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石达开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高层的?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天父第七子,20岁封翼王,稳坐太平天国第六把交椅,可谓少年英雄

。然而,这些都是有疑问的,直到今天仍没有得到史学界的重视,更别论诸野史、小说“天父第七子”,最早出自谢介鹤的《金陵癸甲纪事略》,咸丰七年(1857年)本,是作者追记咸丰三、四年(1853——1854)被太平军中被俘于金陵(天京)的见闻。史学界对天父第二子洪秀全、第三子冯云山、第四子杨秀清没有任何的争议,但有人对之后的天父第五子韦昌辉、天父第六女杨宣娇则有不同的看法(1)?但至今尚没有人论断“天父第七子”乃是后人附会的。《永安封五王诏》,最早见自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原刻本《天命诏旨书》,记载辛开元年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在永安登基,并封五王的场景。史学界已有人对《永安封五王诏》产生了质疑(2),但尚未造成颠覆的效果。本文将通过太平天国权力的结构演变简单梳理石达开的封王真相。

咸丰元年七月十九日(1851年8月15日),据《天王诏旨·行营铺排诏》写到“前军主将贵妹夫、左军主将达胞同统戊壹监军、前壹军帅、前贰军帅、左壹军帅、左贰军帅开通前路;中军主将清胞统土壹总制、中壹军帅、中贰军帅及前选侍卫二十名护中;右军主将正胞、后军主将山胞同统右壹军帅、右贰军帅、后壹军帅、后贰军帅押后”,“此是前时行营、铺排如是,今宜听东王将令”(3)

此时石达开已是太平天国第五位人物。从领军位置来看五人的等次:杨秀清居中军,掌全军大局;萧朝贵居前,掌主力前锋;冯云山居后,掌后方稳固;左军在前,右军在后,太平天国以左为尊,所以石达开此时位次较高于韦正。

此后不久,又设立了四军师制。太平天国何时设军师,分授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四人为正、又正、副、又副等军师职的,未见其文献记载。但据咸丰帝在八月十六日(1851年9月11日)的上谕中指出:

“伪军师杨秀清遍贴伪示,编造妖言,逼胁愚民,实堪痛恨,必须将著名逆首设法歼捦,勿令漏网,以快人心。”(4)

原创|石达开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高层的?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

可见,此时杨秀清已是军师。但据《天王诏旨·行营铺排诏》太平军自紫荆山茶地出动时,五人仅是五军主将职,足证军师一职是在该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设立的。此时韦昌辉是军师,位次改在石达开之上。

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1851年10月28日)《令各军记功记罪诏》描述了当时的官员的升迁制度及官级,“今诏令各军,每场杀妖后,各两司马立即记录自己管下兵某名头顶,遵令向前,则画圆圈,以记其功。某名头顶逆令退缩,则画交叉,以记其罪。中等者免记录。记录册成,两司马执册达卒长,卒长达旅帅,旅帅达师帅,师帅达军帅,军帅达监军,监军达总制,总制次递达丞相,丞相达军师,军师转奏。”(5)

此时的官级已初见规模,是两司马到军师的九等级制,此处提及军师却未提及主将,可见主将此时只是统领军队的职位而非官级,而左军主将石达开位处列何官级?据朱从兵考证,此时的石达开与秦日纲应均位列丞相(6),至于是丞相右翼公、丞相左翼公,还是右翼公军务丞相、左翼公随营丞相,还是右翼公丞相、左翼公丞相,三者都属于丞相一级,且以左为尊,秦日纲又是首义七人之人,秦日纲的地位此时是较高于石达开的。而石达开又是何时高于秦日纲而先晋升为翼王的呢?据刘晨考证,在萧朝贵重伤之前,也就是咸丰元年(1851)十月十八日水窦村之战之前,萧、石关系并不和睦,萧朝贵更倾向拉拢、扶植韦昌辉(7),石达开此时应该遭到萧朝贵的排挤从太平天国第四位人物降落到第七位人物。在萧朝贵重伤之后,杨秀清取得了政治上的一人独大,并以宗教上的“天父”双重权力身份,总领百官。

石达开逐渐在军事上的崭露头角,让他逐渐超过秦日纲先成为翼王。

咸丰元年十月二十五日(1851年12月17日),杨秀清等封王,“前此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朕命称为王爷,姑从凡间歪例,据真道论,有些冒犯天父,天父才是爷也。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褒封右弼又正军师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褒封前导副军师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褒封后护又副军师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又褒封达胞为翼王,羽翼天朝。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8)

“前此”即为“此前”,说明四军师早已设立,四人之前被称呼为王爷,但是“爷”在太平天国是避讳字,因此,此次永安下诏,特封四人为王,而不加“爷”。至于,为何20出头的左军主将、不具有军师身份的石达开被封为翼王,有学者论断,永安封王诏的时间被前移,且翼王是在东西南北四王之后才封的(9),这里不难看出,曾有洪秀全的“天命”下诏称四军师为王爷,“又褒封”的“又”指的是后来的再一次,与前四王的褒封有段时间,时间或长或短,由于史料的缺失已难以考证。

不过清军的档案间接证明了石达开此时的地位。直到咸丰二年五月初四日,赛尚阿在奏报于全州击毙萧朝贵敌复窜道州一路现督诸军追剿情形时,依然只知四王,而不知石达开,“讯据犯供十九日对仗时,贼伪四王楚秀清、萧潮溃、冯云山、韦正俱出督战,被官兵击毙数百名,内伪西王被炮子打伤甚重,登时毙命,伪南王亦被炮子打入肚腹,炮子未经取出。”(10)

再来看谢介鹤的《金陵癸甲纪事略》,是在回忆咸丰三年事,此时的石达开经过一番波动已经坐稳了太平天国第六把交椅,具体的说是第四把,因为西王、南王已死。石达开的骁勇善战,是后来晋升的资本,清军左宗棠都认为石达开勇猛“贼中惟石逆最悍且多诈”(11),但谢介鹤却认为石达开“胆最怯”(12),其史料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太平天国的官书中没有称韦昌辉为“五兄”、石达开“七兄”的记载,这个天父诸子的排序多为后人的附会,可惜的是,这个排名多被后来许多治史者封为“信史”,也为众多影视小说所采纳。

再来看《永安封五王诏》,是太平天国后来的追忆之作,当时的萧朝贵重伤,难以受封西王,谁也不敢保证西王不会归天,他也无法起身跪地接受天王的授爵,20岁的石达开此时既不是军师,也更没有资格封王,直到后来的战功卓著才从“翼公”升为“翼王”,因此1853年的《永安封五王诏》中的内容是后期合成的,其时间线值得怀疑。

▼▼▼

参考文献

▲(1).刘晨:《再探洪“宣娇”》,《清史研究》,2013年2月第1期,138页。

▲(2).朱从兵:《太平天国“翼王”爵号诞生考——对永安封五王诏的质疑》,《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第134页。

▲(3).《天王诏旨·行营铺排诏》,《太平天国》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3页。

▲(4).《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2册,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43—244页。

▲(5).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4页

▲(6).朱从兵:《太平天国文书制度再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3页。

▲(7).刘晨:《关于重要档案史料在思考》,载于薛玉主主编:《燕园史学》第9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第121页

▲(8).《永安封五王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6页。

▲(9).朱从兵:《太平天国“翼王”爵号诞生考——对永安封五王诏的质疑》,《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第136页。

▲(10).《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2册,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73页。

▲(11).《左宗棠全集》,第10册,长沙:岳麓出版社,1996南,第160页。

▲(12).《太平天国》第四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70页。

原创|石达开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高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