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为青年百年校庆献礼的电影《无问西东》,从立意到制作之精良,都让国人惊艳了一把。有影评人赞道:很久没有在院线国产片里,看到这样一部立意如此高、底蕴如此深厚的影片了。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这部电影用四代人的四个故事,穿越了一个世纪,交相呼应,结构宏大。从清华学堂、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到清华大学,高等学府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时代之光、希望之光,那些伟大的名字交织在一起,便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

而这部电影,本质上讲的是大学精神的传承。一代一代人在迷茫的年少时期,被点拨,被引导去叩问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真正想要去做的选择,不顾时代浪潮,不顾他人言语,不顾世俗评价,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1

西南联大已经解散72年,这座大学,至今仍是中国教育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

在八年抗战时期,为中国保存了最优秀的教授和学生,培养了中国后来的几乎一半的学部委员,还产生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常常遭到日军轰炸,下雨天听不见教授讲课,只能停课赏雨的环境中,陈寅恪、朱自清、刘文典、沈从文这样的知名教授带着学生们创造了一个中国大学的传奇,留下了至今无人超越的中国大学巅峰水平。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沈从文先生和汪曾祺先生)

抗战胜利之后,当时的人们对于西南联大的赞誉接踵而至,在这其中,我们或许可探寻真正中国大学的精神。

“你想知道什么是联大吗?这里没有升旗早操,更没有纪念周训话,也不像别的大学,一进去有一个月的新生训练,灌输你什么校史和总裁言论。”

“西南联大最重要的成功原因是在开始时能吸取现代大学的精华,就是大学独立和教授治校,这是现代大学的命脉,切断了这个命脉,大学的一切就都要变形。”

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他的名言“大学不是衙门”。北大先贤蔡元培更是反对把大学办成衙门式的,他说,“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

西南联大的精神,就是真正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西南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而在这个珠穆朗玛之后,中国的教育,至今都没缓过来,一所能够与之比肩的大学都没有产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说:“从纵向比,今不如昔,当今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达到上世纪30、40年代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水平;从横向比,中不如西,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位居世界高校前列。”

牛津大学校长在1998年5月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大学应该成为打扫这个日益发达的物质世界的重要力量……尽管大学与社会不可能完全分离,但是大学的作用之一就是用良知批判社会。”

爱因斯坦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条受过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而如今中国的大学,有哪一家达到了上面的任何一条标准?中国教育 ,耽误了几十年。而想要接受真正好的教育,又该觅向哪里?

很简单,看看那些真正的社会精英阶层,他们在给予后代怎样的教育。

不是拼上补习班,不是拼买学区房,更不是一言不合就上国际名校。真正睿智的人,他们从根本上尊重教育的本质,还有,人生的本源意义。

2

正如《无问西东》中梅老师对吴岭澜的一席话,点出了电影想表达的内涵:

他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

他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这段来自民国时期的教诲,告诉吴岭澜,面对时代浪潮,叩问自己的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说出这段话的梅老师,简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光芒。

但这种精神,指引着人们,去面对或盲从、或黑暗、或动荡、或浮躁的时代,给我们伟大的精神世界一计闪耀的光芒。他们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不顾时代的潮流,不顾投机的“教诲”,遵从内心的渴望,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再回到电影开头张果果的那句自白: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电影中张果果之外的另外三个用着英文名的广告精英,代表的是职场中的猜疑、斗争、世故圆滑、表里不一。他们无一不是顺从着这个行业现成的规则和思维方式。

张果果的独白说到,“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和他们不一样”。

“世俗”未必是随波逐流的择业、未必是明哲保身的苟且、未必是灭绝人性的批斗,当我们以为民国、文革、抗战已是过往云烟时,是否该审视一下,我们这个时代,又在面临着怎样的“世俗”呢?

当本该心怀天下、大开大合的年轻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买房、买车,攀比物质、财富,罪心发财、投机时,不正是被这个时代的世俗裹挟地面目全非嘛?

你是否真的愿意,在中国当今的教育环境下,你的孩子也成为这个样子?所以,最重要的,便是吴岭澜那句“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

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3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这大约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关于人和教育的内涵: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康德说,“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滋养出的伟大的人。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让多少人陡然生出“恰同学少年!”的豪迈激情,在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之后,我们又不得不审视并且忠于眼前的真实——我们究竟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给予他们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成就他们?

那就是让他们有有理想成为一个“Be real,Be yourself”的人。

你有权选择,就如同你可以用双手和智慧为家庭创造出财富,你同样能为家人规划更理想,更真实的人生。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报告,去年全球富人青睐的移民目的地前三位依次是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报告称,2017年共有约9.5万高净值人士移民,比2016年增加近16%。而在选择移民的动因统计中,首先就是子女的教育,再有几个重要动因分别是财富传承、生活福利、医疗养老、商业发展等。

再次分享任志强说的一句话:

“移民的原因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是安全感。生命的安全,财产的安全,食品的安全,空气的安全,教育的安全,权利的安全等等,没有安全感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解决了公民安全感的问题才能建立稳定的社会。”

这句话完全道出了当下精英阶层移民海外的“忠于现实与自我的真实”——海外教育的优质,财富的稳妥传承,以及生活福利的保障。

与其缅怀中国教育的珠穆朗玛,不如忠于眼下的真实

23年移民老牌和中移民专家特别指出,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三个当下最为中国精英财富阶层所青睐的国家中,移民项目体系也较为成熟完善,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

比如美国EB-5投资移民当下正值变政前夕,是50万美金移美的仅剩福利期;

而加拿大的魁省投资移民以及新不伦瑞克(NB)省省提名移民,也以审批快速,一步到位拿枫叶卡的优势,一再出现一名额难求的抢案景象;

谈到澳大利亚,其商业移民中的188A创业移民和188C重大投资者移民分别以门槛低、审批快和条件宽松轻松移的特点,受到商界精英和富豪阶层的热捧。

和中移民凭借13年美国移民经验、18年澳新移民经验和23年加拿大移民深厚积累,成为移民圈儿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刚刚举办完23周年大庆的和中移民,时刻准备着为中国精英圆一个海外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