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能像嬰兒一樣學習?

許多人都很擔心,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人類。《衛報》發表的一篇長篇報道指出,這是不可能的。作者亞歷克斯·比爾德(Alex Beard)從嬰兒學習的視角來看待機器和人類的差異性,並指出,智能的未來不會出現在我們的機器裡,而是會出現在我們不斷髮展頭腦中。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能像嬰兒一樣學習?

帕特爾在多倫多經營著一家嬰兒實驗室,羅伊經常飛到那裡,去看看他能學到什麼。在觀察母親和嬰兒玩耍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教的 Toco 很差勁。“我沒有正確地構建我的學習算法,”2007年,他向《連線》雜誌解釋說。“每一位家長都知道,當你和一個11個月大的孩子談話時,你聊到的話題會很集中。如果你說的是一個杯子,你會一直堅持下去,你與杯子互動,直到孩子感到無聊,然後才不再談論杯子。”

他的機器人一直在搜索,它在學習一個新物體時聽到的每一個音標,但羅伊調整了它的算法,給它最新的體驗賦予了額外的權重,並開始給它提供一些帕特爾的嬰兒實驗室種的錄音。突然,Toco開始以人工智能研究中從未出現過的速度建立起一個基本詞彙。他感覺自己比以往什麼時候都更接近自己的夢想了:建立一個能通過聽和看物體來學習的機器人。但是,機器人需要依靠錄音,而這些錄音很難找到。

從來沒有人真正研究過第一個關鍵年齡段的孩子“在野外”會發生什麼事情。研究人員的標準是每週進行一小時的觀察——這就是帕特爾在實驗室裡研究母親和嬰兒的方式。如果你要研究嬰兒學會說話的方式,你需要一個足夠古怪的人,來建造一個帶有隱藏錄音設備的房子。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能像嬰兒一樣學習?

第一次聽說帕特爾和羅伊的實驗,是我在倫敦一家綜合學校當老師的時候。我教的大多數孩子都是在11歲的時候來到學校的,語言水平遠遠落後於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作為一個新手,我努力幫助他們趕上。然而,我所嘗試的一切似乎都過時了,羅伊的方法是科學的。我希望,他的發現能夠揭開一個可以幫助孩子們充分發揮潛能的秘密。如果我們能創造出像人類一樣學習的機器,我們是不是還能開發出能幫助我們完善人類學習的機器?

在錄製之前,羅伊和帕特爾達成了一些基本規則。這些錄音只能提供給他們最信任的內部研究人員。如果人們在任何時候對拍攝感到不舒服,他們會立刻扔掉這些錄像。當需要保密時,系統可以暫時關閉。這是一個信念的飛躍,但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值得的。他們的實驗有能力開啟對嬰兒思維運作方式的新認識。

Toco是匹諾曹(Pinocchio), 羅伊是蓋比託(Geppetto)。 但是他想知道真正的孩子能教給機器人什麼。我想知道,那些家庭視頻是否暗示瞭如何提高最年輕的人類的學習能力。

20世紀50年代,英國心理分析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了“依戀”理論。他假設嬰兒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所以他們在飢餓、悲傷或孤獨時容易感到不安。需要一個看護者來幫助他們“共同調節”他們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教會孩子自我調節。如果父母的愛不能減輕負面的經歷,他們就可以自己來。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否能像嬰兒一樣學習?

他發現人類的學習是公共的和互動的。對於機器人來說,語言的習得是抽象的、程式化的。對我們來說,它是具體的、情感的、主觀的,隨著生活顫動。智能的未來不會出現在我們的機器裡,而是會出現在我們不斷髮展的頭腦中。科技機器所有的記憶都是儲存試的,除非現在生物記憶體出現,邏輯不一樣產生的記憶也不一樣,科技機器人如果不靠模仿人類各種聽覺視覺器官根本就不會識別科技機器人所認知的一切,所以未來還很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