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奥兰多:终于活得象个人了,连上帝都要让路!

北京人在奥兰多:终于活得象个人了,连上帝都要让路!

本文2331字,阅读约需5分钟

01

2015年,我们卖掉北京的几套房子,举家搬到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之前,两个女儿就念国际学校,但我们总觉得学习的方式也有点功利。而我和丈夫都在跨国公司工作,所以移民没有什么障碍。

国内的亲戚说我们发达了,就攀高枝儿去了。他们对于美国的认知,还停留在好莱坞大片的水平。“金融帝国、冒险之都、花花世界,险象丛生”,这些是美国顶级人群的专属。在奥兰多,我们过的只是普通人的生活。

我们有个两层的小楼,我和丈夫各有一辆汽车。家门口就是公路,平坦结实、整整齐齐。路面很干净,没有丝毫尘土。因为凡是裸露的土地,各家各户都种上了草坪。奥兰多的交通非常便利,我们很少有在国内堵车的情形。

北京人在奥兰多:终于活得象个人了,连上帝都要让路!

(图:奥兰多的两层小楼)

两个女儿有校车接送,完全不必担心。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差别不大,但有好学区和差学区之分,所以我们的房子会贵一些。我们的家离市中心有20分钟的车程,附近多是平房,少数几个购物区如沃尔玛,也就两三层的样子。

和国内不同,奥兰多很少有建筑集中现象,市中心是一些大公司的所在地,那里车辆多,污染重,不利于健康。不管在哪儿,我们开车不到20分钟,总能找到日用品超市,以及大型的购物中心。

02

每逢国内假期,我们都会尽地主之谊,接待国内的亲朋好友。说实话“真地很累!很累!在国内时也有这种感觉,但没有那么强烈。接待他们吃力不讨好,还被埋怨。”

2016年8月,我们招待了两位“姑奶奶”:我的两位表妹,她们的经济条件都不错。从5月开始,她们就频繁联系我们说,“想来这边散散心,开开眼界”。碍于情面,我们不仅去车站接人,还悉心为她们规划旅游路线。

可谁知,她们对我们规划的路线不感兴趣,只是开着我的车四处闲逛买买买,“没有一点儿陌生感,比我这个主人还随意”,每天洗澡三个小时。两个女儿都快疯了,“妈咪!我们好难受!”女儿整天和失踪一样,躲着两个“入侵者”。

除了付出心思,我们还要搭上时间和精力。周末时,我要全程陪她们玩,有时候只睡三小时,“简直比上班累一万倍!”我的假期有限,却不能用来陪女儿,“亲生女儿和表妹哪个近?她们没点儿B数吗?”我私下里不时和老公抱怨。

北京人在奥兰多:终于活得象个人了,连上帝都要让路!

(图:美国华人自驾游)

好不容易,表妹们要回国了,不料把车刮了,还弄了个全责。得知有保险后,她们就不再过问,离开时留下一句,“等你们下次回国,我们好好招待!”“姑奶奶!拜托!你觉得我们还会回去吗?”我心说。

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次:国内的朋友,老公的亲戚!他们一来,我们都要接待、请吃饭,完全按着国内的规矩来,实在让人受不了!为了保住面子,我们不得不带他们去高档餐厅。

在美国,开汽车、住楼房明明是基本的生活,亲朋却认为我们“发了大财”。如不大方点,我们就会被认为“小气”。平时,我和朋友出去吃饭多数是AA,如果请客,他们会觉得欠了人情,于心不安,更不用说占用周末这样的大人情。

03

这完全是国内的传统观念在作怪。其实,美国人对亲情比较淡薄。我们的邻居是个白人老太太,她有五个兄弟姐妹,七拐八绕的亲戚40多人。2015年4月是老太太的70岁生日,她通知大小亲戚前来聚会,希望活跃下气氛。

岂知到了那天,只来了10来个,有的甚至提出另有安排中途告别了,我们觉得这让老太太的生日暗淡无光。可哪知她说,“人家能来就不错了,谁没有自己的事呢?”

从那之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拖地、洗碗、剪草坪,样样都得干。”丈夫说“这才是养孩子的正经方法,什么精致女孩儿要富养!呵呵……”多数人觉得给别人带来麻烦是件可耻的事情。和左邻右舍见面,我们多是打个招呼,如需帮忙也绝不推诿。

北京人在奥兰多:终于活得象个人了,连上帝都要让路!

(图:美国独居老人)

丈夫的朋友有个外甥女,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华裔,早已西化。她现在50岁仍是单身,做地产生意赚了大钱,单名下就有5套房产。而她在国内的舅父居然问﹕“你这么多房子,将来准备交给谁?能不能让你小弟在美国有点栖身的地方?”她直挺挺地扔了一句,“我的房子,将来要全部捐给儿童基金会!”

我所熟悉的美国人都很务实,不论关系远近,付出劳动便要取得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搭乘汽车要付汽油费,使用电话要交话费,甚至父母到儿女家住也需交伙食费。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对长者不尊重。但我们耳濡目染,已经习惯。

04

和国人不同,我们很尊重女儿的隐私,不喜欢干涉她们的私事。所以,女儿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朋友圈。美国人也是一样,有钱人一般离群索居,多数住在郊区。因为零星犯罪主要是四处流浪的人才会做。这些人买不起汽车,也就很少跑到郊区犯罪,住在郊区又清静又安全。

平日,我们只和四五个家庭来往频繁,每个月都要聚会一两次。要么是我们去别人家吃饭,要么是别人到我们的院子里搞篝火晚会。每逢假期,我们也会结伴去佛罗里达的海滩上度假。

有一天,朋友L君一家到我们家做客。我问他们,“你们有没有吃过拉面?”L君说“听过但没吃过。”于是,我让老公和L君去附近的中国超市买材料。

我给他们做了一份味增拉面,L君一家吃的那叫一个爽,连呼“Awesome!”“Great cooking Erica!”

可谁知,老公却拿出了一罐老干妈,然后就悲哀了!此后,不管吃什么,L君都要加些老干妈(笑)。

北京人在奥兰多:终于活得象个人了,连上帝都要让路!

(图:饭前祷告)

L君家的饮食都是固定的:早餐是吐司、pancake或者cereal麦片;午餐基本不吃,饿了就吃个三明治;晚餐有很多肉!L君喜欢红酒配牛排。一大块牛肉,烤成6分熟,切成小片分给大家吃,有时还滴着血,但很嫩很好吃。不过我们吃不了多少。

我们的胃和他们的不同:一大块肉,我吃比不过美国人;但一碗米饭,L君怎么也吃不下。我们吃饭更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我认识的美国人都不大会做饭,“多是一成不变的面包、寿司。”

在朋友的影响下,我们也变成了基督徒。但和到哪都带着圣经的信徒不同。我们的信仰很简单,吃饭前祷告,睡觉前祷告。最暖心的是离家之前,我们手握手一起祈祷平安,纯洁而又淳朴。“我们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哪怕上帝也得让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