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宗室系列·和碩睿親王

【始祖】

和碩睿親王為太祖高皇帝脈下宗支,始祖為太祖高皇帝第十四子多爾袞。多爾袞,萬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寅時生,生母為大妃烏拉那拉氏。初封貝勒。崇德元年晉親王。崇德八年八月,太宗崩,世祖繼位,以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四月,以奉命大將軍入燕京。十月,迎世祖入關。世祖繼皇帝位,封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免君前跪拜,改號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時薨,年三十九歲,尊諡曰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順治八年,以越制等諸罪,廢諡號廟號,追奪王爵,黜宗室。乾隆四十三年,欽命昭雪,復和碩睿親王,諡曰忠,配享太廟。

清宗室系列·和碩睿親王

圖為睿忠親王多爾袞

【封號釋義】

多爾袞的封號“睿”,滿語為“mergen”,意為“聰慧的”、“賢哲的”。

【支系】

睿忠親王多爾袞本人無子,故而在身後過繼了親弟多鐸的第五子多爾博為嗣,是為承繼子。多爾博,崇德八年正月初二亥時生,生母是豫通親王多鐸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出身也算挺好的。但是在順治八年,多爾袞被清算後,多爾博被奪爵,勒令歸宗,成為了豫親王脈下的一個小宗,以公爵承襲。後來在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乾隆帝給睿忠親王多爾袞平反,特旨讓多爾博仍然承嗣睿忠親王,所以多爾博支系就再次移到睿忠親王脈下。

多爾博生有三子,其中第一子和第三子均夭折,第二子蘇爾發延綿大宗,生下十二子,但是其中多數夭折或者絕嗣,最終只留下了蘇爾發第一子塞勤一支大宗,還有第十二子錫福一支。

清宗室系列·和碩睿親王

圖為睿王府譜系略圖

【地位】

和碩睿忠親王在清初極盛一時,鼎盛時期親自領有兩白旗,其旗權甚至與皇帝都是等同的。但是在順治八年奪爵之後,睿王府親領的旗分都被分割,到了一百多年後高宗昭雪復封的時候,多爾博一門的旗權和財力均不能與其他鐵帽子王相比,難以繼承以前的輝煌。不過作為入關功績最大的宗室,睿王府一門在宗室裡地位獨特,僅次於禮親王,被稱為“諸王次席”。

【旗籍】

睿親王一門的旗籍變動比較大,涉及到清初的數次換旗活動。

睿王府最早入旗是在天命後期,太祖晚年安排自己所領有的兩黃旗旗分,其中鑲黃旗分兩半,一半仍然親領,另一半則給予嫡幼子多鐸,正黃旗也分兩半,分別給予英親王阿濟格和睿忠親王多爾袞,此時,睿忠親王多爾袞便成為了正黃旗的小旗主。

太祖崩逝,太宗繼位之後,進行了入關前的第一次大換旗,黃旗和白旗互換了旗色,睿忠親王多爾袞的旗分改為鑲白旗,是鑲白旗的小旗主。後來同旗的大旗主阿濟格因小罪剝奪了一些旗分,故而多爾袞成為了鑲白旗的大旗主。

太宗崩後,睿忠親王多爾袞與多鐸換旗,自己一人獨佔正白旗。順治五年、六年,豪格和多鐸先後去世,睿忠親王多爾袞將自己的正白旗、多鐸的鑲白旗和豪格的正藍旗互換,先兼併了豪格的正藍旗,又用正藍旗與多鐸一門互換。結果自己擁有兩白旗,多鐸後裔則改為正藍旗。順治八年,睿忠親王多爾袞被追奪,其兩個旗分,正白旗歸於皇帝,成為上三旗,鑲白旗則還給豪格後裔,而歸宗的多爾博,只繼承了豫王府給予其的一小部分旗分,故而最終睿王旗分改為了承繼子多爾博所在的正藍旗,在正藍旗第三族。

【承襲·原大宗】

1.和碩睿忠親王多爾袞。太祖第十四子。天聰二年功封貝勒。崇德元年晉封和碩睿親王。崇德六年降為多羅睿郡王。崇德七年復晉和碩睿親王。順治元年封叔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去世,追奪爵位乾隆四十三年特旨平反,復封和碩睿親王,諡曰忠,配享太廟。

2.和碩睿親王多爾博。太祖第十五子豫通親王多鐸第五子,多爾袞承繼子。順治七年襲封和碩睿親王。順治八年奪爵歸宗。

【歸宗期小宗】

1.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貝勒多爾博。太祖第十五子豫通親王多鐸第五子。原過繼與睿忠親王多爾袞為嗣。順治八年歸宗。順治十四年恩封多羅貝勒。康熙十一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奉旨仍與和碩睿忠親王為嗣。

2.追封和碩睿親王追封多羅信郡王奉恩鎮國公蘇爾發。多爾博第二子。康熙十二年降襲固山貝子。康熙三十九年降為奉恩鎮國公。康熙四十年去世。乾隆二十七年因曾孫如松襲封原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玄孫淳穎復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3.追封和碩睿親王追封多羅信郡王塞勤。蘇爾發第一子。康熙三十八年恩封三等鎮國將軍。康熙四十年降襲奉恩輔國公。雍正七年去世。乾隆二十七年因孫如松襲封原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曾孫淳穎復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4.奉恩輔國簡僖公齊努渾。塞勤第二子。雍正七年襲封奉恩輔國公。乾隆九年去世,諡曰簡僖。

5.追封和碩睿親王追封多羅信郡王奉恩輔國恪勤公功宜布。塞勤第五子,齊努渾之弟。乾隆九年襲封奉恩輔國公。乾隆十一年去世,諡曰恪勤。乾隆二十七年因子如松襲封大宗多羅信郡王而追封為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因孫淳穎復封和碩睿親王而追封和碩睿親王。

6.追封和碩睿親王多羅信恪郡王如松。功宜布第三子。乾隆十一年襲封奉恩輔國公。乾隆二十七年改襲原大宗多羅信郡王。乾隆三十五年去世,諡曰恪。乾隆四十三年追封和碩睿親王。

7.奉恩輔國公修齡。豫通親王多鐸第七子洞鄂之孫。乾隆二十七年承襲如松所遺奉恩輔國公。乾隆三十六年改襲封多羅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特旨復號和碩豫親王。乾隆五十一年去世,諡曰良。

【復封大宗】

1.和碩睿恭親王淳穎。如松第三子。乾隆三十六年襲封修齡所遺奉恩輔國公。乾隆四十三年特旨承襲復封之和碩睿親王。嘉慶五年去世,諡曰恭。

2.和碩睿慎親王寶恩。淳穎第一子。嘉慶四年考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嘉慶六年襲封和碩睿親王。嘉慶七年去世,諡曰慎。

3.和碩睿勤親王端恩。淳穎第四子,寶恩之弟。嘉慶七年襲封和碩睿親王。道光六年去世,諡曰勤。

4.和碩睿僖親王仁壽。端恩第一子。道光六年襲封和碩睿親王。同治三年去世,諡曰僖。

5.和碩睿慤親王德長。仁壽第三子。咸豐七年考封二等鎮國將軍。同治四年襲封和碩睿親王。光緒二年去世,諡曰慤。

6.和碩睿敬親王魁斌。德長第四子。光緒二年襲封和碩睿親王。民國四年去世,諡曰敬。

7.和碩睿親王中銓。魁斌第一子。民國四年襲封和碩睿親王。1936年去世。

清宗室系列·和碩睿親王

圖為淳穎

【名士】

睿王府後裔中,除去大宗之外,比較知名的是是清中後期的禧恩。禧恩,字仲蕃,他睿恭王淳穎的第二子,考封鎮國將軍。他嘉慶年間任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宣宗即位之後,據說他得到了宣宗宣宗和孝全成皇后的寵信,御前大臣、吏部尚書,賜三眼花翎,是清代僅有的七位被特恩賞賜三眼花翎的大臣之一。史載禧恩“遍膺禁近要職,兼攝諸部,凌轢同列,人皆側目。”後來經過短暫的失勢,又任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盛京將軍,死後贈太子太保,諡曰文莊。

【科舉】

共有文進士一人,文舉人三人,翻譯舉人一人。

其中文進士是毓字輩的承霖,光緒二十年文進士,仕至候補主事。三位文舉人分別是奕字輩的保新,嘉慶十八年文舉人,仕至宗學副管。奕字輩的善全,嘉慶二十一年文舉人,仕至兵部郎中。毓字輩的文斌,光緒二十年文舉人,後承襲奉恩將軍,仕至翰林院侍講。翻譯舉人則是奕字輩的志廉,嘉慶十八年翻譯舉人,仕至侍衛班領。

值得注意的是,睿王府的這五位有功名的後裔中,除了文斌之外,其餘都是塞勤第一子色布懇的後裔。

【府邸】

睿親王府分成新舊兩座。

舊睿親王府位於東城區東華門外南池子,是始封王睿忠親王多爾袞的府邸,在多爾袞死後被追奪,逐漸荒廢。康熙年間建為瑪哈噶喇廟,乾隆四十一年改為普渡寺,存有普度寺大殿和一些房舍。建國之後,大殿改為南池子小學和倉庫,門樓改成糧店。2002年,東城區進行修復,保留了大殿和門樓。

新睿親王府位於東城石大人衚衕,原為饒餘親王府。此府坐北朝南,從南到北,依次為正門三間,正殿五間,東西配殿各三間,後殿三間間,後寢五間,後罩房五間。民國之後,末代和碩睿親王中銓將府邸拿去抵押,後因無力償還欠款而被沒收,被大同中學買來作為校舍。建國後歸屬北京24中,原剩石獅子和後寢,由於2006年建新校舍,皆被破壞。

清宗室系列·和碩睿親王

【園寢】

睿王一門在北京的墳地可以分成六處,分別為:東直門外中新街九王墳(葬多爾袞);朝陽區燻皮廠村二貝子墳(葬多爾博、蘇爾發);朝陽區單店醉公墳(葬塞勒);廣渠門外馬圈儒王墳(葬如松);西山五里坨睿王墳(葬淳穎、仁壽);朝陽區梆子井村睿王墳(葬瑞恩、德長、魁斌、中銓)。這六塊墳地基本上在40年代之前已經經歷了被盜或者起靈。後來,儒王墳在1951年被圈佔平毀,九王墳在1954年被剷平,梆子井村睿王墳在1955年被平毀,醉公墳在1966年平毀,這四塊墳地均遺蹟無存。五里坨睿王墳僅存楊樹林。唯有二貝子墳還有寶頂遺址,不過已經開發為農田。

【獲罪記錄】

關於蘇爾發

康熙三十九年五月壬寅。諭宗人府:貝子蘇爾發,人甚庸劣,著降為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