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6月18日(周一)晚上6:3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陆俨少四幅毛主席词意山水分别写毛主席《如梦令•元旦》、《念奴娇•昆仑》、《七律•到韶山》、《十六字令•山》,都是陆俨少先生在文革前期所创作的毛泽东诗词代表作,可谓陆俨少一贯主张“推陈创异化古为新”的实例。

成熟于五十年代的山水画家几乎都偏爱毛泽东诗意画,他们的不朽努力将这种题材和自己的艺术语言完善地结合起来。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的出现伴随着国画改造的步伐,将传统山水画中那种脱离尘世的清高改变为结合现实的歌颂。它在当时所具有的“革命”的意义,是一般的山水画难以表达的。

陈履生在《江山如多娇—20世纪50年代的“新山水画”》中说道:毛泽东以他那职业政治家的气魄,常在吟咏时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将其革命经历中的诸多事件与革命理想相结合,将自然山川的景致与宏伟事业相联系,所产生的诗篇在他所执掌的社会中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般文学意义上的功用。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政治家们不断地挖掘它们可能存在的现实意义,而画家则利用它来表现现实中的审美价值。

其绘画真山真水,笔笔都有来历。用墨强调对比,黑白分明,充满微妙的过渡、奇特的组合,达到和谐的至美之境。既有杜子美式的沉郁顿挫,又有苏东坡式的天真斓漫。四件词意山水成功突破了艺术为政治服务、沦为口号式或样板化的宣传工具的藩篱,通过超卓的笔墨造诣,匠心独运的布局经营和精心巧妙的色彩运用,为那不平凡的年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陆俨少 毛主席诗意 到韶山 镜心 设色纸本 17×69.5 cm

钤印:陆俨少印、就新、江山如此多娇

题识:七律 ·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教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主席诗意。陆俨少敬写。

展览:

1.“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2015年4月。

2.“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北京大都美术馆,2015年10月。

3.“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11月。

《七律·到韶山》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5月21日马日事变,湖南军阀许克祥在长沙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韶山成立农民自卫军,英勇抵抗后失败。三十二年后,毛泽东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回到韶山,回首往事感慨“牺牲多壮志”,“日月换新天”。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毛主席诗意到韶山》局部

画面描绘“稻菽千重浪”的丰收景像,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洋溢在脸上。“之”字型构图使人们的视线延伸远处,夕阳之下,山色青黛,谷穗金黄,田垄间布满劳动人民,正是“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概括图景。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陆俨少 毛主席词意 如梦令·元旦 镜心 设色纸本 17×69.5 cm

钤印:陆俨少印、就新、江山如此多娇

题识:如梦令 · 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主席词意。陆俨少敬写。

展览:

1.“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2015年4月。

2.“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北京大都美术馆,2015年10月。

3.“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11月。

出版:《陆俨少全集•2》,第314-315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如梦令·元旦》创作于1929年底“古田会议”后。之前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成功突围闽西苏区的“围剿”,开赴江西开展游击战争。适逢新年,红军挺进江西,内部空前一致,士气十分高涨。宁化、清流、归化皆福建西部县名,红军战略转移,行军作战,直达武夷山下,流溢着简洁欢畅的运动之美。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毛主席词意 如梦令·元旦》局部

陆俨少所描绘的词意图,突出人物主体,一行战士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武夷山位于江西、福建交界,亚热带森林在冬日里依旧绿荫繁茂。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红旗招展,势如破竹,记录下革命战士们行进的飒爽英姿。山涧、山体、远山层层迢递,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胜利的远方。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陆俨少 毛主席词意 十六字令•山 镜心 设色纸本 17×69.5 cm

钤印:俨少、宛若、穆如馆

题识: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十六字令,毛主席词。陆俨少敬写意。

展览:

1.“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关山月美术馆,2003年9月。

2.“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2015年4月。

3.“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北京大都美术馆,2015年10月。

4.“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11月。

出版:《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第120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十六字令•山》描绘1934年12月,长征的红军战士在贵州八宝山的战略转移。面对数十倍敌军的前堵后追,革命战士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突出重围,攻关克难,快速行进在崔嵬险峻的山林之中。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毛主席词意 十六字令•山》局部

陆俨少在画面中描绘出险峻的山势。山头点景人物充满动态,快马加鞭向前赶路,坐在马上的人不得不前倾来保持平衡。纵马到达山巅,猛回头,方才发现苍浪的青天已经伸手可及。充满征途万里,披荆斩棘的气势。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陆俨少 毛主席词意 念奴娇·昆仑 镜心 设色纸本 17×69.5 cm.

钤印:俨少·宛若、穆如馆

题识: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毛主席词意。陆俨少敬写。

展览:

1.“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香港艺术中心包氏画廊,2015年4月。

2.“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北京大都美术馆,2015年10月。

3.“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上海龙美术馆,2015年11月。

1935年,中央红军走完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十月,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念奴娇•昆仑》。全诗气势流畅,一泄千里,跨越季节、空间,既有宏大意象,又有细微感触。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尽在笔底,充满超现实主义的奇异比喻和光辉烂熳的想象力。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毛主席词意 念奴娇·昆仑》 局部

画面中巍峨的昆仑雪山横亘其间,等待倚天宝剑,把它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与词意一起抒发“大同”世界的理想。题诗占去画幅三分之一,千秋大业,尽在洋洋洒洒之间。

嘉德春拍呈现陆俨少“毛主席词意山水”中的壮阔胸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