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說起王獻唐先生,他是名聲赫赫的齊魯文脈的守望者——集勤於治學,著作等身。他是學者:生前是山東省圖書館館長,致力於古籍文物的蒐集、整理與保護。他是護寶者:不顧個人安危,矢志不渝,保護山東省的大量精品文物。他更是一位文化的傳承者:自覺承擔起文化延續的責任,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珍貴文史材料,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王獻唐(1896-1960),初名家駒,後改名王獻唐,號風笙。山東日照韓家村人。藏書印有“雙行精舍鑑藏”、“空自苦”、“疏經閣”、“三家邨人”、“獻唐題記”等多枚。曾經擔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中央國史館副總纂修。縱觀他的一生,將讀書、聚書、藏書、考古、研究金石文字視為人生的最大樂趣,光收藏圖書就達10萬餘卷,藏於“雙行精舍”,每有所得,輒為之寫題跋,或考證版本源流,或述藏家逸聞,後被收入《雙行精舍書跋輯存》及《續編》中。所作《藏書十詠》中自稱“黃金脫手了無餘,換得陶南鎮庫書”,是其賣金藏書的寫照。曾向國家捐獻出越王勾踐劍、李自成闖王印等珍貴文物8 000多件及5萬冊古籍。著述有《炎黃氏族文化考》、《中國古代貨幣通考》、《山東古國考》、《山左先哲遺書》等50餘部,逾千萬字。

王獻唐先生在學術研究上所取得的卓著成就,固然源於其一生勤奮治學,與其幼年和青年時期接受了良好的國學和西學教育和周圍良師益友的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自1929年掌山東省立圖書館後,因工作關係,結識了海內外大量的學者,並與于右任、蔡元培、傅斯年、董作賓、陳夢家、富開森、高田忠周等國內外著名學者近300人有通信往來,交相論學,獲益良多。郭沫若更是親自登門拜訪並尊稱這位小其十餘歲的齊魯學人為“王獻老”。于右任不僅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書法大家,還酷愛金石,共同的愛好拉近了王獻唐與于右任的交往,從王獻唐後人處得知兩位大學者之間的書信往來有百餘封之多,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付之一炬。所幸的是,于右任的兩件書法作品居然得以倖存。

今年恰逢王獻唐先生誕辰122週年,王獻唐先生後人為了籌集資金,修建王獻唐紀念館,特將珍藏多年的這兩件于右任書法以及陳介祺舊藏的毛公鼎全形拓,託付於百年老店朵雲軒,亦可視作是一段善緣。

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于右任 《行書五言》 紙本 對聯 131.5×31.5cm×2

出版:《王獻唐年譜長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7月。

此次春拍上的這兩幅于右任作品,完全是於老30年代的書風——大有魏碑的韻味。觀其線條,猶如萬年古藤,於彎曲中見蒼勁;結構縱挺穩健,用筆渾圓內斂,收筆裹鋒。于右任憑著堅實的魏碑功底,以大起大落、渾厚有力的用筆,使行草魏碑化、魏碑行草化,從而創造出氣勢磅礴、極富個性的書法藝術風格。正如書家錢君陶所說:“由此而產生出一種奇麗的書體,即所謂‘於體’,成為癲狂以來難得出現能獨步書壇的劃時代的大師。”

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于右任 《行書》 紙本 立軸 132×33cm

古今載籍,數經厄劫。無數名史古籍皆在戰亂中灰飛煙滅,王獻唐傾心於山東地方文化遺產的整理和保護,因此他以守藏吏、柱下史等為別號,表明自己的守藏之責。著名學者趙儷生雲:“獻唐先生在中國文物史上,特別是山東文物、文獻史上,有永遠抹不掉的一份功勞。”尤為人稱道的是1937年日寇侵華時期,王獻唐舍妻別子,與同事一起,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將山東省數十載蒐集的各類圖書文物精品萬餘件31箱,輾轉萬里,避禍於川地。此大智大勇之舉,可與故宮文物南遷一事媲美,時人譽為“雖百世之下,必將與日月同光,山河並壽”。1931年得知濰縣陳氏“萬印樓”欲將所藏以九萬元售與日本人,即立刻呈請教育廳,親至濰縣陳宅洽談,終收歸國有,沒有流落海外。

王獻唐先生生逢中國社會和學術鼎革之際,其治學嚴謹,遠紹乾嘉諸儒,近承清末名宿,在目錄、版本、金石、文字、音韻、考古、圖書館學及詩文、書畫方面皆造詣頗深,是我國著名的文獻學家、考古學家、圖書館學家及金石學家,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罕見之學者。”學術界公認的北方樸學大師,山東地區考古、文物事業的奠基人,特別是對古器物亦有很深的研究。

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陳介祺舊藏毛公鼎全形拓 紙本立軸 135.5×68 cm

說明:王獻唐舊藏,家屬提供。

此次春拍上陳介祺所藏毛公鼎的全形拓,為王獻唐十分喜愛的藏品。原先藏於雕刻家杜宗甫(1901-1980),杜宗甫贈於黃孝胥(生卒年不詳),黃孝胥再轉贈於與王獻唐,此三人皆為故交,同時都擅長書畫和金石碑帖,得知王獻唐對金石研究造詣很深,特將此件陳介祺舊藏毛公鼎全形拓轉贈於王獻唐。是故籤條上同時有杜宗甫和黃孝胥的題簽。可惜由於晚年身體原因,王獻唐未來得及題寫款識就過世,實乃一大憾事矣。毛公鼎現為中國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清道光年間在陝西省岐山縣出土,文字共有四百九十九字,保存基本完好。迄今為止,毛公鼎是銘文最多的商周青銅器,不愧為吉金之冠、國之重寶。郭沫若稱之為“抵得上一篇《尚書》”。陳介祺一生收藏宏富,此鼎經陳介祺收藏有三十餘載,深鎖秘藏,絕不示人。陳氏所拓毛公鼎全形拓出自清朝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形態自然逼真,立體感強,在當時其所拓的全形拓鮮少流出。陳氏病逝後其後人售出,流傳至今,除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民間少有難見,已是各大拍賣場中的競買之上品。

朵雲軒2018春拍 王獻唐先生和他的收藏

陳介祺舊藏毛公鼎全形拓 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