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之——十八學士

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一個珍品,樹型優美,花朵結構奇特,由70-130多片花瓣組成六角花冠,塔形層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觀。相鄰兩角花瓣排列20輪左右,多為18輪,故稱它為“十八學士”。是茶花中的一個珍品,深為人們所厚愛。“十八學士”是李世民為唐王時,於宮城西開文學館,羅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齡、陸德明等十八人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討論文獻,商略古今,號為十八學士。

茶花之——十八學士

形態特徵

十八學士是 茶花的一個品種, 灌木或 小喬木,植株略立性生長,樹型優美,自然樹冠好。葉多為革質,羽狀脈,有鋸齒,具柄,少數抱莖葉近無柄。葉色濃綠,葉面亮度高,有光澤,葉型勻稱,接近橢圓型,葉質飽滿,葉子長約5-6釐米,寬4釐米左右。

花兩性,頂生或腋生,單花或2-3朵並生,有短柄;苞片2-6片,或更多;萼片5-6,分離或基部連生,有時更多,苞片與萼片有時逐漸轉變,組成苞被,從6片多至15片,脫落或宿存。花朵結構奇特,小到中花,花徑6釐米左右,花為重瓣,覆瓦狀排列;由70-130多片花瓣組成六角塔形花冠,層次分明,排列有序,十分美觀;花型典雅精緻、花色豐富,結花密集,有時一株上可同時開出粉紅、紅色、白色、白底紅條、紅底白條等不同顏色花朵。花期1-2月。

茶花之——十八學士

生長速度中等,雄蕊多數,排成2-6輪,外輪花絲常於下半部連合成花絲管,並與花瓣基部合生;花葯縱裂,背部著生,有時為基部著生;子房上位,3-5室,花柱5-3條或5-3裂;每室有胚珠數個。果為 蒴果,5-3爿自上部裂開,少數從下部裂開,果爿木質或栓質;中軸存在,或因2室不育而無中軸;種子圓球形或半圓形,種皮角質,胚乳豐富。

茶花之——十八學士

生長習性

該品種懼風喜陽、應栽種於空氣流通、溫暖溼潤、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環境溼度70%以上,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雲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以利根毛髮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鋸木,紅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質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陰,夏天可用50%遮光處理。

茶花之——十八學士

植物文化

花語:謙遜、謹慎、美德、真情、理想之戀、清雅。

爛漫的茶花,能在天寒地凍的早春綻蕾吐蕊,到桃李芬芳的春天,給人們帶來了春意,給生命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茶花花歷經歲月的滄桑,傲風雪寒霜而花姿豐盈,健美迷人。在人們的心目中,她是美的象徵。茶花與人相伴共存,經歷了2500多年漫長的歲月,形成了精彩的關於茶花的文化。

茶花在一些民族地區,更是崇拜的偶像,如大理白族,把茶花花推為至尊——百花之王,每年農曆二月初九到十五,定為"朝花會",家家門前堆花山,花山頂上定是一盆盛開的茶花花,連家中美麗的姑娘都愛稱為"金花"。 人們對茶花特別鍾愛,古往今來,為茶花花賦詩作畫,謳歌讚美者不乏其人,除了《佩文韻府》中載隋煬帝《宴東堂》的茶花讚美詩外,唐代讚美茶花花時稱"海榴"、"海石榴"、"榴花"等。

茶花之——十八學士

著名當詩人 郭沫若在春城昆明見到了奼紫嫣紅的雲南茶花之後,被茶花所陶醉,為茶花而讚美道:"豔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初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說牡丹不及茶。" 再一次評價了茶花花的可貴价值。

武俠大師 金庸在《 天龍八部》作品中,對茶花的描寫登峰造極,文中提到“十八學士”品種:大理有一種名種茶花,叫作『十八學士』,那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花,朵朵顏色不同,紅的就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決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形狀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處,開時齊開,謝時齊謝。金庸也在《天龍八部》中提到“十八學士”的茶花品種純粹是虛構的。

茶花之——十八學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