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接力出版社首次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

“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普遍不高,全国平均分只有73.5分……”2018年5月23日上午,在“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发布会”(以下简称CCSAIRC)现场,接力出版社发布了一组让中国家长担忧的数据。

重磅!接力出版社首次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

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少年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但道路交通、溺水、跌落等意外的新闻仍然层出不穷,它们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质量。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显示,每年约有5.41万名0-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而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48名,即三辆49座大巴的人数。

接力出版社生存教育部副总监胡金环现场公布了《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通过此次调查得到了如下启示:

第一,普遍关注。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地媒体、全国60多所学校、家长们、学生们的支持,大家对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是十分关注和重视的,全国少年儿童在安全自护基本能力上是有一定基础的,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好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低年龄阶段的孩子在调查中有很好的表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安全自护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第二,形势严峻。从调查结果看,全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平均分仅73.5,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平均分达到优秀,由于安全自护能力直接关乎生命,全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培养仍然形势严峻,需要引起更高度的重视。

第三,专业缺位。在不同类别的安全自护能力中,与日常知识相关的安全自护能力相对较强,涉及专业知识、专业操作和实践的安全自护知识方面相对较差,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而安全自护学习的专业化、科学化也可以促进安全教育的推广。

第四,观念老化。在八大安全自护能力中,野外生存能力得分最低,这一现状背后既有长期的习惯和观念的原因,也有我们对孩子过度保护等方面的原因,既有野外生存知识获取途径的不足,也存在着由于野外生存知识缺乏带来的两种极端化现状。如何以有趣的形式进行野外知识的培养并取得切实的效果,是目前需要重要的课题;

第五,终生学习。调查显示,安全自护能力高低与年龄的大小并不成正比,这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主阅读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这一方面说明安全自护教育约来越被重视了,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儿童生活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大,安全隐患也在变化和多样化,所以,随着年龄阶段的提升,应该强化和提升安全自护教育,而不是削弱。安全自护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安全自护教育需要贯穿全年龄段,需要时时学,年年学。

重磅!接力出版社首次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

作为少儿出版工作者,接力出版社非常重视生命教育类图书的出版,为实现图书专业化,2015年接力出版社围绕着“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生存态度教育”成立了专门的部门——生存教育事业部。在生存意识教育领域,接力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旨在指导读者了解生存价值,提高生存意愿,强化生存意志、坚定生存信念的图书。比如贝尔·格里尔斯的“荒野求生”系列。在生存能力教育领域,通过介绍生存技巧展示生存方法等知识能力传播,帮助读者提高生存能力。包括灾难求生能力、野外求生能力、应急避险等一系列的自然生存能力。例如贝尔的《生存百科》、吴甘霖的《孩子,你该如何自我保护》以及如何面对人际关系紧张自我精神焦虑等精神性图书,如“写给孩子的成长书”等等。在生存态度教育领域,通过万物启蒙等不同的方式构建完备知识体系,调整自身的身心障碍。以更积极开放的态度面对生存环境,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教育、珍惜生命的教育。比如“少儿万有经典文库”系列里的《物种起源(少儿彩绘版)》《资本论(少儿彩绘版)》《山海经(少儿彩绘版)》和《本草纲目(少儿彩绘版)》、“萌鸡小队”系列以及刚刚出版的彭懿新作《驯鹿人的孩子》。这些都是教育孩子端正生存态度、珍惜生命、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的书。

中国儿童防侵害教育专家、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张永将认为,目前大家都非常重视、非常担心孩子安全出问题,所以有意无意的给予孩子各种各样限制性规定,这就缩小了孩子们的生存半径。在各种各样的限制下,孩子们看似安全了,实则不然。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问卷,真正走到孩子中间去,掌握一手的数据,才能够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去关注他们的安全自护能力,而不是限制他们的能力。接力出版社率先对中国的少年儿童进行一次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是与国家大力推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政策非常契合的,也是真正让安全教育有的放矢,让安全教育更贴近孩子的需求、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一项举措。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项目专员、资深顾问、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专家张咏梅说,接力出版社此次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对中国少年儿童安全状况很好的补充,我在儿童安全公益领域工作10年,接触了很多冰冷但鲜活的数据,这让更多的生命感知到危险的存在,安全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离这些数据究竟有多远的警惕;也让她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份使命级的工作。今天每一步的工作都可能是未来一部法规,一个常识,一个行为习惯,甚至一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去做,义不容辞。

在伤害预防领域,讲究的是发生前的预防、发生中的正确处理,以及发生后的评估机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了解。只有了解才能有的放矢找到方法。所以,今天的这份调查报告有多重要,它至少是中国儿童学会自我救护常识的基础,是他们提高自救能力的起点。

儿童安全教育,最终是生命的教育。离不开两个基本点:敬畏生命、尊重规则。大千世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敬畏自然和生命相比拟。她感谢接力出版社开的好头,愿共同为中国儿童平安的未来而努力。

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专指出,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制定过《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培养目标,但是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不佳,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的现状也不太乐观。接力出版社所做的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报告不仅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提供了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的现状信息,也会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一记警钟,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培养少年儿童的安全自护能力。

对于“三生教育”,曹专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然生命就是我们的肉体生命,自然生命要解决的是我们生活更安全更长久。社会生命是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组合,社会生命要解决的是要活的更和谐、更丰富、更快乐。人是会思想的芦苇,精神生命指的是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精神生命要解决的是我们要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生教育”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生存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自然生命更安全、更长久;生活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社会生命更和谐、更丰富,要让我们每个人成为受人尊敬和受人欢迎的人;生命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精神生命更加地深邃,我们每个人都活的更有价值和意义。曹专还总结了“三好学生”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学会生存,生存是第一位的。第二层含义是学会生活,第三层含义是学会生长。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不停地生长,每个人都可以不停地挖掘自己的生命潜能。

在他看来,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许多学校的生命教育更多是以安全教育的形式呈现的,但是,生命教育仅仅强调这一面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一面是要在全社会倡导“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要从小培养孩子“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呵护生命”的意识和情怀,要引导和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在一个更和谐的生态中、更文明的社会中、更友善的人际关系中、更积极乐观的自我状态中,每个人的安全才会更踏实、更长久。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教导主任王红认为,学生是安全问题易发的群体,学校自然也是安全问题易发之地。尽管各个学校严防死守,但是,各种安全事故还是会出现,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忽略了我们安全工作的主体——学生。我们重保护、轻教育,重说教、轻训练。要想增大安全系数,需要我们在保护和说教的同时要重教育、重培训,目的是强化学生自护的意识,增长学生自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更加安全地成长。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第一,提升认识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第二,学校希望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自护意识,教给孩子自护技能。第三,应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系统讲述安全知识、教给学生自护方法,通过实际演练培训学生学会自护。第四,教给学生自护的原则,比如不能因为自护伤 害他人,学会求助、互助的方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