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縣商城鎮高母村蝶變記

一年前,高母人重拾信心,煥發激情,幸福再一次洋溢在每一位村民的臉上。誰想到,高母村兩年前還是全縣基層黨建重點轉化的後進村。

如今的高母,一天天都在發生著變化。新修的柏油路寬闊平坦,新栽的街樹生機勃勃,文化牆上的“中國夢”“高母發展史”繪出鄉村振興的願景。

鄉村振興的曙光,悄然映照在這個美麗的冀南村莊。

讓“堡壘”強起來

成安縣高母村,這個曾經輝煌30年的冀南名村,曾是省、市農村發展的一面旗幟:省級文明村、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紅旗黨支部、市十強村。隨著時間的變遷,變成了後進村;經過抓黨建、促提升,如今又成了全縣的樣板。

“農村黨支部書記就是一個村的領頭雁。要發揮‘頭雁效應’,讓鄉村的‘堡壘強起來’。”4月15日,成安縣委書記薛洪志到分包聯繫的高母村,就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和基層黨建展開調研座談。

高母之興,興於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上世紀六十年代,老支書靳克堂帶領幹部群眾,利用8個冬春,開荒2500畝,使昔日的茅草崗地,變成了“米糧倉”;從1975年開始,利用6年時間,填平30多個坑塘,規劃建設16條街道,統一蓋了480套高標準庭院式住房,使每戶村民住進了170平方米的新房;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該村興辦了20多家集體企業,成為當時全縣首富村。

這些年,高母村的消沉之痛壓得高母人喘不過氣。2017年初,從企業退休回村擔任村支書的靳志貴,感到肩頭上的壓力很大,但這位年過六旬的老黨員沒有退縮。

老典型遇到了新問題。高母村的困境受到成安縣委的高度關注。2017年,縣委書記薛洪志主動分包高母村,先後十多次到村調研,召開鎮村幹部、黨員群眾代表座談會、談心會,分析查找其走下坡路的原因;深入田間地頭,與老黨員、群眾促膝談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聽取商城鎮、縣財政局駐村幫扶工作隊等相關單位的情況彙報,研究相關對策、提出指導性意見。

“病根子”終於找到了:班子弱。“說話無人聽、做事無人跟”;心勁散。老支書離世後,村民失去“主心骨”,一條心、一股勁的激情沒有了;環境差。村集體收入斷崖式下滑,村裡無錢幹事,村莊環境髒亂差,幹群之間、鄰里之間矛盾越積越多。

經過認真分析和深入思考,薛洪志認為這幾種“病”的根子,還是出在村“兩委”上,出在基層幹部的思想作風上。經過問診把脈,他開出了“藥方”:“重塑‘堡壘’”“讓人民群眾滿意,重鑄高母新輝煌”。

村莊謀變,激情重燃。靳志貴通過規範制度、帶頭示範、為民辦事,激發村“兩委”幹部的幹事激情,凝聚發展合力,逐漸贏得了群眾的支持。

讓環境美起來

和煦的陽光灑在寬闊平整的街道上,粉刷一新的房屋整整齊齊,天然氣管道進村入戶,村幸福養老院裡的老人們正在組織文藝活動……

拿下“頭疼事”,讓村“兩委”樹起威信。幾年前,因垃圾佔地問題,高母村環村路被鄰村村民用垃圾封堵,

兩村群眾為此爭執不斷,靳志貴到任第二天,便召集“兩委”幹部商量解決方案,果斷拍板,帶領村幹部和清運車輛運走垃圾,隨後帶著“兩委”幹部主動上門拜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開了鄰村群眾的“心結”,垃圾堵路問題的圓滿解決,贏得全村群眾的拍手稱讚。

“看到全體村民主動拆臺階、清垃圾的熱火勁兒,好像回到了當年披星戴月開荒地的難忘歲月。”高母村年逾八旬的老黨員靳春然動情地說。

觸動這位老黨員心靈的事情,發生在去年。2017年9月8日,高母村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號召大家利用10天時間清除各家房邊臺階和雜物。靳志貴從自家人“開刀”,他的哥哥靳志有率先完成了拆除任務。示範是無聲的引領,行動是最好的發動。村民由等等看不願拆,到上下應聲而行、全體出動,村裡一片沸騰,挑燈夜戰,不甘落後,僅僅7天時間,清除建築垃圾4萬多立方米、雜物2萬多件。靳志貴算了一筆賬,村民自己動手幹,僅此一項就節省資金60多萬元。

面對建設省級美麗鄉村這一歷史機遇,高母人不等不靠、群情激昂,通過個人拿、集體出、社會籌、企業捐、部門幫等形式,籌措了400萬元建設資金。在村內街巷硬化的日子裡,村“兩委”幹部把自家事兒放一放,分成四組盯在現場,施工隊什麼時候來他們什麼時候在。短短3個多月時間,就硬化街巷16條,鋪設便道磚25000多平方米,新鋪下水道400米,美化牆壁35000平方米,種植綠化樹木1000多棵,改造了村東出村道路,新建村莊標識和高標準的村民文化廣場,村容村貌徹底變了樣。

讓“底蘊”厚起來

每天早7時30分,村“兩委”班子碰頭會雷打不動。他們一起學習上級精神和涉農政策,探討適合農村工作的方法和藝術;研究安排當前工作,商議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村裡的每一個重大事項,高母村都要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會,通報進展情況,聽取意見建議。

村幹部自戴“緊箍咒”,制定《崗位職責》《行為規範》《約法三章》《工作理念》等規章制度,用規矩約束幹部行為。

開展“好鄉賢”“好公婆”“好兒媳”評選活動,選樹文明之星,宣傳孝道文化,村風民風得到明顯好轉。

推動移風易俗,讓群眾的負擔減下來。近年來,農村紅白喜事攀比之風愈演愈烈,高母村也不例外,給群眾造成了沉重負擔。為培樹文明鄉風,該村引導村民抵制天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操大辦,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統一了招待標準,誰家辦事兒,都有村幹部“盯梢”監督。據測算,現在村內辦一樁“紅事”節約2萬元,辦一樁“白事”節約1萬元。

採訪中靳志貴說,“老支書為我們樹立了‘愛民如母’的典範,我們只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調解矛盾糾紛,白天找不到人,他們就晚上去做工作。一年來,村裡解決各類矛盾糾紛20餘起。

為做強富民強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高母人再次踏上創業路。經過多方爭跑,投資100萬元的UV鍍膜廠項目引來了,利用廢舊窯廠建新廠,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投產後將大大增加村集體收入。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拼搏意志;不甘平庸、力爭上游的進取意識;愛民如母,以民為天的為民情懷;勇於開拓、善於創新的創業情操”,這就是高母人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新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