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需要什么样的悟性

身处收藏圈,常听人提起“悟性”这个词。

悟性,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

仿佛神秘难测,又仿佛稀松平常。

许多人说起过,但罕有人追根究底。

一提到悟性,有的人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天赋。

说到某人悟性高,进步快潜台词就是他天赋好,领悟能力非同寻常。

但如果局限于天赋,那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太片面了。

悟性,小部分取决于天赋,更多的取决于后天的种种其他因素。

尤其是收藏这个领域,非常的专业,非常的特殊。

收藏需要什么样的悟性

就收藏者来说,需要具备的有:

一,懂得物以稀为贵。

物以稀为贵,非常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收藏的真谛。

因为稀有,所以珍贵。

很多人之所以误入歧途,就是听信了“泛国宝论”。

什么“古代烧窑一窑上万件,日夜不停烧几百年,什么“现在到处都在搞建设,

挖出来多少古墓多少好东西,

这些歪理邪说就是想忽悠你,让你相信现在是个遍地是宝的“好时代”,随便买就能随便发大财。

实际情况相信圈里人都心知肚明。

收藏需要什么样的悟性

二、学会辨别老狐狸。

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绝不吝惜最夸张、最肉麻的语言。

上述的“泛国宝论”者,只能算初级忽悠。

忽悠的高级阶段是十句话有八句甚至九句真话,只有关键的那一两句是假的。

收藏者还是要擦亮眼睛,收紧耳朵,别让老狐狸的花言巧语迷惑了本心。

收藏需要什么样的悟性

三、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笔者始终认为,收藏圈里的高手屈指可数。

多数人天赋一般,甚至不太聪明。因为聪明人极少玩收藏。

收藏是一个专业性很强、门槛很高的领域。

多数人要么入不了门,要么走了歪门邪道,要么靠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的玩收藏。

少数的成功者,靠的是家传、师传还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不管是谁,都不可能什么门类都懂。

最后还是得比拼自学能力。

学习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如何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更多、更真实更有效的信息,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持之以恒,

如何找到真品或赝品的共同特征。

善于对比、善于研究、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反思这些都可以归属到学习能力的范畴。

天赋高未必是好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才是护身法宝。

收藏需要什么样的悟性

四、循序渐进,螺旋提升。

学习和研究都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盖高楼第一步是做什么呢?

没错,打地基。

地基不牢固房子盖得越高,垮得越惨。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拒绝读书、拒绝研究真品的残器标本、拒绝逛博物馆拒绝人家的善意劝告,

一门心思的出门捡个大国宝一门心思的一步登天上来就买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清三代官窑的那些人全死了。

无一例外。全死了。

你们看到的那些在国际大拍驰骋的大收藏家,你们看到了他们风光无限的身影,却看不到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的背影。

作为一名收藏者,还是应该多去博物馆学习、多研究真品哪怕是真品的残片多读正确的书本杂志、多交有真知灼见的朋友、多听有真才实学的朋友的意见。

收藏需要什么样的悟性

五、多看真品,提高审美。

见过一些误入歧途的收藏者,地摊捡国宝,抱着大假货发奋研究。

出发点是错的,研究方向是错的,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错得离谱。

赝品做得再像、再好,也始终是赝品。

臭水沟毕竟是臭水沟再口渴也不能跳进去喝个痛快。

赝品只会污染人们的眼睛和心灵,只有真品才有营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放在收藏领域是再贴切不过了。

所以收藏是最能检验人的一个领域了,

当你真正懂得这一行之后,就知道哪些人智商拙计、执迷不悟;

哪些人叶公好龙、假装喜欢;

哪些人浑水摸鱼、知假卖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