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新学期开始了,本来应该兴致勃勃的我心里却五味杂陈。

不为什么,就为七大姑八大姨,我的那些亲戚团们对我实行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攻击”。也许我说各式各样有点夸张,但是我的的确确有点招架不住啊。

别的大学生回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无非就是学习成绩,或者有没有谈恋爱等等,这再正常不过了。

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反观作为医学生的我,满满都是那些我答也答不上来的“疑难杂症”。

大姑夫:“闺女,大学的课都能跟上吧,你是学医的,姑父最近老牙疼,你来看看,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炎症了,你知道怎么回事不?”

舅舅:“闺女,我记得你学影像专业的吧,你看看我前几天拍的片子,那天医生说了一大堆我听不懂的话。”

……

我在心里默默吐槽:我只是个医学生啊,哪里能够包治百病?小女子我表示很心累,有苦说不出呀。

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再次提到第二段所说的“疑难杂症”,我想说清楚一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疑难杂症。

之所以把它们列入疑难杂症,实在是我道行尚浅,还未具备妙手回春的本领。

生活中很多东西,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你对它们一无所知或者了解得太过肤浅的时候,你便会油然而生一种难于上青天的感觉。

难的往往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或者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的无知与肤浅。我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无比尴尬的阶段。

要说我什么都不懂吧,可是解剖,组胚,生化这些基础医学我已经学习过,肚子里并非一点墨水都没有。

要说让我分析病情的话,我又只能说抱歉了。

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仅仅是见习,还算不上实习。也就是说,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可以独立诊断病情。我想我被亲戚朋友们问话的尴尬不言而喻了吧。

不过,五年的医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又会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甚至读博。

五年的本科,加上研究生三年,规培三年,有的人还会读博。

除了学历,还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培养医德。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之前,专业素养,人文素养都是有所要求的,一定的经验同样必不可少。

我不知道其他和我一样学医的朋友们感觉如何,我是特别想感叹一下:一入医学深似海啊。

毫无疑问,学医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漫长的旅程中,充满很多难以言说的苦涩。

未来每个真正能够看的了病的大夫几乎都要经过重重关卡。

就如《西游记》里的取经之路,并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的,唐僧师徒四人还走了十万八千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呢。

回到亲戚朋友们的问题上,我觉得他们对医学生存在了太大的误解。不仅他们如此,很多外行的人也是同样的想法。

他们觉得只要你是一名医生,你就是可以包治百病的人,甚至连还属于雏儿的医学生也被列入了包治百病的行列中。

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我只想说,医学生远远小于医生,而医生远远小于包治百病的医生。

若是在我们踏入医学院的那刻起就可以做一名医生了,我们又何需一年又一年枯燥地学习理论,一年又一年枯燥地实践,积累经验?

但事实证明,医生也好,医学生也罢,本质都是人。

既然是人,就和世间千千万万的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生命体,同样要经历生老病死。

下面有一段英文,也许你曾经听过: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简洁而富有哲理的中文翻译是: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学生不等于医生,别再以为我们包治百病了

1837年,特鲁多医生患上了结核病,于是他来到人烟稀少的撒拉纳克湖畔,等待着死亡之神的降临。

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结核病就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罹患,只有死路一条。

他以为自己一定命不久矣,于是也就释怀了,想着过去美好的回忆,日子倒也过得安逸。

没想到后来,他居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并没有江河日下,而是渐渐有所好转,甚至他的身体状况还允许他完成博士学位。

这个惊奇的发现使得他后来能够创建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他本人还成了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人,并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

1915年,尽管特鲁多医生最终还是死于结核病,但是,相比当时罹患该病的大多数人,他要活得久得多。

他被埋葬在撒拉纳克湖畔多年。

多年来,让他名声远扬的,并非他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而是他的墓志铭,也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总结——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一,“去治愈”当然是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的。

“治愈”只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需要把握得很精细。

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亦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

而患者自然也不能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算治愈了,后期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成效。

第二,给病人以帮助,才是医生的经常性行为。

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

从古到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我们不必去渲染夸大它有多么“神奇”。

病人多数是通过医生的帮助,从而最后恢复健康的。

第三,我们知道,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

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允许医生敷衍了事。

在行医的过程中,安慰病人恰恰才是医生总是要做的且不能不做的事。

看完了这些,我想你不能再把医学生和医生画上等号,也不能认为所有的医生都是包治百病的了吧。

医生治愈疾病虽然仅仅是有时,但是每一位有医德的医生都在试图成为医术更精湛的人,都在认真对待自己接触的每一位病人,这一点无可厚非。

目前的我,刚刚踏上医学之路。

在这条终生学习的道路上,我只想借用屈原在《离骚》里的一句话送给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