对现实,看到一个条件差不多的,“就她了,不再找了。”从此,穷也一起过,富也一起过,好日子来了,手头松一点,潇洒一点,穷日子来了,大家一起挨过去。

不是说“简单的世界”肯定赚钱,但是,要赚钱,特别是要靠交易维生,肯定是“简单的世界”。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最起码,他们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斤两,清楚自已的一亩三分地上,可以种什么庄稼,会有什么样的收成,会遇到什么样的早涝灾害,收成不好应如何撑过去。

再好一点的高手,在好的年份尽量多收一点,多储存一点余粮,不好的年份尽量避免颗粒无收。

“外部的世界”,是交易者无法把控、无法自主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浩浩,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内在的世界”,是交易者可以把控、自主建设的。你可以使自己的内心真实、平静、客观,你也可以使自己的内心丰富、简单、厚重、坚韧。你还可以使自己的内心柔软、清醒、敏睿。总之,你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你的整个世界就是什么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

为什么日本有剑道,有茶道,有插花道?因为他们凭借练剑、茶艺、插花艺,追求“道”,建设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人生。交易,也是一条修道之路。

综合上面我们对交易者的“外部市场”和“内在世界”的梳理,得出如何在市场生存的两大核心:

一、如何处理错误仓位。 二、如何撑过困难时期。这困难时期,不仅指资金回撤,也包括心理建设。


交易纪律的重要性

在投机市场,最重要、最容易被人忽视、最难以真正做到的是“交易纪律”!为什么“交易纪律”最重要?因为,“交易纪律”是在市场生存的基础保证:对于交易员,“交易纪律”就象汽车的刹车、飞行员的降落伞、海轮的救生艇,关键的时刻能够使你控制风险并保住性命;对于交易员,“交易纪律”还是真实的监管者,使你严格执行自己的交易计划,不至于被盘中眼花缭乱的“日间杂波”所迷惑而情绪性地进行交易。

为什么“交易纪律”最容易被人忽视?这是由于价差收入取得的表面特征使人们产生的心理误区所致:价差收入取得的前提是头寸方向和价格趋势变化的一致性,于是,人们当然认为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测是交易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环节,人们也就自然地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测上,殊不知,预测本质上只能是一种概率的游戏期乐会qlhclub,优秀的预测确实可以大大提GS算,但我也确实见过十次交易九次预测正确却最终亏损的交易者,其亏损原因就在于没有“交易纪律”对亏损的那笔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说得好做得臭”的人们,主要原因还是“交易心理”包括“交易纪律”之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好。

为什么“交易纪律”最难以真正做到?因为,“交易纪律”常常是和人性相矛盾的:追求个人主观意愿、依个人情感行事而不愿意有所束缚是人性使然;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个人机巧的作用可以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可以做对别人是纪律的事或者对自己的交易行为总是心存侥幸等本质上的自大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做事情只考虑好的一面,对不利的一面本能地不愿意承认、不愿意考察的“驼鸟心理”也确实能够使人获得心理愉悦或心理麻醉;市场短线波动的一些随机性特征使“交易纪律”的执行似乎失去一些“市场机会”的表面现象也确实足以使人迷惑甚至“后悔”,殊不知,“交易纪律”才是交易员最重要的法宝。

一个缺乏基本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凝聚力、没有战斗力、一盘散沙的民族;一个纪律约束甚少的公司一定是一个内部管理水平低下、无法持续赢利的公司;一个对基本的“戒律”都无法遵守的修行人,也肯定无缘体验到“定”的快乐和“慧”的欢欣;一个忽视“交易纪律”、不能很好遵守“交易纪律”的交易者,则一定不能持续稳定地在市场赚钱!

“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确保不进行有极端风险的交易;“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避免沉沦于不利交易中而不能自拔;“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的交易计划真正得以贯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交易纪律”能够使我们能以更安详的心态进行交易,从而具有更好的交易心理并因此具有更好的判断能力和市场感觉……“交易纪律”是交易员在投机市场生存的基础、持续稳定赢利的保证。

作为一个职业炒手,我们一定要让“交易纪律”进入我们的血液、深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如此,面对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的市场,我们就可以毫无恐惧地注视着、微笑着。

决定一个炒手交易绩效的最本源因素是什么?是其内在心理结构!内在心理结构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人的行为个性。对于市场交易,正是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其分析模式、投资理念,正是人的行为个性决定了其交易方法、操作特点,而分析模式、投资理念、交易方法和操作特点等当然共同决定了其交易结果的好坏。


交易需要“耐心

约瑟夫.基尔施纳在举世闻名的著作《聪明人的圣经》里讲述了聪明人聪明的做法就是专注,他说:“如果你醒着,你就当清醒;如果你睡着,你就当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应该再考虑其他事. 如果你的手在这里,你的思想也应该同时在这里。如果开始行动,就不要迟疑。”

专注的结果,他也告诉了我们:“当你在生命中生活,在死亡中死去,与你自身以及整个宇宙和谐一致的时候,就再没有任何使你恐惧的东西了。”

这就是专注。专注是一种完全在当下的状态,完全与你的事情融为一体的状态,在做事的时候做事,不想别的。不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感到自责和后悔,不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和恐惧。当 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你只拥有事情。庄子曾展示了这样一种状态:“万物与物同生,天地与我合一”,这就是专注的最高境界。画家毕加索在专注的时候,几个月没 脱过鞋子,结果烂在了脚上,这就是和事情在一起。我们从小就学习的《全神贯注》里,罗丹在修改女神雕像的时候,居然全然忘记了友人。

当你专注于当下,专注于事情本身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会停滞,不知不觉过了很久,这时候才发现你坚持了很久。专注就是忘记坚持。

专注的时候,内心也会非常的平静,你忘记了要去坚持,就不必分配精力给“坚持”,不断拿出精力来告诉自己要坚持。你忘记了目标,不需要拿出精力来提醒自己“我还有目标”。专注就像激光一样,全世界,只有这一个。

于是哲人说,专注才能从容。当你专注的时候,你就可以从容的做事情。显示的结果就是坚持。

专 注还是在定完计划后放下你的目标。在面对巨大的任务和目标,人往往无从下手,也容易产生退缩和恐惧,感觉自己难以企及。首先,由于计划过于宏伟、庞大,你 觉得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才能开始执行,结果你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合适的时机,而计划也在等待中不了了之。其次,当执行中产生变化的时候,你也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当变化不利于大目标的时候,你更容易产生焦虑。


交易需要“求缺”

人性喜欢齐全而厌恶残缺,请试一下,信手画一个圆而留下一点缺口不画完,是不是没有把那个缺口完全补上的话心中就隐隐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主观上的这种“求全”意愿或许构成了人们对自身目标追求动力的一部分,但有时候,“求缺”思维却可能反而能够使我们更顺利地达到目标,使我们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我只是已经了解到,现实世界中,花不开月不圆是一种更经常的客观存在。甚至,我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缺”简直就是一种美的境界,那由“天残地缺”而生的“女娲补天”美丽神话,那文人墨客谈心论性的“求缺斋”,那中国古建筑史上匠心独运的“求缺阁”……这使我着迷,更使我了悟。

“缺”简直就是古中国性格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喜欢“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们离现实更近一点,离空想更远一些。而作为职业炒手,我也渐渐发现,在市场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维,放弃“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在市场频繁交易而盲目追涨杀跌结果却走了更远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卖一个最高价而迟迟不愿意出手最后反还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维”,又怎么会为了追求一只更“黑”的“黑马”而不惜去冒极大的市场风险呢?……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维”,我们还可以省却很多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烦恼,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清晰而简洁,不致于被繁杂的市况引致混乱,市场交易也从此不再单纯是一个牟利的工具,开始变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真正的圆满只存在于理念之中,人世上没有谁真正看过圆的东西:月亮到底真正圆过吗?一块硬币其实也不够圆,即使高科技工艺下做出的圆用高度显微镜观测也不可能圆得完美。难怪曾国藩如此说:“……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那么,让我们在喜欢完美的同时也开始欣赏残缺吧,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刹又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交易需要“勇气和果敢

作为一名职业交易者,要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的市场机会其价值是不同的。空间大的机会自然要比空间小的机会来得宝贵,盈亏比大的机会也要比盈亏比小的机会来得值当。面对好机会就应当拿出勇气果敢下注,面对不好的机会就应当谨慎冷静,耐心等待。随意和懦弱的性格特质都是交易者应当逐步改进的。

问题是,勇气和果敢从哪里来?首先要清楚的是不能从无知者无畏中来,这会害死自己。勇气和果敢应当建立在正确地认识交易标的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所有的勇气和果敢只会将自己带上通往终结交易的列车之上。

问题又来了,什么才是“正确地认识交易标的”?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话题,交易标的的历史和现在是认识的基础,对交易标的未来可能出现的演变情况以及与演变相对应的风险是认识的升华,也是你交易的依据。任何的交易方法和策略本质都是对未来的预测,基本面交易者预期基本面的变化,趋势交易者预期趋势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说,对未来的认识才是交易中的玫瑰,需要清楚的是,未来是不确定的,你的认识未必与市场的认识相同,有预测必然有失误,如何才能减少失误呢,方法是静心倾听市场的声音。

那些成功的交易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他们特别善于聆听市场的声音,在市场面前做到无我。自己的信念在市场的力量面前其实是一文不值的,对于绝大多数交易者而言,自己的信念甚至都不会给市场带来一丝涟漪。但是他们面对高价值的大机会的时候,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敢于下重注!这是交易者知行合一的最高表现!缺少了这样的勇气与果敢,注定平庸。


群体心理的变化才是市场的本质

即便是我们做到基本面、技术面面面俱到,在市场里面充其量能做到不亏或者少赚,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真正大赚的人,他们都是把握市场群体心理的高手。

首先,我们从正向的方面说,如果我们说时代的演变和文明的变革是各民族思想变化的结果,那么对于市场而言,走势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多空双方群体角力的结果,市场中重要的变化,都是首先发生在交易者的思想和观念之中,然后才被交易者付诸实践角力。试想,在市场重要的拐点,其前后也就是分秒的差别,基本面有什么变化吗?基本面没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是人心。

更重要的是,所谓情绪,是因为基因的关系,根植于每个人的肉体和灵魂的,是最为稳固不变的,如果说市场中的各种范式因为制度环境和基本面的供给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么人类的贪嗔痴疑慢则是时代相传的思维结构了,这才是市场中所谓的“实相”。我们不去努力把握实相,还要去做什么?

如何把握市场的心理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市场交易的本质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作为交易员,研究人的因素不无益处!人们易于相信自己乐于相信的事情,同时,他们放任自己的心理,甚至积极主动地被通常投机中的贪欲或恐慌所左右,害怕和希望在心理本质上其实是相同的,因此,作为炒手,对投机者心理的研究,其价值一如既往!

“在投机市场的历史上,没有人能够长时期地准确预测市场的每一次波动,但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能够持续稳定地从市场赚钱”?这是一个我曾思索多年的问题,我感到,我得到的诸多结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成功的交易者也预测市场走势,但他从不与市场行情本身争论,他只是客观地根据市场的现实状况作出反应,不会设法去寻找这样或那样的主观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正确的投资方法可能有很多,正确的思维方法却应该是唯一的,自从有了上面的思考以后,我开始对自己的每次交易都制订交易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交易了。按计划交易使我受益很多:交易计划能够促使我们在进行一定思考后才进行交易,从而有助于我们减少随意的即兴的买卖、减少我们在市场犯错误的概率;交易计划有助于我们以更加中性、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市场,从而防止我们思维的偏向和执著,期乐会qlhclub使我们更加灵活与客观;交易计划有助于使我们认识到市场的复杂和多变,从而制订出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措施,如此,当市场万一出现不利走势的时候,就能够使我们更加从容地进行处理;交易计划还能够使我们处理交易更加果断、更加干脆,有助于我们减少外在环境、市场杂波和自身情绪对交易的干扰,从而也就能使我们更加冷静和自信……

买卖决定的唯一依据,不能让先入的自我之见左右我们的头脑”;“当操盘结果不尽人意,并进而对自己有所怀疑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对自己说:就象赚钱是整个操盘表现的一部分,小额的陪钱也是兵家常事,它并不影响我的整体操盘技能,每次交易都获利非人力所为,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持续稳定地赚钱;当做得顺手、自己感到有点飘飘然的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告戒自己:操盘只是一个符合概率论的游戏,在顺利的时候要想一想当不顺利出现时该怎么办,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管现在做得多么好,但总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此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地方,而如果自以为是的话,就很有可能导致自己犯下不应犯的错误,到时候付出的将是金钱的代价。

市场交易本质上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而不是自己与别人、自己与市场的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