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塊“綠色經濟試驗田”破題“生態產業化”

中国首块“绿色经济试验田”破题“生态产业化”

中国首块“绿色经济试验田”破题“生态产业化”
中国首块“绿色经济试验田”破题“生态产业化”

盛夏時節的普洱,滿目綠意。從空中俯瞰,除江河湖泊、公路民居外,幾乎全為綠色。仔細打量,不僅有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還有漫山遍野的茶林、咖啡、石斛,和澳洲堅果、沃柑、牛油果樹……

這張立體的綠色產業網,講述了全國首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雲南普洱“點綠成金”的故事,也書寫其將良好的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產業化的破題之旅。

做好“茶”“咖”文章

奠定發展綠基底

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的普洱市,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州市、北迴歸線上的綠洲和茶馬古道的重要站點,境內分佈著16個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68.83%,有“綠海明珠”“林中之城”的美譽。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助推普洱成為中國首塊“綠色經濟試驗田”——2013年6月,中國國家發改委批准普洱建設首個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並給予17條支持政策。隨後,普洱市開始為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探路。

在中共普洱市委書記衛星看來,要發展綠色經濟,綠色產業是關鍵。提起普洱,外人首先想到的也是它的綠色產業——普洱茶和咖啡。

數據顯示,普洱市茶葉種植面積、產值均居雲南省首位。目前,其境內仍生長著2700餘年的鎮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樹王、1800餘年的瀾滄邦崴過渡型茶王樹,分佈有26座古茶山。全市野生茶樹群落面積達117.8萬畝,栽培型古茶園面積達18.2萬畝,生態茶園達165萬畝。普洱也因此被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世界茶源”的稱號。

咖啡則是普洱的另一大特產,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均居全國第一。自上個世紀90年代大規模發展咖啡產業以來,普洱的咖啡種植面積已突破78.9萬畝,年產咖啡豆5.86萬噸,遠銷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發展現代綠色產業是普洱天然的優勢。為做好‘茶’‘咖’文章,奠定發展綠基底,普洱市一直在苦練‘內功’。”普洱市茶咖局辦公室副主任許曉楠如是稱。

許曉楠介紹,以茶為例,近年來,為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普洱市以綠色有機為方向,堅持標準引領,嚴格種植標準、採摘標準、加工標準、倉儲物流標準;並堅持“高端精品”和“大眾大量”兩條腿走路,成功推出了景邁山、普洱山、鳳凰山三座古茶山普洱茶品牌,打造出“有身份證”可查詢、可追溯的普洱茶。

進入鳳凰山所在地墨江縣境內,舉目遠眺,漫山種植的茶樹,鬱鬱蔥蔥。黃、藍兩色的沾蟲板,散落在茶園裡。這種物理防治技術,利用昆蟲的趨黃、藍色特質誘捕害蟲,有機無公害,受到茶農的歡迎。

為打破咖啡“價格週期”的困擾,擁有更多“國際話語權”,普洱市先後成立農業部國家種子工程雲南省小粒咖啡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咖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咖啡研究所等平臺機構,成為全國咖啡科研教學機構最集中、服務最完善的地方;並組建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和國際咖啡博覽會等平臺,使越來越多的雲南咖啡以優質優價進入國際市場。

不斷延伸產業鏈

書寫“點綠成金”樣本

如果說茶和咖啡的成功,訴說著普洱近年來實施存量經濟綠色化改造帶來的變化。“初長成”的澳洲堅果、沃柑、牛油果等產業,則顯示普洱增量經濟綠色化構建的成果。

位於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國慶鄉嘎勒村的澳洲堅果種植基地,被認定為全球最大的澳洲堅果單體連片種植基地。這個總面積1.6萬畝的種植基地,已陸續迎來掛果期。果林依著山勢起起伏伏,讓人倍感震撼。

“在沒種堅果時,這裡是誰都不爭不搶的荒坡。因種不出莊稼,又沒什麼林木,附近村民就拿來放牛放羊。”基地投資方、江城中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萬舉河說,自2013年在此種下第一棵堅果苗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如今,堅果成為“致富果”,村民也開始“搶”荒坡種堅果。

往西,康平鎮和平村則藏有1.76萬畝沃柑種植基地。這種引種自韓國的水果,堪稱市場上的“新寵”,每公斤賣到16元。

基地投資方、普洱市普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桂文稱,就在兩週前,還有全國各地的水果經銷商駐紮於此。最忙時,這裡有600多人採摘鮮果。項目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周邊民眾共同致富。

與緬甸接壤的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以牛油果聞名。該縣已建成牛油果示範園7500畝,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

“我們公司位於芒信鎮芒信村的牛油果種植示範區,將於11月迎來規模化收穫,預計產量達2000噸,明年有望增至4000噸。”當地牛油果種植龍頭企業雲南普洱綠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經理趙士民自豪地說,“與進口牛油果相比,質優價廉的國產牛油果更顯‘平易近人’。隨著持續增產,將有助於緩解中國對進口牛油果的過度依賴。”

這些悄然興起的綠色產業,成為邊境山區名副其實的“致富果”,也織就一張立體的綠色經濟網。

“普洱市轄10個縣(區)、103個鄉(鎮)、994個行政村,各有特色、各有優勢。我們正在大力發展‘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衛星介紹稱,目前,普洱除了有茶、咖啡、石斛“三寶”,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澳洲堅果和沃柑、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牛油果、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的薄殼山核桃、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的西番蓮等,也初見成效。

但衛星也坦言,生態產業化除了要著力打造立體的綠色產業體系,還要建立系統的行業標準,狠抓品牌、“互聯網+”和整合,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鏈。

據悉,當地圍繞具體產業,重點實施綠色農業、綠色工業、綠色服務業、綠色基礎設施等一批試驗示範工程,並制定出低殘低毒農藥化肥使用名錄、綠色工業企業評價準則等眾多地方標準。綠色茶產業、綠色咖啡產業等評價標準也即將出臺。

作為普洱的人口大縣,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就通過強化科技引領,打造茶葉、咖啡、核桃、冬季馬鈴薯、林下有機三七等一系列綠色產業。瀾滄縣委書記楊中興感慨,“砍樹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大家正勇往直前地走在綠色產業發展路上。相信按著規劃走,終將迎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豐收。”

“試驗田”有果初長成

破題綠色發展路

事實上,作為中國首塊“綠色經濟試驗田”,普洱市綠色經濟的探路之旅,並非僅僅侷限在產業構建上。

發展綠色經濟,讓普洱經濟增速更快:2017年,普洱全市GDP實現624.6億元,增長10.5%,分別高於全國、雲南省3.6、1.0個百分點……

“曾幾何時,落後地區發展經濟總是要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子,但如今綠色發展逐漸深入人心。”衛星表示,近年來,普洱市牢固樹立“保護是第一政績”的理念,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綠色、生態、惠民的GDP,不要帶血、汙染、低效益的GDP。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算長遠賬,使綠色“磁場”日益壯大,也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進入。

中国首块“绿色经济试验田”破题“生态产业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