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蚯蚓,别名蛐蟮。曹妃甸人把蚯蚓叫做“曲车”,大概是“曲鳝”的音变,那么“海蚯蚓”也随之叫做“海曲车”了。当地渔家常说,地上有啥动物,海里就有啥动物,海马、海象、海猪……陆地上有蚯蚓,海里也有海蚯蚓。

我们当地所说的海蚯蚓是沙蚕的一种,学名叫做长吻刺沙蚕,分布于潮间带和潮下带,栖息于软泥之中,喜群居。沙蚕的种类其实很多,比如日本刺沙蚕,常常当做养殖活饲料或海钓鱼饵,比如还有一种偏绿色软踏踏的,不能吃,曹妃甸当地渔民称其为“鬼曲车”。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早先开春后,渔民们在潮沟、滩涂捕捞的小鱼小虾,常常“炸”熟后晒成干货,“炸”其实就是直接用水煮。因为里边的种类五花八门,粗略分拣后统称为了杂货。里边的小虾价值较高,人手够的话会挑拣出来,昏黄灯光,大人小孩儿熬夜把一天的收获分门别类,这样最后收益会多些,因为附加了劳动成本。没工夫分拣的话儿,和小鱼掺杂一起,统称为“鱼肉儿”。那时候曹妃甸海边渔民常被称为“下边儿人”,再往上走到了农区大概海拔高了些,称为“上边人儿”。下边儿的渔民推了独轮木架子车,车上载了鱼虾杂货儿,步行着去上边的村庄街巷里吆喝着:卖鱼肉儿啦!那时物质生活贫乏,说是“卖”,更多时候其实是原始交易性质的“物物交换”——鱼肉儿换粮食。除了偏好者,当时渔民家中吃海蚯蚓的人不多,认为它是杂货里最低等的,混杂太多会卖不出好价钱,售卖之前一般会把海蚯蚓分拣出来,有时甚至连同潮虫、小寄居蟹、贝壳、烂网具胶丝线什么的,当做杂质直接扔掉。

以前人们对海蚯蚓不屑吃,因为渤海湾更好的海货多的是,再者这种怪模怪样的活物攒聚在一起蠕动,看着就麻痒人,有点“重口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海蚯蚓的宝贵价值。现在科学研究表明,海蚯蚓是海栖无脊椎海洋生物,也有的地方叫海蜈蚣。其营养丰富,可以跟海参媲美,蛋白质含量高达百分之六十八,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营养物质,是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和消除疲劳的有效保健食品,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提高记忆力、美容养颜、抗衰老的作用。它吃起来味道更是鲜美,能让你一下子喜欢上它。因为它里面含有天然味精——谷氨酸。据说溯河码头做虾油的一家,无意中把没吃完的虾皮和海蚯蚓一起糟成了少量虾酱,尝了一口卤出的虾油,其鲜美感觉如醍醐灌顶。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海蚯蚓的花式吃法: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时下,咱这里活的海蚯蚓卖到三四十一斤,一是确实物有所值,二是物以稀为贵了,现在溯河码头捕捞海蚯蚓的就剩一两家了。初春时节,他们会把转轴网、密圈网、架子网等网具埋设在蛤儿坨近处,不过收获不如从前,据说早先一次就能捕到好几十筐,然后加工成海蚯蚓干儿。海蚯蚓干儿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拌菠菜,还可以裹蛋清炸制,都是曹妃甸人永远忘不掉的家乡味道。

清炖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春天的菠菜或韭菜下来之时,海蚯蚓就到了繁殖盛期,此时的清炖海蚯蚓则是一种天造地设的美味。简单的做法可以保留住原汁原味,把海蚯蚓放在淡水中一段时间,长期适应海水环境的海蚯蚓则产生应激反应,血液集中到了蚯蚓头部,掐掉蚯蚓头顺便把肚腹中的污物抻拽出来。也可以放在案板上排排坐,头挨头尾挨尾,一刀断掉。再洗濯几次,把血水冲掉,海蚯蚓失血变得通体浅白。然后常规炖汤就行了,多少放点底油,除了提香之外汤汁的保温时间也长,然后依次干辣椒、葱姜蒜,放清水,水开后放菠菜或韭菜,不放酱油但可以放少许白醋、白酒、胡椒粉。记住火要嫩些,不放味精,煮出的汤汁浓郁、乳白,入口奇鲜。据说“重口味”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再加上这道菜的味道本身就提神,自然吃起来身心愉悦。

「舌尖上的曹妃甸」海鲜“重口味”——海蚯蚓

还有一道菜是海蚯蚓炒韭菜,海蚯蚓一刀两断,韭菜也切成寸把长,然后用韭菜根炝锅,等炝出香味后,把海蚯蚓放到炒勺里翻炒几次,然后放盐,味精就不再放了。最后把韭菜叶放进勺里,见韭菜已经炒倒了,点上三两滴香油马上出勺。记住,千万不能把韭菜炒老了,要保持韭菜的颜色,还有不能放酱油。要保持海蚯蚓的鲜美,韭菜的清香和碧绿。当然,这道菜难度系数偏高,韭菜和海蚯蚓都容易炒老化成汁水。

当下的初春时节,正是享受这道美味的绝佳时候。唯美食不可辜负,时不我待,再不吃就晚了。

- END -

长按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曹妃甸

曹妃甸区官方发布

曹妃甸发布

网址:www.caofeidian.gov.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