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大西洋底來的人》是1977年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拍攝的科幻系列劇,由帕特里克·杜菲、貝琳達·蒙哥瑪麗等人主演,共17集。1980年年初,央視譯製部引進了這部美劇,每週四晚上播出,這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美劇,其後的《加里森敢死隊》是第二部。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因頭部嚴重受傷失憶,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到哪裡去。瑪麗博士給他起了個美國人的名字:麥克·哈里斯。美國科學界決定利用麥克·哈里斯的特異功能,幫助人類探索海洋世界。

很多人認為,《大西洋底來的人》只是講了一個從大海到陸地的變異人形的故事,其實並不盡然,這裡麵包含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片名若直譯,並不是“大西洋底來的人”,而是“來自亞特蘭蒂斯的人”。在劇中,麥克·哈里斯無法回憶起他的過去,科學家用電腦分析得出結果,顯示他是“亞特蘭蒂斯大陸”最後的倖存者。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在西方的歷史傳說中,亞特蘭蒂斯位於歐洲到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的大西洋之島,曾是一萬年以前,一個擁有高度文明的古老國度。這個國度財力雄厚,所有的宮殿都鑲嵌著黃金和白銀,有完善的港口及巨輪,也有能載人飛翔的飛行船。

關於亞特蘭蒂斯,最早的描述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對話錄》中。由於這個國度的文明程度極高,財力雄厚,它的國王產生了征服世界的慾望,與雅典展開決戰,導致天神震怒,喚起自然的力量,亞特蘭蒂斯突遭地震和水災,不到一天一夜,便完全沉入海底。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梵蒂岡城國古抄本》裡面也有記載:“地球上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巨人,來自天上,毀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於火災;第三代人類是猿人,毀於自相殘殺;第四代人類,毀於巨浪滔天的洪災。”這第四代人類,就是指亞特蘭蒂斯人,而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中,男主角麥克·哈里斯,其實就是亞特蘭蒂斯人。

傳說中,亞特蘭蒂斯人是海洋之神的子民,對大海有著強烈的崇拜,整個國家沉入水底後,倖存者住在海的最底層,進化出腮和鱗,其實就是美人魚,平均壽命在300歲以上,有時他們也會假裝人類,來到地球上,搞搞惡作劇。當然,這也是眾多科幻片裡都會講到的故事。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科學界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整個20世紀,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遺蹟,似乎都在印證此假說。比如,在愛沙尼亞的一處海灘,一群趕海的人發現了“蛤蟆人”,雞胸扁嘴、圓腦袋,發覺有人跟蹤時,它們一溜煙逃進波羅的海,留下巨大的腳印。美國海洋學家在大西洋五公里深的海底,拍攝到與人類相似的腳印。也有水下攝影師在海底看到奇異的動物,臉像猴子,脖子特別長……這樣真真假假的例子還有很多。

此外,美國科學家還曾在大西洋約一公里深的海底,發現兩座大型金字塔,材質像水晶,長約100米,高約200米,有人認為這是海底人淨化海水的設備,或用來發電的電廠。是否真有大西洋底來的人?不得而知。畢竟直到今天,宇宙中仍有太多人類尚未認知的事物,所以,這個問題仍有待科學家去探索。《大西洋底來的人》裡面的一句臺詞,“你知道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恰恰也點明瞭這個主題。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聊完了歷史背景,我們再來說說這部美劇的演員。飾演麥克·哈里斯的帕特里克·杜菲,1949年生於美國蒙大拿州。少年時他的理想是職業運動員,或者潛水員。高中畢業後,他決定做演員,考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學習表演,畢業後先是在華盛頓一家交響樂團任職,後來到紐約百老匯演出,又去了好萊塢,在電影或電視劇裡客串一些小角色。1977年,他因主演《從大西洋底來的人》走紅,後來還出演過著名肥皂劇《豪門恩怨》。

飾演女主角瑪麗博士的貝琳達·蒙哥瑪麗,1950年生於加拿大溫尼伯市。網友曾爆出她在2010年參演的美劇《創戰紀2》,已經成了老奶奶,讓人不勝唏噓,感慨時光飛逝。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80年代初,《大西洋底來的人》在中國播出時,電視尚未普及,雖然那時有聚在有電視的鄰居家看電視的習慣,但說這部劇引發萬人空巷,還是有些誇張。不過在我的記憶裡,我曾在一家工廠的俱樂部,類似於電影院的電影銀幕上,看過這部電視劇,另外還有《大西洋底來的人》的劇照版小人書。劇中的主要場景,由四個圓球串起來“搜索號”潛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談到《大西洋底來的人》在中國的影響,有兩件東西不能不提,一是蛤蟆鏡,二是飛盤。麥克·哈里斯戴著一副太陽鏡,被時髦青年效仿,與喇叭褲、花襯衣、手提錄音機,一起成為80年代街頭青年的標配。大家都叫它麥克鏡,也叫蛤蟆鏡,還有叫熊貓鏡的。這種眼鏡鏡片大,顏色淺,擋風養目,防曬遮陽,鏡片左上角必須有一個不乾膠的商標,這個商標不能揭下去,因為代表了原裝正品。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大西洋底來的人》

蛤蟆鏡先是作為走私品,在南方流行,後來由倒爺帶到了北方。80年代的天津,第一個通過正規渠道,將蛤蟆鏡引入天津的,是天津市信托貿易公司,自此,蛤蟆鏡開始在正規、合法地國營商店出售。當時《天津日報》報道說,天津市信托貿易公司以這種勇敢的冒險精神,調劑了市場餘缺,溝通了南北方商品交流,使企業迅速成為廣東、福建等經濟特區在津的貿易伙伴。

《大西洋底來的人》帶火的第二件物品,就是飛盤,又叫飛碟,源自劇中主人公在沙灘上玩的一種遊戲——將手中的飛盤旋轉著扔出去,對方接住,再仍回來。這種飛盤和普通瓷盤子大小差不多,塑料材質的,顏色各異,和魔方一樣,是那個時代城市家庭的必備玩具。

飛盤,1946年由美國人發明, 70年代風靡歐美及日本,1973年起,美國開始舉行飛盤錦標賽,時至今日,每年仍有飛盤世界冠軍賽。而在80年代,當飛盤通過《大西洋底來的人》,風靡中國城市的大街小巷的時候,人們恐怕並不知道,這居然是一項正規的體育運動,甚至離奧運會,也只有一步之遙。(文:何玉新)

中國引進首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帶動蛤蟆鏡、飛盤風靡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