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糖尿病也来凑热闹了

去药房抓药,一位老中医看了药方问道怎么都是温燥壮阳药物,还问用这方子多久了,说

久服燥药可诱发糖尿病,请问这是不是真的?有没有事实依据?

在中国古代,自隋唐以后,常有人为了壮阳纵欲或养生延岩而嗜服用矿石类药物炼制的丹药。致使燥热内生,阴津耗损而发生消渴病(糖尿病)。下面,为大家举例证明久服燥药可诱发糖尿病

是药三分毒,糖尿病也来凑热闹了

1、隋•《诺病源候论》中云:“内消病者……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热之所作。”又说:“渴利者,……内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得制水液,故随饮小便。”

2、唐•《千金要方》载:“正观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既久,忽房道强盛,经月余渐患渴,经数日大利,日夜百行以来,百方治之,渐以增剧,四体羸惙,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而卒”。

是药三分毒,糖尿病也来凑热闹了

3、据史家记述,历代帝王服食丹药者不乏其人,如唐代服丹药的就有太宋、高宗、宪宗、武宗、宣朱等,他们的症状都是“燥甚”、“病渴且中燥”“肤泽日消枯”,“痕发背而崩”等。

4、现服石药之风不复存在,但长期服用温燥壮阳之剂,亦可导致燥热伤阴,继发消渴病。现代医学认为,确有些化学毒物如四氧嘧啶、链脲菌素、毗甲硝苯脲以及某些药物如口服类固醇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久服燥药可诱发糖尿病,长期服用温燥壮阳药物或久病误服温燥药物,皆可致使燥热内生,阴津亏损,诱发糖尿病。

是药三分毒,糖尿病也来凑热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