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那胡杨悲怆 那大漠苍茫

忽然,一声怪唳的长啸如惊雷炸起,黪墨样的昏暗刹时笼罩天地,啊!传说中的魔鬼开始发威,它挟着沙烁漫天狂舞,像豺狼般嚎叫着,恶狠狠扑过来,鞭打着石柱,撕咬着“ 楼宇” ,那魔爪狰狞之极,所到之处,灰飞烟灭,鸿飞兽骇……

此时,就在这万物肃杀之时,一个人却身在其中,在城堡的一隅,审视着这旷世罕见的奇景,勾画捕捉着魔鬼城的魂灵。

其风中立定的身影,恰似胡杨傲视星空。

“ 铁干屹立书铮骨,虬枝举臂破苍穹。”

多少次戴霜履冰,多少回险象环生,终于窥见风暴后的彩虹。

《鬼城神韵》《戈壁绝胜》,一幅幅力作崭露峥嵘。

试问世上有谁,用胡杨般的坚韧,守望这出圣入神的大漠雄风?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自然是何文豪。

胡杨一般的画者,有着胡杨一样的坎坷。

胡杨一圈圈粗砺的树轮,仿佛岁月在他身上刻下的道道伤痕。

出生于云贵川交界处的泸州一诗书世家,曾祖是显赫贡生,祖父为满清秀才,幼时家中开设的私塾,让他在《四书》和《芥子园画谱》的书香浸润中,不知不觉喜欢上了描红涂鸦,及至几年后家道中落,他迈入公立小学的第一天,尚不识几个字的他在黑板上像模像样地画了一头黄牛,引得老师大为惊奇:“ 这就是天才,未来的丹青手!”

“丹青手”,点燃了少年的美好憧憬。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确切地说,从那时起,丹青梦在他心中孕育而生。他着迷地画呀画,山墙、门板、过道都留下了他稚嫩的“ 鸿爪” 。斯大林逝世,村里开追悼会,他照着会场的相片画了一张赢得村长表扬的“ 领袖像” ;小学五年级,他踩着梯子在乡政府墙上画起《太阳和我比一比》的壁画。以后他又有幸遇到版画家钟钊、国画家朱时昔,对他进行耳提面命,专业启蒙,使他的丹青梦露出雏型。

可那是个狂热革命的年代,红色洪流呼啸翻腾, “丹青梦”只能被冲得千疮百孔。

因了家庭出身和父母的早逝,十岁时就在家独立生活,小小文豪尝遍生活的苦楚,命运的不公。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因单位无粮吃而精减。为了生存,18岁的文豪只有离开重灾区天府之国,支边来到距家乡数千里之遥的新疆边陲,在奎屯河边的兵团连队,当了一名军垦战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 怀拥疆土马蹄残,篝火弯镰风助餐。” 那是真正的艰苦卓绝!

吃窝头,喝盐碱水,睡地窖。夏季,高温炙烤;寒冬,朔风如刀。野地开荒,鼠洞夺粮。披星带月,竞赛争先。进军般的节奏,冲锋样的劳作,直压得人身疲思倦,哪里还有什么梦想诗篇?

这时,他便看到了胡杨,看到了傲立大漠之上的胡杨。

“朋友,让我们穿过亘古的洪荒,穿越钢筋水泥筑就的屏障,一起去大漠吧,去跪拜那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荒漠上,他孤独地承接来自八方的风剑刀霜,用无悔的守望,执着地生长生命的渴望。他高昂着枯竭而扭曲的肢体仰天高歌,与自然、与生命较量,用自己感天动地的悲壮,昭示着生命的律动、生命的坚强与歌唱。”

做人,当如胡杨!

那么,就做一颗胡杨吧!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一样的历经风雨,一样的抗击冰霜;一样的卓立高天,一样的挺举梦想。

胡杨真真触动了何文豪,为他撑起巨大希望,给了他无穷力量。

他拿起笔,开始向胡杨学习。

听胡杨细语,拭胡杨眼泪,摹胡杨风骨,写胡杨品德。

胡杨在他心田落地生根,激励他不屈不扰,文革因为“朋友”辩护遭受残酷迫害四处流浪时,仍带着画笔对景写生;平反后被安排到连队炊事班当伙夫,又运用聪明智慧,成功发明耗煤量下降十倍以上的节能灶在兵团推广;特别是发明用废弃的玉米芯代替连队食堂炊事用柴(煤)的成功经验,不仅一年就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兵团节约上亿元开支,而且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日渐稀少的梭梭林和胡杨林,解决了兵团团场、连队数十万乃至上百万战士的燃“ 煤”(柴) 之急,兵团曾三次发文至县团级推广。在“ 平凡岗位” 做出重大贡献,先后七次立功、受奖。

同时应邀去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工院做“ 课题灶” 测试,和专家们座谈交流经验。命运随之发生重大转机,在他面前铺满翠锦。农工院和自治区政府争相调他担当重任,然而,此时他的选择再次与众不同:谢绝诱人官职,到兵团中学当一名美术教师。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因为他己和这片土地结下深厚感情,他要涂抹那个丹青之梦。

继续画大漠胡杨,接着为英雄造像。

囊萤映雪,夙夜匪懈,笔耕不歇。

开掘物象中最具感性的内在美。

汗水汩汩流入大树根系。

渐渐地,毫端有了胡杨气息,墨间有了胡杨风神。

画树如画人呀!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当准噶尔的“春天”再次来临,胡杨的枝头洒满灿烂的金黄,何文豪的人生也显露勃勃春光。

凭着扎实的功底,顺利考上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第一届美术专业,在这所被誉为兵团美术家摇篮的学校,他取精用弘,笃学不倦,其执着和勤奋受到特邀而来授课的全山石、张文俊老师的认可,奋力创作的国画作品接连刋于《军垦战报》《伊犁日报》《新疆日报》和《中国书画报》。

尤其是《雪原》在权威的《美术》杂志发表,引起兵团美协主席黄戈捷的关注,推荐他参加兵团美术创作培训,绘画技法和理念有了进一步提升。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就油然生出探访禁区的勇气。

便携笔发起向魔鬼城的进军。

地处准格尔大漠边缘的魔鬼城,大自然创造的一大奇迹。这个亿万年前生息着恐龙的天然湖泊,通过大地的地壳变动,变成间夹砂岩和石板岩的陆地瀚海,又历百万年来风削雨浸,竟魔鬼般形成一个庞大城堡,宛若鬼斧神工一般,危台高耸,垛堞分明,洞窟幽暗,宫殿森严,更有一个个状如虎豹的怪兽雄居其间,给荒凉秃兀的城堡增添了恐怖气氛。

而每当阴风怒号的夜晚,“飘忽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城堡内好似冒出一个个亡魂,在那起劲哭泣呐喊,令人闻之色变。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神秘,怪诞,戈壁瑰宝,大漠奇观。

作为新疆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美术家的一员,怎能不描绘它的神奇、刻画它的瑰丽!

何文豪向魔鬼城深处走去。

经历的磨砺堪称传奇。

踏入这片寸草不生的场地,何文豪深为它的壮观震撼,这哪里是天然城堡,分明是神区鬼奥!你看那亭台林立,你看那街道蜿蜒,你看那猛虎下山,你看那罗刹宝殿。清晨,霞光给“ 金字塔” 披上华美金衣;黄昏,夕照给“ 吴哥窟” 罩上一层朦胧红晕......

入画且入心。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忘我地写,尽情地画,万般景致尽收笔底,千种风华付之于墨。

全然无视鬼城死一样的沉寂,全然不顾危险一步步逼近。

一阵狂风卷走他的食物和用具;

一只秃鹫凌空将他的皮帽叼走撕碎;

一只野狼在身后悄悄尾追......

他却在其间越走越深,对魔鬼城愈加迷恋亲近。

漫漫几十年,情份未曾断。阅尽其诡异云烟,走遍其嶙岣险滩。

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体验了人生的另一极。

一趟比一趟接近魔鬼城的根柢。

感谢魔鬼城,给了他与胡杨不一样的启迪。

胡杨,顽强、坚韧;鬼城,厚重、深沉。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如果说胡杨让他认识了何谓祟高和挺拔,那么鬼城则让他领略了何谓雄浑与博大。

大漠浩瀚,沧海变迁,令人思绪万端:在层层流沙之上,在悠悠时空之间,人不过是一颗沙粒,唯有

发出一点微光,方能不被湮没沉积。

伫立鬼城,何文豪听到了大漠的谆谆教诲,悟出了人生的终极要义,所以,1989年,他奉调挥别生活26年的新疆,返回四川故里后,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激情四溢,砥砺进取,又在巴蜀大地营造一片浓浓绿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教书育人。

是奉献丹心,也是回馈父老乡亲。少小离家的何文豪,回到桑梓从事美术教育,见到久违的家乡子弟,蓦然生出殷殷爱意。

但愿春风化时雨,报得家园尽朝晖。

课堂上,他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更教他们做人道理。课堂外,他发起成立《巴山艺社》,因材施教,热心辅导,为培养美术人才尽心竭力。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爱生如子的故事感人至深。

教学相长的事例不胜枚举。

从他身上,学生们感受到了西部大漠陶冶出的高洁情怀和胡杨一样的坚毅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个学生以优异成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无数青少年通过培训,掌握美术技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还有部分高材生,在他的鼓励下,步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有的当了讲师、教授;有的提为企业高管、政府要员……

“ 全国优秀教师” ,“ 国家规划教材编委” ,“ 政府特殊津贴” ,即是对他美术教育工作的肯定总结。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学生魏应彪的叙述情真意切:“ 先生拿出他的几本速写,给我讲线条、讲构图、讲树的精神、讲大地的辽阔,我听着听着,就陷入到与他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里,泪水有时会悄然而至。在我心里,先生就是一颗树,在这样的树下,我们可以诗意地栖居。”

学生梁立谈起先生无比激动:“他勤奋,没有那种游戏、玩乐为主的不良习惯,学习知识,写字画画,培育新人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是画痴,五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先生画了数百本速写册,上万幅写生稿;他是情圣,爱学生,爱亲人,爱朋友,友善每一位有缘人。他更是一位育人的圣手”。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学生刘志超铭感于心:“我是在先生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2004年顺利考入中国美院书法本科专业,读完川大书法硕士研究生后留校任教,现又是曹顺庆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如果没有先生宽广的胸怀和全局的视野,我不会有今天”。

学生蒋令感触尤深:“在我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是恩师以他的爱心和智慧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度过了激流险滩,柳暗发明又一村。在我完成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学业后,工作又有了一些成绩时,常常想起恩师的言传身教,他关爱学生的高尚品德像春雨后的阳光,滋养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给了我们成长的源泉和动力”。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荣誉载身的何文豪似乎可以歇息一下了。

迈入花甲之年,从耕耘几十年的教苑退休,又举家迁到休闲之都蓉城,是该好好地享受安逸了。

可稍微安闲放松,一种思念之情却与日俱增。

西边隐隐约约的西岭,似有大漠胡杨歌唱;江安河畔嘈杂的声浪,好像戈壁流沙飞响。

哦,新疆,我的第二故乡,我要精心描绘你的形象,我要为你书写灿然华章!

怀着这样的念想,他老当益壮,又踏上了西去的列车,第五次奔向大漠苍凉。

“岂知儒者心偏苦,吟向秋风白发生。”

所谓“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目睹了往昔不曾看见的色彩。

升华了物我相融的感情。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那一颗颗顶天立地的胡杨,己然是我们的兵团战士。

那一座座犬牙交错的城堡,己然是我们曲折的历史。

经过边地罡风的再次洗礼,何文豪觉得找到了胡杨和大漠的内蕴。

走笔施墨,满纸落下滚滚风雷。

铮铮风骨,浩浩神韵。英雄的高歌,悲怆的放啸。

胡杨和大漠有了更为广大的呈现。

和他人有着显著的差异。

全然是血是火、是倾情的呕歌。

血液浇灌的胡杨,铁枝如戟,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映照着军垦战士的影像。

情感凝铸的城堡,饱满、浑然、粗犷,回荡着金戈的铿锵。

何文豪面壁十年创作的大漠系列画作,线条健朗,色彩拙厚,凸凹浑劲,肃括弘深,有大荒之气、松柏之风,在西部边陲引起广泛共鸣。

其尝试创立的“ 螺旋皴” ,融雕塑、版画、油画之特点,丰实、犀锐,如万豪齐力,有一种强烈的质感,别具苍寒,犹令美术界人士称赞。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何文豪的螺旋皴是可贵的探索,这对中国画创新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 技法新颖,构图严谨。” “ 魔幻大气,形神自然。”“ 画风独特,有大家气派。”“ 何文豪画中的胡杨和戈壁,都体现了画者对形的把握与色的认知,一切可见之物都呈现出触觉般的视觉....”

刘文西、周韶华、刘国松、韩天衡、邵大箴、杜哲森、徐建融、黄宗贤、唐允明、令孤彪、张培基等大家名流纷纷予以嘉许。

何文豪画笔下的胡杨悲怆 大漠苍茫

“ 人所要说的,被画家籍以胡杨的沧桑之美、悲壮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漠英雄树》《一夜秋风满树金》《卧虎藏龙》等佳作借物抒情,深刻描绘了大漠的原始生态美,弘扬了胡杨文化和兵团精神。” “ 大气磅礴,雄浑苍凉,既是大漠苍生的真实再现,又是艺术修养的升华。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一颗胡杨的化身。”

黄戈捷、杜为廉、段德普、马涛、王爱军、徐业华、杨丽等曾在新疆建设兵团生活工作过的“ 老军垦”,更是发出由衷感佩。

而他则如此述说:“我创作的这些作品,就是献给新疆大地的一份薄礼,我谨以此向建设兵团一一我魂牵梦萦的母亲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