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蘋果到底減產多少?聚焦產業實貌,讓套袋數據給答案

一、先解釋一下套袋

一般在蘋果長到和普通的雞蛋黃差不多大的時候,果農需要開始對蘋果進行套袋。時間點是在陽曆五月底到六月,時間持續一個多月。套袋就是給蘋果套上一個保護袋,這中袋子只透氣不透水,能夠保護蘋果免收風吹日曬,也避免了蟲子和農藥,但是套袋的工作有點繁瑣。熟練工大約一天能套2000-3000個袋子,一般農戶家庭,一共可以套10萬左右個袋子(大約是蘋果盛果期時候的6畝地左右的產量),計算一下,基本上可以說夫妻兩個人,5月到6月整一個月都是在套袋子,而且這種套袋子只能人工,沒有任何程度的機械參與,人手不夠的時候只能僱人幫忙。

二、減產情況

目前,全國蘋果主產區套袋情況進度不一,河北以及遼寧剛剛開始,山東沂源、半島地區到了尾聲,陝西省南北進度也不一致,山西全省接近結束。根據初步套袋數據,經過調研、勘誤、評估、分析、核算,估計全國蘋果現階段套袋減產比例預報為35.6%。

另外,由於本年度減產形勢嚴重,蔬果期通常會被疏掉的腋下果、樹梢果、凍傷果等,保留比例大幅增加,據調研,約佔5-10%,乃至最高到達20%不等。這類果子,即便保留,後期也難成商品果,經過評估,我們給予了7%的佔比。由此,結合減產預報比例35.6%的數值,和7%殘果率通算,估計,本年度產新商品果較上一年份減少幅度為42.6%。

“網紅”蘋果到底減產多少?聚焦產業實貌,讓套袋數據給答案

二、二十年蘋果價格波動一眼看穿

“網紅”蘋果到底減產多少?聚焦產業實貌,讓套袋數據給答案

從長期來看,國內蘋果價格走勢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99年至2004年的價格劇烈波動階段;2005年至2014年的穩健上行階段和2015年至今的價格下行階段。

第一階段,即從1999年到2004年,國內經濟形勢不穩定,而且整體消費需求疲軟,這兩種情況都導致了我國近幾年的蘋果價格波動現象。

第二階段,即從2005年到2014年,國內經濟形勢改善,人均消費蘋果數量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蘋果價格受到需求拉動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儘管期間有幾次波動,但價格仍然穩定增長狀態,並達到14年來最高價格。

第三階段,即自2015年以來由於第二階段的盈利勢頭很好,蘋果產量繼續增長,國內消費雖然也有所增長,然而,並不能很好的匹配提高後的生產速度,供大於求的局面逐步加劇,整個水果價格體系也相對薄弱,各種因素使蘋果價格開始呈現整體下降。

從中期來看,價格主要受供求和天氣的影響。1999 - 2003年的小週期波動主要是由於長期需求疲軟造成的,所以蘋果的價格波動明顯,但整體價格水平較低。在2005年和2007年之間,明顯的峰值出現在2006年,早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於2005冰雹造成的2006年供應緊張和水果價格的普遍上漲,後期價格回到先前的水平主要是因為氣候,環境改善,使恢復供應,價格下跌。

價格在2010年的持續漲價,因為在2009年底的倒春寒和秋季乾旱疊加宏觀經濟通貨膨脹的因素,最終導致水果和蔬菜大幅漲價,隨之而來的價格下跌原因同06年一樣,也是由於氣候的改善和供應的恢復。2013年年初霜凍現象嚴重,春季開花期間降雨量過大,導致水果產量下降,供求關係緊張,價格快速上漲。

從2015年開始,在年初短暫上漲後,蘋果價格開始呈現明顯的下行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蘋果產區逐年擴張,產量增加;二是蘋果出口下降;第三,蘋果存儲的數量趨於減少,增加產地集中銷售的蘋果產品數量。四是普通水果“賣難”和優質水果暢銷;五是宏觀經濟總體下行趨勢對蘋果消費有一定影響。

短期內,蘋果價格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特徵,主要受季節供求關係的影響。從每年的10月到11月,蘋果的供應都會急劇增加。在此期間,價格通常處於下降的狀態。然後,在春節前後,由於假期需求的增加,出現了小幅回升。在第二年,從3月到4月間有一個小的波動。

而4月後,隨著蘋果供應量的減少,價格逐漸上漲。6-7月份,全國範圍內的產區,新果還未採摘上市,而且上一年的庫存蘋果處於庫存尾期,所以價格處於季節性波動的最高水平。但是,再對各年的數據進行綜合的分析之後我們發現,蘋果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程度減少,這主要是因為隨著冷庫倉儲技術的發展,蘋果保鮮庫存使全年供應更加靈活和平衡,平抑了蘋果供應季節性差異,從而導致的季節性的波動因素對價格的影響逐步減小,因而季節性波動峰值差越來越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