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都说“天津人仗义”,你怎么看?

Lime2018

可能很多朋友心目中“仗义”的理解不太一样,但是肯定都是褒义,指这个人比较有正义感,讲义气,说到我们“天津人仗义”,我觉得一点没错,天津人的仗义是建立在讲情讲义基础上的一种境界,是天津人传承下来的民风,正好借着这个题就为您讲一段关于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津令人佩服的仗义之举。


1939年,天津燕乐戏院邀来了相声演员戴少甫,名声大振。在当时,可以说红遍津城的就两档相声演员。一档是在“小梨园”献艺的常宝堃与赵佩茹;一档就是戴少甫和于俊波(白全福之师)。仅据可查的资料,1942年2月至8月的半年时间,天津电台就播放了戴少甫一百多段相声。现在我们常听到的相声《数来宝》,就是戴少甫创作的。侯宝林是1940年到的天津,也在燕乐戏院演出,二人关系非常好。

  1944年的一天,天津大恶霸、混混儿头子袁文会也到燕乐戏院听戴少甫说相声。当时有一个旧俗,就是观众可以点演员上演的节目,多给赏钱,叫“点活”。袁文会坐在包厢里也点戴少甫的节目,没想到,那天“点活”的人多,戴少甫也没在意,就演了别的观众点的《打白朗》,这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节目,说自己当了司令,委任了一批相声演员,都是“三八兔子贼”。这可把袁文会惹怒了,因为他刚被日本人任命了一个司令职务。他愣说是讽刺他,便吩咐手下的混混儿:“姓戴的摘咱爷们儿眼罩儿,你们前后门插上旗儿,给我打!”

  待戴少甫一下台,混混儿们上去便往死里打。别人都上去求情,但谁求情就打谁。有些威望的鼓王白云鹏最后仗义地扑上去,趴在了戴少甫身上,才避免了戴少甫当场被打死。但戴被抬回家以后,连气带病,没几天便撒手人寰,撇下老母、妻子、幼子,连发送的钱都没有。

  侯宝林伤心至极,出于仗义,有一天他在燕乐戏院演出完毕,突然跪地大哭,向台下的观众痛说戴少甫的可怜,乞求大家为发送戴少甫捐点儿钱。天津的老少爷们儿也都是仗义之人,几乎无人不掏钱。侯宝林跪在台上,谁给钱便给谁磕一个头,台上台下一片哭声。此次募捐,无论从场面还是捐款的数字,都是空前的。天津各报刊大都报道了这个仗义之举。最后,共募得6039元。除丧葬用度之外,所余3467元全部交付戴少甫家属。

  侯宝林的此次仗义之举,也使得天津的老少爷们儿更加喜欢他、热爱他,在业内也威信大增。而侯宝林每当谈起此事时,便说:“我认为我就是天津人,我从小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是由北京一个姓侯的舅舅抚养便姓了侯,所以我有天津人仗义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