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1000人,魅族为什么逐渐跌出第一阵营了?

随小刘

魅族发展到现在不得不让人惋惜,曾经和小米在国产市场之中争夺市场,而如今的小米即将IPO,而魅族却是要裁掉1000人,这个数量的人员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绝对是很大的缩小。

联发科问题

万年联发科不是吹的,由于和高通的关系魅族这些年一直都要使用联发科的处理器,而少部分的机型使用了三星的处理器,由于联发科的不给力导致了魅族在大家的印象中性能比较差(事实也是),目前能够依赖的就是flyme系统了,可以说没有这个系统挽留住一部分粉丝的话,魅族早就凉了。

自信心

使用联发科没有问题,但是却在定价上面要和骁龙的价格一样,可以说魅族对于自己的优化能力是非常看好的,去年的魅族Pro7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定价的问题,导致了这个产品走向了失败,但是在第三方渠道上面,Pro7的价格却成为了跳水王,不得不怀疑魅族的当初在定价时候自信心真的强。

策略

魅族无法及时的应对市场,在手机这种强者恒强的行业,魅族却依然保持了慢节奏的策略,在即将发布的魅族15系列之中,很大部分就是因为被慢节奏打磨给耽误的,从已经曝光的渲染图看,这个系列从项目立项的时候是在小米mix发布之前,或者说在全面屏没有兴起的时候(有可能魅族认为小米全面屏无法成为趋势),由此可以看出魅族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非常长,而且产品没有搭载任何颠覆性设计或者技术出现。

小纯洁科技

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我一直是不断叹息的。毕竟在前几年,我还是一个魅族的粉丝。虽然不是铁杆拥趸,但也是为自己和家人买过多部魅族手机。小圆点、腰圆键、mback、flyme系统等,既构成了魅族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当初我力挺魅族的原因。

彼时的魅族是强大,甚至让小米难以望其项背。但造成如今魅族再次裁员千人、彻底脱离第一阵营的,还要从2016年开始。2016年,在其他手机厂商都发力精品机型的时候,魅族却玩起了“月更”的机海战术。

一年的时间中竟然举行了14场发布会,更诡异的是这些手机基本上外形雷同、全部采用联发科处理器,且产品布局划分极其混乱,比如中端的魅蓝就能碾压魅族旗舰等。这些都对魅族的品牌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销量也大幅下跌,证明魅族的机海战术已经失败。

而在去年,魅族终于收心想要去打造精品机型,但被寄予厚望的PRO 7成为魅族全面溃败的转折点。短短几个月时间,PRO 7就从发布时的最低起售价2880元直接降到1500元左右,堪称去年的“跳水王”。PRO 7的乏力表现,引发了魅族内部的多场地震。

魅族事业部销售副总裁褚淳岷离职,且其带领的销售团队中的大部分员工也同样离职,原有的2500家左右专卖店已经关闭500多家。去年6月份魅族、魅蓝、Flyme三大事业部独立拆分,又在12月进行了“削权”和“提拔”——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及人员任命的通知,高管们受到一次新的“洗礼”。

原本随后应该慢慢走上正轨了,但黄章又跳出来出山,称要打造自己心中的15 周年梦想机魅族15系列。就在“煤油”对魅族15抱以强烈的期盼时,网上接连爆出的碟机、真机照却让他们大跌眼镜——几乎毫无特色。这也意味着,或将在5月份推出的魅族15系列只是过渡产品而已。

前段时间,黄章突然现身魅族社区表示,“由于时间关系,15只是我多年后回归魅族的小试牛刀,随后推出的16系列才是我全力打造的产品!”看看,黄章又把所有人都涮了一遍。如今魅族再次裁员千人,黄章的梦想还能实现吗?

反正近几年我是不看好魅族了,除非真的是有什么大变化——比如与高通成为拜把子兄弟、比如拿到巨头的大笔融资等。否则,魅族想翻身还是很难的。(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发现

一度信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魅族,今年又因为裁员上了头条。

据悉,魅族将会迎来新一轮规模超1000人的大裁员,官方最快将于下周宣布消息。但其实这样的末位淘汰裁员从2016年就开始了,那一年魅族扭亏为盈。

去年,魅族第二次裁员,比例由5%提高到了10%,公司又一次顺利盈利。所以说末位淘汰并不见得就是坏事。

但是魅族一路高开低走,从曾经的M8傲视群雄到现在小米、华为、OV等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它就可能成为第一个输家,其中有几步棋魅族确实走错了。

首先产品跟不上, Pro7不实用的双面屏、保守的非全面屏、被吐槽已久的联发科处理器,以及一个高高在上的售价,不管哪个都戳中了死穴。明知道品牌溢价不够,还强行拉高价格。才发布四个多月,Pro7价格全面跳水,还积压了50万以上的库存。去年说要靠15打翻身仗,但15一言难尽,魅族看起来自己都没什么信心。

其次,魅族内部的管理机制一直一团糟。早在2013年黄章隐退时,魅族销量一路下滑,屋漏偏逢连夜雨,原副总裁马麟带着部分团队跳槽去了乐视,引爆出走潮,软件部门一个星期就走光了。去年为了IPO ,黄章再次归来,魅族又是几次调整事业部,高管大换血,人心动荡。

而就在魅族内部大动荡的时候,华为、小米等国产机纷纷挺进4000+的高端领域,而魅族却眼睁睁地错失了窗口。2499元的中段价位又被OPPO、Vivo的蓝绿组合攻下。中段不保,高端难进,魅族岌岌可危。

最后,一家公司的气质主要还是取决于老板本人,可是黄章封闭又极度自信的性格害了他。雷军曾经想投资魅族,推荐了现在的小米副总裁林斌,只要5%的股权,黄章拒绝了,最后也没斗赢小米。不甘心引入阿里投资,因为对赌协议从一年发一款手机逼成了一年发14款手,直到机海战术拖不动。

曾有网友吐槽:“魅族之前有神一样的产品,却有猪一样的营销,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乌龟一样的老板,窝在家里,无心应战。”

今年是魅族成立15周年。距离上一次融资已经过去3年多,下一轮融资前途未卜。

这世界上有三类手机公司:专注于品质或性能而注定小众的、玩久了性价比而无法推出高端机的、苹果。

魅族的尴尬在于,这多年下来,头两个它都经历了,却再也无法成为第三个。


金错刀

我看到很多回答说魅族从没进入国产手机第一阵营,你们知道M8吗?2009年,当你们还只知道诺基亚、三星、苹果时,当国内的手机厂商还停留在直板机和翻盖机时,是魅族做出了国内第一个能和iPhone对标的产品M8,在当时的环境下,M8无论是外形、音质还是续航,都是国内绝对的跨时代的产品。你们不能说魅族没进过第一阵营,当时魅族自己就是整个第一阵营。

魅族的告诉发展从2009年保持到2013年,在这几年间,魅族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阵营,尽管华为、小米、OV等手机厂商纷纷崛起,但在那几年间,魅族每一代打着“小而美”旗号的情怀产品都是同行学习的标杆,这都归功于背后的操盘手、产品大师黄章。

但2014年开始,魅族自MX4pro后就一直走下坡路,销量一代不如一代,产品由原先的行业标杆变成落后行业一拍,到这两年,魅族在国内已经妥妥成为第二阵营,有些季度在国内销量前十手机中,竟一款魅族手机都没有。

在销量连年下滑的情况下,魅族这几年也不断地关闭实体店、调整内部架构和裁员,去年也前年都裁掉了10%的员工。最近,魅族又传出即将裁员1000人,去年魅族裁员后约有员工3800人,如果今年再裁掉1000人,魅族就只剩2000多名员工了,仅为魅族巅峰时5000名员工的一半,令人唏嘘。

魅族高管澄清说这只是正常的末位淘汰制,但结合魅族近两年屡次大规模裁员、关店,以及在校招社招的低调,让人很难不把裁员和“节流”联想到一起,在“开源”无路的情况下,魅族只能“节流”求生了。

为什么魅族从原来的行业元老和导师,变成第二梯队,如今不得不屡次大规模裁员呢?

我个人认为,很大的原因,是黄章。

魅族,成也黄章,败也黄章。

黄章是个真正的偏执狂,当年的M8、MX3等手机的外型,都是黄章自己用木头模板不断打磨的,光是MX3,黄章就打磨了几十个模板,保证手感和外型都达到最佳才开始让工厂生产。样机出来后,黄章拿着手感不对,用3D扫描后发现样机与木模相差了0.07毫米,黄章让工厂全部打回去重做。

就是这样的偏执,才打造出当年惊艳四座的M8和MX3,但也是这种偏执,让魅族无法顺应时代做大做强。

黄章的偏执源于他的过分自我,雷军当年本来想找黄章一起做手机,被黄章拒绝了,逼着雷军自己创办了小米。几年过后,小米销量超越了魅族,但黄章对雷军的态度是“抄袭者”、“江湖骗子”。M8大获成功后,黄章就基本不管公司的事情,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基本一个月才出一次家门,公司更是几年都没有去过。

创始人长期不在,魅族的发展日渐下滑,一众高管去到黄章家中请他出山,他依然对目前的情势不以为然,觉得只要推出一个好的产品就能挽回局势,自己依然在家里慢慢地打磨产品。这种态度使得魅族高管看不下去,集体出走,整个软件部门全都走空了,事情超出黄章的预想,他这才回到公司。

回到公司后,黄章这种偏执和自我,也影响了魅族的产品、内部架构和发展战略。

先说产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魅族近几年的产品都比同行要落后一代,在大家都使用骁龙处理器时,魅族一直抱着饱受诟病的联发科不放;全面屏流行两年了,魅族最新的旗舰机MX7 pro依然没有全面屏(MX7 pro上市4个月后价格便下跌40%,且挤压了几十万台存货);等到其他厂商把精力花在研究AI、AR、优化系统等软件升级时,魅族来了个前后双屏设计……魅族内部也有高管建议黄章要跟上市场的脚步,但黄章依然坚信他认为好的就是最好的,听不进意见,也忽略市场的变化,把魅族封闭起来,导致魅族逐渐被市场抛弃。

去年,黄章高调宣布复出,想要倾心打造一款极品的手机来庆祝魅族成立15周年,大家都对魅族15抱有很大的期望,但最近魅族15在工信部登记的照片流出,居然还是采用前置圆形home键的设计,我看了总有种仿佛回到几年前的感觉,只能说,实在太复古了……深深为魅族的未来感到担忧。

再说内部架构。黄章回到魅族后,去年年中把魅族拆分成魅族、魅蓝、Flyme三大事业部,而仅仅过去半年,去年12月,黄章又把公司重新拆分成海外事业部、配件事业部和电商事业部,频繁地调整公司构架使得魅族内部员工心态不稳,高管拉帮结派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同时,黄章还是采用家族企业的方式来管理魅族,黄章的亲戚分别担任魅族的高级的副总裁、总经理等重要职位,而且用人要不就信任到死,要不就彻底不用,这也导致了魅族在几大关键性的转型中没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是魅族的发展战略问题。黄章一直想对魅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个人持股51%,使得魅族没能融得足够多的资金来扩大规模。同时,之前黄章一直抱有一种骄傲和情怀,看不起中低端市场,只发力中高端市场,但随着华为、小米、OV等厂商快速崛起,在MX4 pro之后,魅族在2000—3000元价位的市场已经站不住脚跟。黄章急了,拉来阿里5亿美金的融资,并签下对赌协议,如果销量不能超过2000万部,就会被阿里进一步收购股权。在2016年,魅族放弃了一年发布一部新机的惯例,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年开了12场发布会,发布14款新机,销量是上去了,但过于频繁地发布产品,使得魅族的产品线过于混乱,发力中低端的魅蓝品牌反而成为魅族销量的主力,魅族一下子失去了长期建立的小而美和情怀的形象,让很多用户感到失望。

还有,魅族的营销一直以来都以“烂”出名,原因是黄章认为好产品是第一位的,营销不该受到很大的重视,所以,他看不惯小米在营销上的新玩法,认为雷军是骗子,只会忽悠人。但他那时不知道,在这个时代,营销也是产品的一部分,好产品如果没有配合好的营销,永远会被局限在小圈子里走不出去。等到他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之后,由于理念的错位和营销人才的缺失,魅族的所谓营销在很多用户看来都是笑话,满满的槽点。

所以,你们看看魅族这几年,当小米、华为、OPPO、VIVO通过中低端市场快速切入,快速做大时,魅族选择高端,落了个白茫茫的一片;当小米、华为、OPPO、VIVO纷纷聚焦消费升级、发力中高端机市场时,魅族却发疯似地抢占中低端。当大家在拼营销的时候,魅族沉迷于产品研发,当行业进入拼产品的时代,魅族却跑去玩营销。

魅族与这个时代,有了越来越大的错位。更准确来说,这是黄章与这个时代的错位。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科技扯谈官

魅族又要裁员了

黄章近日也在公司内部信中说道“昨天网上出现魅族将裁员至1000人的假新闻,我们并没有计划裁员至1000人。但是企业不可以亏损,只有盈利才可以持续才能向上市目标迈进。亏损就必须减低费用,精简人员,请悉知。”

一拒绝雷军投资

二与高通闹掰

三产品外形设计雷同无特色

另外,魅族虽然在2015年投靠了阿里扩大产品的生产线,仅仅两年时间就推出了至少16款新手机,发布会开了十几次,但结果却是异常惨淡,原因是新产品设计外形和配置实在雷同,根本拼不过同期的小米华为,价格战打得也是十分落魄。此后魅族意识到问题但为时已晚,高管离职,部门拆分,近日又爆裁员且裁员指数相比2016年那次的5%比例又再次提高,可见魅族的盈利能力和资金链问题的严重性。


华尔街见闻

其实,魅族从来就没进入过第一阵营。而魅族裁员的最大原因是,智能手机的红利期已经收割完毕了。2017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的销量双双下滑。

在突破性的5G手机时代到来之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红利真空时代:一、几大强势品牌的市场集中度提高,T型格局已定。二、技术创新趋缓,消费者换机动力不足。三,市场进入了零和博弈阶段,结构化增长代替了绝对增长。

在这种白热化的竞争大环境下,各种二线品牌比如魅族,以及山寨品牌必然会出炉,他们退出的市场空缺,将被一线手机品牌填补,在中国,一线手机品牌就是华为、小米、ov。

可以看到,虽然2017年整体销量下滑了,但华为、小米、ov的销量都在逆势增长。华为占据国内销量冠军的宝座,小米2017年同样逆势暴涨,而oppo的销量2017年同比增长12%,所以,市场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线手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进一步挤压的二线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整体市场下滑,一线品牌挤压,二线品牌的衰弱是必然后果,其实不仅仅是魅族,前段事件,金立同样被爆出资金链断裂,销量下滑的噩耗。

所以,这不是魅族的噩耗,这是二线品牌和山寨手机品牌的共同噩梦。


陈纪英

魅族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国产手机第一阵营,魅族是典型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领导人的格局决定了公司的上限,从黄章和雷军分道扬镳开始魅族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

魅族是国内第一批推出智能手机的厂家,而且是第一家采用电容屏的只能手机,然而魅族一直没有发展壮大,在魅族做手机的这些年,出货量最多的是2016年,超过了2000万部,然而根据知名市调公司IHS公布的2016年中国十大智能机厂商排名,魅族仅排名第九,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第一阵营。

IHS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包括海外)

一个企业发展的发展上限取决于领导人的水平、眼界等,显然黄章并不具备这样的水平。众所周知,雷军曾经想投资魅族,雷军当时向黄章推荐了现在的小米副总裁林斌,并希望黄章给林斌5%的股权,就这样的事情黄章都不接受,这也说明了黄章的思维还停留在家族企业的阶段,家族企业能做大?直到2015年魅族才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机5.9亿美元投资。

从2015年开始魅族才开始进入了增长的快车道,这时候还不算晚,但是接下来魅族又把自己跟联发科绑在了一起,这让魅族的发展再次受限,等魅族醒悟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魅族第一次裁员了,2016年就裁员5%,2017年又大幅裁员,现在又裁员1000人。裁员不可怕,任何优秀的企业的可能裁员,但是连续三年较大规模裁员这就很有问题了,这主要的责任在于企业的管理层在战略规划和执行中存在重大问题。


魅族这次裁员很可能是因为去年销量不佳的原因,尤其是旗舰Pro7,采用联发科处理售价高昂而且没有什么用的智窗,销量惨不忍睹,还有多数人因此辞职。

而黄章打磨许久的魅族15是下面的模样,看来魅族对魅族15的销量也没什么信心,如果销量持续不好,裁员是很正常的事。


萌哈科技

首先要说明的是,魅族从来没有进过手机行业的第一阵营,这是一种误解,魅族最辉煌的时候一年也就好像2000万的销量,与华为小米差距甚大,不能算第一阵营。

  • 再就是说一说魅族那些年的辉煌

魅族,虽然不曾巨头过,但是魅族却给行业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时刻,比如腰圆键、比如mback,比如flyme,可以说每一个都是行业经典,曾经flyme是我觉得最清爽的Android国内发行版本,没有那些糟心的软件,简洁美观。


  • 魅族:我们只用联发科,用户:对不起,我们不买单!

我觉得用联发科可能是魅族史上最愚蠢的决定了,等一切想要反悔时,已经来不及了。当年用三星猎户座的时候还可以做机皇,但是联发科时代用户并不买账,只能眼见一步步下滑。

  • 人山人海你独树一帜,精品时代你却14场演唱会不断

大家都在红海的时候,魅族选择了坚持自我,但是在智能手机行业趋于稳定以后,大家都开始走精品路线以后,魅族却选择了机海战术,每次都比别人慢一步。



2016年魅族开了11场演唱会,14款手机,12组艺人,26首歌曲,但是除了这些,你还记得什么?

  • 黄章不再是救世主,最多只是符号

黄章,曾经把魅族带向巅峰的魅族创始人,也是魅族的符号,但是这两年黄章复出以来,貌似确实没给魅族带来多大的改观,曾经那个性格极其像乔布斯的中国企业家也许再也没办法把魅族带向巅峰了。



所以,魅族衰落,在情理之中,但却是深感惋惜。


EmacserVimer

魅族又要裁员了。近日有消息称,魅族将会迎来新一轮规模超1000人的大裁员,官方最快将于下周宣布裁员消息。据悉,除了高级副总裁黄质潘领导的 CS 供应链中心外,其他事业部均在此次裁员范围之内。

对于题主的问题,独角兽工场想说的是,魅族虽然是国内第一批推出智能手机的厂家,而且是第一家采用电容屏的只能手机,却从来就没有进入过国产手机第一阵营。说来也是一件非常让人觉得惋惜的事情。

早在2009年,魅族推出了M8,只销1个月,M8的销量就突破了10万,5个月过后更是突破5亿,M8的异军突起,堪称奇迹,当时被誉为“国产机皇”。

2011年~2012年左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开始白热化,魅族作为一个小而精的国产品牌也是其中非常被看好的一个,这就意味着魅族其实有很大的机会抢占先机。

和当时很多公司一年推出好多款型号的手机不一样,魅族走的是精品路线,一年就研发一两款手机,确实是各方面都尽做到极致。特别是魅族的Flyme系统,吸引了大量粉丝,设计风格也很有特点,很快就成为了国内年销量达到千万级别的“大厂”。

然而魅族一直没有发展壮大,在魅族做手机的这些年,出货量最多的是2016年,超过了2000万部,然而根据IHS公布的2016年中国十大智能机厂商排名,魅族仅排名第九,无论如何也算不上第一阵营。

魅族没落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人黄章的思维一直停留在家族企业的阶段,排斥资本的进入众所周知,雷军曾经想投资魅族,雷军当时向黄章推荐了现在的小米副总裁林斌,并希望黄章给林斌5%的股权,但是黄章拒绝了这个方案。直到2015年魅族才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机5.9亿美元投资,在2016年手机出货量超过了两千万,算是达到了峰值。

但是魅族到现在还在使用台湾联发科(MTK)的芯片,应该算是跌落最主要的原因了。国内目前基本大部分手机品牌的芯片都开始使用高通的芯片,尤其是配置高的手机,基本都不采用联发科的芯片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用MTK的芯片,意味着是一台比较低端的手机,不仅价格便宜,性格也比高通的差不少。现在很多人买手机,除了外观,就是看中配置和参数了。可魅族的配置参数和同价位的很多手机相比,都不太好看。


独角兽工场

今天和大家说的这个事有点闹心,没错,那就是魅族又爆出裁员了,这一次的裁员达到了1000人。要知道魅族作为国内第一批推出智能手机的厂家,在2016年,手机出货量超过了两千万,那个时候雷军都还想投资黄章,无奈的是黄章最后拿了阿里巴巴5.9亿美元的投资,拒绝雷军的后果就是近些年,魅族的发展极为不顺利。

只销1个月,M8的销量就突破了10万,5个月过后更是突破5亿。那可是2009年,诺基亚、HTC、摩托罗拉还正当火的年代,M8异军突起,堪称奇迹,被誉为“国产机皇”。

这家公司就是魅族,背后的男人就是让粉丝又爱又恨,一度归隐,今年二次出山的黄章。

如今10年过去了,国内手机厂商的队伍里却渐渐找不到魅族的身影,今年发布的Pro7更是备受吐槽,英雄迟暮,令人感慨。

从接近魅族的消息人士处获悉,魅族将会迎来新一轮规模超 1000 人的大裁员,官方最快将于下周宣布裁员消息。

除了高级副总裁黄质潘领导的 CS 供应链中心外,其他事业部均在此次裁员范围之内,其中现如今李楠负责的魅蓝事业部自然也将受到波及。

这已经不是魅族第一次大规模裁员了。它首次因裁员引发外界关注是在 2016 年,当时 5% 的裁员比例还属正常的人员结构调整,魅族同期甚至高调喊出了“裁员将常态化”的口号。

2017 年,魅族的第二次裁员就已达到千人规模,彼时官方对外的解释同样是优化人员结构,但比例提高到了 10%,裁员人数同样超过 1000 人,“为上市节约成本。”魅族员工最多时,一度超过 4300 人。

魅族为何走到了今天这般地步?

众所周知,如今这个时代,早已不是当年。黄章领导的魅族可谓是家族型创业,他本人对资本也极为排斥。试问现在这些强大的公司,哪家没有依靠资本?

就比如说雷军的小米公司,不也借助资本来发展嘛,那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一家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真的还得看创始人的格局。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2017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整体下滑,可在这样的态势下。小米与华为及OPPO等还能逆势上涨,而曾经风光无二的魅族,却早已被拉开了身影。然而根据知名市调公司IHS公布的2016年中国十大智能机厂商排名,魅族仅排名第九,仅仅只能算的上在第二阵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