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持续上演 大城市你究竟在焦虑什么?

深圳市人才引进办理新政近日重磅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框架下,面对毕业生采取“零费用、零排队、一次跑动,自动审批、自主选择,随心落户”的政策。

“抢人大战”持续上演 大城市你究竟在焦虑什么?

(图为毕业生在办理户口手续。图/视觉中国)

大城市“人才焦虑”难破解

“比如包头有着丰富的硒土资源,所以全国的硒土相关的高精尖人才80%汇聚在包头;就像一些大学,可能不是综合素质、综合实力最强学校,但它其中有一个学科是全国最强,它就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那他就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同时他也表示,“这种抢人大战对加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会有一定影响,对“西部计划”、“中部崛起”等战略会有一定的冲突。”

“但是人才争夺最为剧烈的却不是一线城市也不是准一线城市,反而是二、三线城市,在这一点上有利于骨干城市的崛起。城市想要脱颖而出,必须要靠这样的特色,属于一个城市特有的东西,其实很多省市都在做这样的尝试,方向就是找特色,运用“差异化战略”。”但问题的关键是,“找什么?这是个难题。”

而面对相同的话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锐在题为“毕业生,拿什么欢迎你?”国是论坛中表示,当前地方人才引进的政策也有问题,自身的特色不够明显,形成同质化竞争,拼资金、拼待遇、拼资源,最后有可能落入一个怪圈,那就是相互伤害。

高质量的人才战略应该要实施差异化战略,或者称蓝海战略,对接产业定位,对接重点项目,对接人才的核心需求,城市最终追寻的人才是高精尖人才,还是产业实用人才?是服务型人才,还是高端装备制造人才?还是互联网+科技创新人才?每类人才都有不同的需求,相关政策怎么能够使需求和供给配比到位才是人才战略的关键。

从“投食引鸟”转向“造林引鸟”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中国引进人才,包括引进国外人才的一些政策,它基本的定位还是投食引鸟。

“我投一点好吃的把鸟引过来,我认为这不是很好的方式;比较理想的方式是造林引鸟,我造一片森林,让鸟能够在这里自由地飞翔,能够自由地去捕食,吃它喜欢吃的,长成它本来应该长成的样子。”

“投食引鸟引来的鸟是贪吃的,造林引鸟它要靠自己的能力捕食才能生活的更好。这个时候它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到这儿工作的,而不是因为他贪吃到这儿工作。”

储朝晖表示,从人才本身成长发展的特点来说,有远大理想的人,更在意能不能自我实现,能不能干想干的事,能不能成就其想成就的事业。而我们的政策也应从投食引鸟转向造林引鸟,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我出台了多少政策。

“现在各地政府都在拼这个地方,你出一个优惠,我再加一个优惠,通过这种方式造成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通过很高的经济,或者是开很高的价来引进的这些人,十年二十年过后就可以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什么特别顶尖的人才,我相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有所判断的。”

“人才没吸引到,吸引来了大批户口”

在各地人才政策中,除了京沪,给大学生零门槛落户已经成为标配,比如武汉对于博士及硕士学历或学位人员不设年龄限制,大专、本科生学历则年龄放宽至40岁前;西安承诺“全国在校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其他各省亦将落户门槛放低,深圳、成都、郑州、海南等地已将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或中专学历。

户籍迁移的步骤越来越简单方便,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不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主任朱庆在题为“毕业生,拿什么欢迎你?”国是论坛中表示,作为高校老师,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利用的三周时间对于我们学生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有300多个学生参与了调查,调查的结果有三点。

1.学生很关注各个地方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67%的学生了解和关注各个省市出的人才引进政策,而且其中52%的学生表示,如果生源地出台了相关引才政策,他愿意回去就业。

2.学生的关注点不是户口。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政策最能吸引你”,排在第一的是发展空间,32%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这个城市就业,看重的是城市提供发展空间,29%的学生看中就业机会,18%的学生是奔着户口去的。

3.人和户口分离的问题。现在好多地方出了户口政策,把户口迁过去了,人还在北京就业,一个毕业生拿不到北京户口,又不想回生源地,就去一个二线城市弄一个户口,人还依旧在北京工作。

朱庆说,“最担心好多城市吸引来吸引去,人才没吸引到,吸引来了一堆户口,这可能与之前制定政策的初衷是相背离的,从户籍管理部门对户籍管理方面也增加了很多难度。”

“现在好多城市也想留得住人才,还是从自身的软环境上提升竞争力,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考虑更周到一点。可能好多城市制定人才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高校毕业生的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毕业生从学校毕业了就可以迁户口档案吗?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考虑,我人不去,档案去了也可以,这是各个地方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一个点,至少从吸引应届毕业生工作的角度上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朱庆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