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有什麼講究?

張紫煒zz

古人講究養生之道,人們希望通過順應自然界的規律來修身養性、強身健體。季節有四季的交替,同樣人體在四季之中也會有不同的身體表現,如何順應四季的變化,古人總結了很多規律,比如“冬吃蘿蔔夏吃薑”是飲食方面的養生觀念,“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是居處方面的養生觀念。

為何“冬不坐石”呢?

我們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四時之序,冬季寒冷晝短夜長,陰盛陽弱,萬物都蟄伏起來,以閉藏養陽。所以冬天的陽氣最為珍貴,此時的坐在冰涼的石頭上會損耗人體的陽氣。而冬又屬水,五臟屬腎,所以冬坐石頭會傷腎。這也是冬天要多吃羊肉的原因,因為羊肉能開胃健身,補腎氣,治虛勞寒冷。

為何“夏不坐木”呢?

如果說冬天怕寒,那麼夏天就怕溼,因為中醫認為夏季包括夏和長夏,其中長夏主脾,脾主溼。而長夏一般認為是夏至到處暑這段時間,是最為溼熱的一段時間,如果溼熱困於脾臟,則會出現肢體睏乏、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症狀。夏季不適合居住在潮溼的地方,而樹木溼氣較大,所以有“夏不坐木”的說法。

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很容易明白為何夏季要吃一些清熱祛溼、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了。夏季可以多吃一些苦瓜以降邪熱、清心目,多喝一些薏米粥來護脾胃、去溼氣。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帶您領略不一樣的鄉土、鄉村和鄉情,歡迎大家點贊、評論!

大鄉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的一些俗語、諺語、順口溜等都能形象地反映出人類對氣候變化的理解和總結。

冬不坐石:指的是冬天不要長期坐在石頭上,這是老年人根據經驗總結出來的,冬天冰冷的石頭寒氣重,在氣溫低的條件下長期和石頭接觸容易患上風寒,寒冷的冬天我們應該保暖驅寒,所以冬天要防寒保暖。

不但是冬天,其實任何季節都儘量不要長期坐在石頭上,石頭長期和空氣中的水分子接觸石頭外面看似乾燥其實裡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久坐石頭上裡面的溼氣會入侵體內,容易患上風溼病。


夏不坐木:夏天長時間坐到枯木上,主要指的是放在外面的溼木材。夏天雨水多木材具有較強的吸水性,木材裡面存有大量水分,身體長期和溼木接觸裡面的很容易將水分帶入體內,溼氣長期在體內的話加重風溼關節炎的病發。


這句俗語形象地表述了溼寒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時也告誡我們要遠離溼寒的環境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你們那裡還有什麼好的俗語或諺語嗎?歡迎留言討論。


鄉下伢仔

古時農村人很注意養生,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以及人體的變化,從而總結出了一些養生規律和方法。“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就是告訴我們冬天不要嘗試坐在冰涼的石頭上,夏天外出不要長時間坐在木頭上,會造成寒溼入體,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寒溼,是中醫理論的說法,因為飲食不當和外在環境影響,會在體內產生寒氣和溼氣。簡單來說,寒會導致人體血液循環差,溼就是人體水分大,不能正常代謝。人體內寒溼過重會導致身體乏力,易倦,精神差,新陳代謝慢,氣血運化慢,各臟器缺血,功能低下,面部膚色差,易感染皮膚病,體內炎症多發,易患四肢關節疼痛等病症。寒溼使人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長期下去易患各種不良疾病,對健康極為不利。


冬天寒冷,外面的石頭十分冰涼,如果人長時間坐在冰涼的石頭上,涼氣會侵入人體,使體內寒氣增加,容易感染風寒,罹患感冒,咳嗽,鼻塞,肺炎等疾病。

夏天,雨水多,木頭容易吸水,木頭都比較潮溼,有的雖然經過晾曬,可內部仍然是潮溼狀態。在外面長時間坐在木頭上,夏天穿的又比較薄,溼氣很容易進入人體,導致體內溼氣大,中醫有說法“千寒易去,一溼難除”的說法,說明人體內溼氣是非常不好去除的。溼氣過大會導致溼疹,虛胖,水腫,內分比失調等疾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所以呢,我們外出時,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晚上睡覺時不要開窗戶,不要把肩膀涼著,多泡腳。夏天,少喝涼水飲料,不坐溼木,不洗涼水澡,少開空調等,平常要多加鍛鍊,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心情。


鄉間一抹陽光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不分農村和城市,通用!

一、冬不坐石:

石頭五行內是秋天,屬性燥與熱,在冬季則反之!冬季陽消陰長,萬物收藏,以抵於寒冬!石頭本身是涼性(陰性)物質,在漫長的冬季,它吸足了天地之間的陰.涼.寒之氣;期間內、石頭它比自然溫度還要低;人體的自然恆定溫度在36℃一37.5℃之間,人若坐在石頭上,石頭與人體就會迅速起傳導作用,溫度的交換使石頭上的陰.涼.寒之氣導入人體,導致人體的骨.肉與血液溫度降低、機體凝滯,許多疾病就開始反應!:

例如,為了保持體溫的恆定,心臟病的人和心腦血菅病人的急速肌肉收縮、心跳加快,動脈硬化的斑塊此刻極容易脫落、而發生心梗栓塞、或腦中風;正值經期的女性,會使經血凝滯、而出現血塊、痛經、甚至閉經;冬坐石(水泥板、磚頭),特別是老.弱.病.殘及孕婦、婦女及有風溼病的人更應該禁忌!即使現在暫時沒事、等上了年齡時就會顯露、或者施放出來,到時再後悔就晚啦!

二、夏不坐木:

木頭屬性陰陽參半,在五行內是春天,屬性溼、虛與生長,夏季則是潮與溼熱!木質的物品、特別是室外木頭與木製品,特別吸收儲存潮氣與雨水;夏季人若坐在野外的樹木、朽木或木櫈上,由於人體的溫度高於木頭與木製品,傳導的作用,木頭內的溼氣與潮氣就會傳導於人體內;有些人的病症就會顯現!:

例如:有痔瘡、有皮膚病(青春痘、騷癢、皮疹、腳氣、皮膚過敏等)的人、會立刻顯現與加重;對肥胖、痰溼、內分泌失調、腸胃功能不正常的人群,影響很大,使病情加重!有這些症狀的人應當特別在意與留心!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它含有科學道理,是陰陽與五行相生相剋的醫藥知識!為了你的健康,請你自重!


海海147035523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從字面上來看,意思一眼就能明瞭:就是冬天不要坐在石頭上,夏天不要坐在木頭上。那為什麼會有這一說法呢?

“冬不坐石”這個比較好理解,冬天寒冷,置於室外的石頭更是寒氣逼人,我想這個大家都深有體會。

寒冷天氣,用手直接觸碰室外的石頭,瞬間會覺得寒涼刺骨。坐在石塊上,即使是隔著厚厚的衣褲,石塊上的寒意也會漸漸侵入身體。

而中醫認為,健康養生應以護陽為根本,寒涼之氣是陰邪之氣,對身體健康不利,尤其是陰冷天氣,久坐石塊上,寒氣侵入體內,造成陽氣受損,會傷及五臟。

至於 “夏不坐木”,也許有些人會有疑問了。夏季高溫,在外一般都會選擇陰涼之處的木塊、石塊上小坐休息。而且,家裡很多坐椅也都是木製的,為什麼卻不宜坐?

這是因為很多地方夏季氣候都是高溫高溼,如果是露天的木料和椅凳,由於經常被水淋,又因為木塊蓄水能力較好,所以,雖然表面看上去是乾燥的,實質含有大量水分,在晴天會散發大量的潮溼之氣。這時候,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這些潮溼之氣就會侵入人體內,同樣的,中醫認為,溼為陰邪,會損傷人體陽氣,容易傷害脾胃功能。而且,溼氣聚在體內,還會導致風溼、關節炎及各類皮膚病等。放在室內的木質椅凳也是一樣,大家都知道,在南方,一到夏季梅雨季節,家裡就會反潮,地面、牆上都會出現大量的水珠。而木質材料因其吸水功能,即使擦去表面水分,實質內裡也是含有大量的水溼之氣的,所以宜經常通風乾燥,有條件的話,最好是時常曬一曬,去去潮溼之氣。


陌上花開且緩歸

前人總結的一些經驗用到現在也不為過,前人總結的一些生活農諺用到現在還是經典的語句。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和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也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農諺。首先,石頭是寒涼之物,即使是在夏季,石頭表面曬得燙手,其內部仍是冰涼的。到了冬季,石頭更是寒氣十足,此時如果坐在石頭上面和坐在冰塊上沒有區別,石頭上的寒氣極易進入人體,導致身體受寒、出現病症。這也是我為什麼前人總結:冬不坐石頭。



那麼夏不坐木是因為什麼呢?木頭是由纖維素及其他有機物組成。木頭內部具有一定的疏散結構,利於吸水,也就是木頭正常生長髮育所需的維管束。到了夏季。空氣溼度大、雨水頻繁,木頭極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以及降水和土壤中的潮氣,使木頭也變得潮溼。坐在這樣的木頭上,溼氣易進入身體,用中醫話講叫做邪氣入體,易出現一些病症。


因此,前人總結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的農諺,希望大家也能在生活中注意一下。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俗語可謂是結合農耕文化最重要的總結。

冬不坐石:

中醫認為人體由精、氣、神決定人體健康狀況。我們常說“涼從腳起”意思就是要人們注意保護足部,以免涼氣從足部進行身體,影響身體健康。

冬天室外氣溫低,石頭是更加冰冷發涼,人坐上去明顯感覺一股涼意,這時涼氣就會進入我們身體,從而打破身體平衡,導致人體發生不適,影響健康狀態。所以人們就告誡大家在冬天為了健康,不要直接坐在冰冷發涼的石頭上。


夏不坐木:

這裡說的是溼木,而不是幹木,同樣是根據中醫“氣”來說明。溼木裡含有大量水分,人在夏天直接坐上去感覺涼,但是由於夏天毛孔張開,溼木中的溼冷之氣直接進入人體,打破平衡,而且這種溼冷之氣不易被體內排出,從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大家在這盛夏時節最好是不要直接坐在溼木之上,可以用東西墊著再坐。當然最好是在有Wi-Fi、空調西瓜處玩著手機,看著頭條!


以上是小曉個人觀點,有不同觀點及補充請留言。贊同小曉觀點請點贊、評論,謝謝大家
關注小曉、每天給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