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凌雲塔

利川保存下來的古塔有6座,其中的凌雲塔、培風塔和宜影塔同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身上都刻有塔序。同治版《利川縣誌》只收入了宜影塔序。2001年,利川市史志編纂委員會在翻印該書時,將培風塔序作為附錄收入,卻未收入凌雲塔序。

近年來,筆者讀過不少有關這三座古塔的文章,包括貼在論壇、發在報刊和收入文集的。筆者發現,大多數文章或多或少地引用了塔序,而引文沒有出現錯誤的十分少見。這且不說,就連收入史籍並加點校的塔序也存在掉字、錯字、斷句不當的問題。三座古塔塔序的本來面目究竟是怎樣的?筆者多次親臨古塔,對塔序文字進行了仔細辨識、認真抄錄和反覆核對,有理由相信結果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現將各塔序照錄於後,作為文化資源與人分享。文字用簡體字,異體字採用其中的常用字,不符合現在用字規範的則加括號說明。所錄塔序斷句、標點使用及解讀,都是基於個人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凌雲塔位於南坪鄉南坪集鎮凌雲街,全石結構,六面七層,建於道光七年(1827年)。塔序刻在塔身第一層第五面,如下:

“唐韋肇登第,題其名於雁塔,至今傳為故事。如南坪所屬士庶,共建如膏書院,歷有年。所凡士習文風,頗亦稱盛,而觀光上國者卒鮮,毋亦栽培之未至耶?茲因司主張,率領義學首人出院內餘資,營建石塔,額曰“凌雲”,亦翼效司馬賦凌雲而邀王眷耳。今幸落成矣,寧望地靈人傑,文風蒸蒸日上,將名之所題或且浮於雁塔焉,未必非此日意中事也?爰刊始末,以俟後之有志者。

塔序原文長145字,無題目,無落款。建塔緣由、資金來源、殷切期望等內容,都在塔序中反映了出來,文約而意豐。如今,塔序文字風化嚴重,多處了無痕跡,幸好筆者在多年前就已作抄錄,始得完整內容。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二、培風塔

培風塔位於團堡鎮培風大道,磚石結構,六面七層。塔序刻在塔身第一層第五面,題為《培風塔敘(序)》,落款為“邑廩生冉壽益撰,道光二十六年(1846)仲冬吉旦”,正文長149字,如下: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城東數十里許,寺名團凸,形勢突兀,旁得長岡環繞。遠來山色,金字聯雲;近映水光,玉鏡倒影。鍾靈之秀,意在斯乎!操風鑑者謂其人曰:“此地雖屬天造,亦賴人力以培之,若豎文筆擎上界,借白石以成臺,幹青雲而直上,則人文將蔚起矣。”眾聞之,渙然欣悟,意文風勝必培植深,非採他山之石,莫壯百年之觀。已而一柱獨擎,嵯峨高聳,有志雲程者,可拾級以登之。因以“培風”顏其額雲,是序。

序文點明瞭培風塔的位置,描寫了優美景色,引用風水師的說法,道出了建塔目的:培風水而培文風。地方人士慷慨解囊,縣府官員鼎力支持,建成高塔,激勵胸懷大志人,算是辦了一項公益事業。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三、宜影塔(未修復前)

宜影塔位於團堡鎮野貓水村,緊鄰318國道,磚石結構,六面七層,建於咸豐六年(1856)。塔序刻在塔身第一層第二面,題為《修野貓水宜影塔小序》,作者為邑廩生冉復初,正文長174字,如下:

利川三大古塔解密

“野貓水一帶,岡巒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東一面。望氣者曰:“不塞其隘則內外之地脈不束。”爰建塔以實之。塔臨水潯,倒影其中,若投鞭然。送夕陽,迎素月,影達彼岸,則流可斷而氣賴以束,名曰“宜影”。蓋重在影而塔之高下弗計也,夫扶輿磅礴之氣,束之則聚,聚則凝,凝則蔥鬱,驤騰靈秀鍾焉。今而後,行見一鄉之中,民氣和,年穀登,人文蔚起,永奠攸居於無暨也。又豈同荊南之息壤,域西之浮屠,徒為鎮橫流?作功德云爾哉!並附截句八首記於塔上。

序文說得很清楚,修建宜影塔的目的在於補風水之不足。舊時,風水是人們相當看重的,是人們精神上的一種寄託和依靠。既然塔已落成,不足已補,那麼人們就會相信今後的野貓一帶,一定會出現民氣和順、五穀豐登、文風昌盛等美好景象。從這個意義上看,宜影塔的功能就不像息壤、浮屠那樣單一了,建塔之功德是值得書寫一筆的。

瞭解古塔歷史、地方文化,塔序不可不讀。誠然,像《修野貓水宜影塔小序》這樣的風水塔塔序,裡面有不少的迷信內容,但是,當我們摒棄了這些糟粕,會發現剩下那些內容裡,有對文化的重視、對學子的激勵、對社會和諧和經濟繁榮的美好願望,是應該吸取的。


內容來源|龍船調旅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