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風生水起,造車新勢力趁勢湧進,技術的革命推動著整個產業的變革。變革當前,汽車產業內的任何一員都不能置身事外。

如今的汽車業,是變革中的汽車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汽車業飛速發展,汽車市場日益成熟。但成就取得的同時,變革無時無刻地發生。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風生水起,造車新勢力趁勢湧進,技術的革命推動著整個產業的變革。變革當前,汽車產業內的任何一員都不能置身事外。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6月5日,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車展前夕舉行。在“在變革中的時代塑造行業未來”為主題的論壇上,以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和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為代表的傳統車企,給出瞭如何應對新時代汽車產業變革的答案。

朱華榮:傳統車企與新勢力將實現融合共贏

“現在這個時代有時候不知道誰是你的敵人,當你被打敗的時候你還找不到敵人在哪裡”,在汽車行業面臨百年發展新機遇時,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認為,對於汽車行業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但機遇更多的大於挑戰,這個產業在繼房地產、互聯網之後成為了一個新的風口。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在朱華榮看來,資本的嗅覺是極為敏銳的,在風險基金、互聯網和新勢力造車之後,近來又出現了一波新的併購重組浪潮,目前已經波及到6家企業、800多億元資產,資本市場的重視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這一浪潮也將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眾多挑戰,畢竟過度投資和競爭也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

工程師出身的朱華榮用一組數據,直觀地介紹瞭如今汽車產業的格局變化:目前,國內共有汽車企業180家,其中32%(57家)的銷量為零;在96家乘用車企中,20%的銷量為零;在118家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從另一方面來看,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市場佔比已經達到87%,而在工信部註冊的新能源車企累計達到503家,其中16家拿到發改委的核準目錄,6家通過工信部審核。“按照現在的數據估計,可以說目前的汽車市場,是10%的企業佔據了90%的汽車市場份額。”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並轉、兼併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將被無情地淘汰,而90%的造車新勢力將成為先烈。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朱華榮坦言:“汽車產業是一個技術資金密集型的企業,需要綜合多種學科和管理體系,是令人敬畏的,光有錢是造不了車的。資本的進入並不會破壞產業競爭和發展的規律,對於某些投機者和攪局者來說,汽車產業將會是他們的滑鐵盧。”

朱華榮表示,當前面臨的四大挑戰是政策變化的不確定性、產業競爭的惡劣性、技術迭代的複雜性和消費轉換的多樣性。具體來說,國際社會局勢變動,全球政治環境影響到中國政策與行業海外佈局;國內政策細則未定,政策迭代將產生長遠影響;攪局者與投資者的進入擾亂商業邏輯,對未來過度承諾、對用戶不負責任,影響地方政府對汽車產業的判斷和決策,應當依靠充分的正當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新勢力造車不要老想著顛覆傳統,你為什麼要顛覆它呢?我認為要做的是融合發展。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路,長安也是按這樣的思路和一系列新勢力造車在合作,我們和蔚來汽車合資,和騰訊汽車合資,我們捆綁在一塊融合發展。”朱華榮表示,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不應當對立起來,兩者融合發展,才是共贏的方案。

如今,長安汽車的第三次創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而有著創新創業思維的長安汽車,正以更加寬闊的視角面對行業變化。

蔡速平:迎接產業革命,北汽做好準備

“未來,汽車將是新能源的、共享的、互聯的以及快速迭代升級的。這是從人、車、資源三者相互和諧統一發展的角度,對每一個全球化汽車企業提出的轉型大命題。” 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一番話,道出了北汽集團對於產業革命的深刻理解。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事實上,北汽集團變革的道路從未停止。2014年,北汽集團提出從製造型企業向服務型、創新型企業轉型發展戰略;2017年提出實施集團化2.0戰略,聚焦“新能源化、國際化、智能化、網聯化、服務化、共享化”等關鍵領域,保持新能源汽車領先優勢、打造差異化的品牌特色、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自身全球競爭力。

“新戰略觸發新革命”,蔡速平表示,北汽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先發者和主力軍,早在去年已經開始了全面新能源化為主要特徵的“引領2025戰略”。包括服務生態全面新能源化,產業佈局全面的新能源化,產品技術全面的新能源化,技術路線三線並舉,發展主體的全面新能源化,由北汽新能源向所有集團產品擴展。

在智能化方面,北汽啟動了“Nova PLS”智能戰略,以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智能坐窗三大領域為突破點,同時加強與行業夥伴的橫向技術合作;在金融業務領域,實現了快速積累,並對整車營銷主業注入了金融和資本的力量;在服務貿易領域,圍繞汽車產品的流通、服務、後市場等環節,形成了重要的產業鏈支撐;在共享出行領域,北汽集團組建了分時租賃和共享汽車平臺,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遍佈全國16個省會城市。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人才是行業的基礎,在新的形勢下,北汽集團也正逐步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汽車人才也被重新定義。新型人才需要更加開闊和前瞻的全球視野,所以北汽放眼全球人才市場,引進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複合型人才。”蔡速平說道。

“新環境迎接新挑戰”,蔡速平認為,在汽車進口關稅大幅下調、外資股比限制逐步取消的背景下,企業應該抓住全球體系的重要機遇,積極參與更有挑戰性的全球競爭。一方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開放合作,例如北汽牽頭建設首個國際級新能源國創中心,並且與國際夥伴合作。他表示,北汽有信心、有能力接受這場大考。

董長征:最會“賺錢”的企業也有危機感

“過去的豐田,都是西裝革履,非常的正經。但是未來的豐田,可能就像我今天的穿著一樣,有一些‘不那麼正經’”。一身休閒裝輕便上陣的豐田中國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難得地開起了玩笑。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面對瞬息萬變的產業政策和市場形勢,董長征坦言,一直被行業認為“穩重保守”的豐田汽車,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變,豐田內部所具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是從來沒有的。

“面對未來新技術的投入,‘不勒緊褲腰帶’很難打贏。”儘管豐田已經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翹楚,並在中國市場有著不錯的成績,但董長征對於未來的預期依然頗具危機感。

“過去都知道,豐田有自己的節奏,在全球處於領先的位置,現在很多方面需要向自主品牌學習,向其他同行學習。過去領先的領域,未來還能不能領先,這是一個十分危急的問題。豐田內部天天討論的問題,可能不是今年盈利多少,明年盈利多少,而是未來怎麼能夠繼續在這個行業,不是說領先,站住腳是第一步。”董長征說。

但必須要承認的是,面對未來,豐田正在全力做出改變,這種改變更多地表現在向競爭對手學習、在更多領域加強合作等方面,它所表現出的策略推進也更多以穩健為主。“新的技術,新能源、新燃料電池、ICV、自動駕駛,老實說豐田也是在向其他汽車品牌學習,在這些領域可能加強合作最重要。”

「汽車人」變革當前,傳統車企敢和時代“過過招”

在交流環節,董長征的發言相當坦誠。“每一個年代出生的人消費的觀念都不一樣,特別是中國現在已經被世界共同認為在消費者趨勢這一方面引領全球了。”董長征說,像豐田這樣的企業,會更加小心翼翼,因為這是一個方向,在中國的方向弄錯了,就意味著引領全球的方向錯誤,犯不起這個錯誤。

一直以來,豐田汽車都是汽車行業內的標杆,不管是精益製造,還是單車利潤。但就是這樣一家被稱為“最會賺錢”的汽車公司,面對行業變革,也更加的謹慎,保持危機感。所謂責任越大,壓力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