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北宋名臣,勤儉節約,卻有不同於他人的奇怪癖好

歷史上有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癖好,那麼這位北宋名臣又有什麼不同他人的癖好呢?

公元1021年,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王府裡的人行色匆匆。一個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站在門外,焦急的等待著……

不知過了多久,屋內突然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一個老婦人走了出來,笑臉盈盈的對中年男子說道"恭喜老爺,王家又添了一位公子"。

中年男子喜極而泣,大步走進屋內安撫了夫人,又抱起孩子,為其取名為王安石。

此人是北宋名臣,勤儉節約,卻有不同於他人的奇怪癖好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

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的文學主張,所作多為有關政令教化、適於世用之文。他反對、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正因為安石以"務為有補於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今存《》、《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年少時期的王安石,受父親的影響,不僅研讀了各類史書,還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接觸各階層人士,看盡世間疾苦。當時的北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內有民困國貧,外有強敵壓境,手無寸鐵的百姓們渴望著能有一個人來改變這殘局。然而,朝廷之中的大臣們大多隻會紙上談兵,想要等到那個人的出現談何容易。

也許是看盡了人世間的苦難,少年時期的王安石有了從政的想法,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救國救民的英雄。

此人是北宋名臣,勤儉節約,卻有不同於他人的奇怪癖好

16歲那年,王安石跟隨父親入京,結識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因其才華出眾,歐陽修對他給予高度評價:"翰林歲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有了前輩的肯定,王安石從政的心更堅定了。為了能考取功名,他經常徹夜看書,潛心苦讀5年後,21歲的王安石參加了科舉考試,最終金榜題名,從此走上了一條"以天下為己任"的仕宦之路。

他從基層幹起,一干就是十六年。期間,朝廷多次想要提拔他,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十六年來,他勤政愛民,修築水壩、興師講學、成立農民借貸,政績斐然。多年的艱苦奮鬥,不僅讓他得到了百姓愛戴,更在朝廷中樹立起了極高的聲譽,許多高官都想結識他,連好友司馬光都忍不住對他稱讚不已:"介甫不起則已,起則太平可令致,生民鹹被其澤。"

此人是北宋名臣,勤儉節約,卻有不同於他人的奇怪癖好

只可惜政績上的出色,並不能掩蓋生活中的陋習。這些年來,因自己經常徹夜看書,養成了不愛洗澡也不愛洗臉的習慣,以至於蘇洵見了認為他是個大奸臣!

"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王安石認為,人的精力應該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穿衣洗臉這等小事何須在意?上司嫌棄他邋遢也就算了,連家人都看不下去了。

一次,家裡人見他臉色發黑,以為他得了重病,趕緊請來大夫為他診治。結果,大夫說他沒什麼病,只是太久沒洗臉,導致臉上堆積了一層厚厚的灰。王安石羞紅了臉,可這並沒有改變他不愛洗漱的習慣。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此人是北宋名臣,勤儉節約,卻有不同於他人的奇怪癖好

王安石不僅不愛洗臉,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 "王荊公性不喜修飾,經歲不洗沐,衣服雖敝,亦不浣洗。"也就是說王安石一年都不洗一回澡,衣服也不怎麼洗,上面經常有很多汙漬。

後來,王安石當了宰相,邋遢的習慣依舊不改。宋人陳正敏在《遁齋閒覽》裡記載:北宋熙寧年間,王安石和王珪同朝為相。有一天兩人一同上朝面聖,王珪發現一隻蝨子正順著王安石的鬍鬚徑直往上爬。王安石自己渾然不知,王珪也強忍著沒敢笑。退朝後,王珪指著蝨子把這事告訴王安石。王安石正要把蝨子捉下來,王珪卻說,別忙,先讓我給它獻上兩句頌詞吧。王安石問什麼頌詞,王珪笑著說,你看"屢遊相須,曾經御覽"如何?王安石聽了大笑不止。

王安石和司馬光是政治上的死對頭,不過兩人私底下也算是朋友,偶爾也會互相唱和詩歌。

據傳,王安石曾寫過一首《烘蝨》送給司馬光,抱怨身上的蝨子讓人抓狂。司馬光看後湊趣回應了,還委婉地勸王安石多洗澡,就不會被蝨子騷擾了。不知道王安石有沒有接受司馬光的建議多洗澡,不過據說在兩位同僚好友吳仲卿和韓維的幫助下,王安石的邋遢還是有所改善的。

此人是北宋名臣,勤儉節約,卻有不同於他人的奇怪癖好

其實,王安石的邋遢也是有原因的。《宋史·王安石傳》記載,王安石"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意思是說王安石不洗衣服,不怎麼洗臉是因為他的性格就是不愛奢華,非常節儉。

據傳,王安石一生都十分節儉,他為相近十年,卻身無餘財,神宗皇帝不時接濟他,但他又把接濟的錢財都捐給寺廟。

這樣的勤儉的王安石是不是更讓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